首页 百科知识 从“文脉”到“地格”

从“文脉”到“地格”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范业正和张鸿雁承继了陈传康先生的文脉理念,将其细分为文脉和地脉两个子系统,并将对区域文脉、地脉的研究称之为人文识别和地缘识别,从而将地脉的概念从文脉阐述中划分出来。吴必虎则认为(地脉与)文脉即当地的地域独特性,也称地格。地格是地脉与文脉的有机合成,前者代表自然精神,后者代表人文精神。在以人类为中心的社会里,绝大多数地区的地格是以地脉为形、文脉为魂的综合体。

由于中西文化传统的差异,西方学者很少从文脉角度出发对区域旅游形象进行研究,因此文脉研究成了国内学者发挥学术优势的领域。文脉概念最早由陈传康先生于1996年引入旅游规划,特指旅游点所在地域的地理背景,包括地质、地貌、气候、土壤、水文等自然环境特征,也包括当地的历史社会经济、文化等人文地理特征,是一种综合了地域性的自然地理基础、历史文化传统、社会心理积淀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四维时空组合,把地方的自然与人文因素糅合在一起。陈传康(1996)认为,突出地域性是旅游形象策划的独特理念与方法,而文脉是地域性的集中体现,区域旅游形象应以文脉为核心进行策划[1]。范业正(1998)和张鸿雁(2002)承继了陈传康先生的文脉理念,将其细分为文脉(社会人文背景)和地脉(自然地理背景)两个子系统,并将对区域文脉、地脉的研究称之为人文识别(HI)和地缘识别(GI),从而将地脉的概念从文脉阐述中划分出来。范业正将旅游地的自然构成因素称之为地脉,将社会人文因素称之为文脉,而牟红等(2003)更是将其进一步细分为文、史、地三脉。

吴必虎(2001)则认为(地脉与)文脉即当地的地域独特性,也称地格。区域旅游形象规划的前期基础是对区域地方性即地格的研究,包括自然地理特征、历史文化特征和民族民俗文化三个部分。地格(placeality or local personality)是陈传康一直倡导的“文脉”概念的深化和矫正。邹统钎在其《中国旅游景区管理模式研究》一书中表示,地格是一个地方长期积累形成的自然与人文本质特征,这种本质特征决定了它的发展倾向与当地人的世界观。地格是地脉与文脉的有机合成,前者代表自然精神,后者代表人文精神。在以人类为中心的社会里,绝大多数地区的地格是以地脉为形、文脉为魂的综合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