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草莓用种子的种植方法

草莓用种子的种植方法

时间:2022-11-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某些植物可通过地上部淋溶,根系分泌和植株残留腐解等途径释放一些物质,对同茬或下茬同种或同科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毒作用。连作加速根系老化、降低抗病性,导致草莓土传根部病害的严重发生。抗病品种的多样性可控制多种土传病虫害,而且是一种有效的轮作方案。

草莓反季节生产,由于上市期早、品质好、产量高、经济效益比露地显著,因此,近年来大棚栽培草莓在逐渐兴起,种植面积逐渐扩大,但却存在着轮作换地与设施固定的矛盾,连作障碍日益明显,草莓连作病害是目前制约草莓生产的主要因素,世界各国草莓产区普遍流行此病。该病害的发生,轻者导致减产减收,重者绝收,严重制约了草莓的可持续发展。

发生机理:①土壤生物学环境恶化。土壤有害微生物的增加,土传病害加重,由于栽培作物种类单一,形成了特殊的环境,使硝化细菌、氨化细菌等有益微生物受到抑制,而有害微生物大量发生,使土壤微生物和无机成分的自然平衡受到破坏,导致了肥料分解过程障碍,土壤病菌蔓延。随保护地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害真菌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增加,病害在所有连作障碍原因中占85%左右,特别是土壤病害是连作障碍的主要因子,而且有些从未发现的具有危害性的菌类也会对作物根系产生不良影响。②土壤次生盐渍化。一方面是由于农民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追求高产,大量使用化学肥料,使土壤中硝态氮和速效磷含量严重超标;另一方面是由于棚室长年覆盖或季节性覆盖,土壤得不到雨水的充分淋洗,加重了生理病害。③土壤酸化。一是施酸性和生理酸性肥料;二是大量施用氯肥,在作物不能充分利用而发生积累时,大量氮素转化为硝态氮,硝酸根(NO3-)离子与等当量的钙(Ca2+)离子结合而随水流失,使H+相对过剩而导致了土壤酸化。④土壤物理性质不良。设施土壤与露地土壤相比,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土壤结构性得到明显改善,水稳性团粒结构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毛管孔隙发达,持水性好。这主要是因为多年培肥所致,但非活性孔隙比例相对降低,耕作层浅,土壤通气透水性差,导致物理性状不良,连作引起的盐类积累会使土壤板结,通透性变差,需氧微生物的活性下降,土壤熟化慢,同时由于翻耕深度不够,使土壤耕层变浅,影响根系的伸展,造成植株生长发生障碍。⑤植物自毒作用。某些植物可通过地上部淋溶,根系分泌和植株残留腐解等途径释放一些物质,对同茬或下茬同种或同科植物生长产生抑制作用,这种现象被称为自毒作用。自毒作用是一种发生在种内的生长抑制作用,连作条件下土壤生态环境对植物生长有很大影响,尤其是植物残体与病原微生物的代谢对植物有致毒作用,并连同植物根系分泌物分泌的自毒物质一起影响植株代谢,最终导致自毒作用的发生。自毒物质通过影响离子吸收、水分吸收、光合作用、蛋白质和DNA合成等多种途径来影响植物生长。植物根系分泌物的组成成分及数量与土壤营养状况有关,营养不均衡,不但直接导致作物连作障碍,而且也可以通过改变根系分泌物种类和数量从而间接地影响植物生长。

危害:①植株表现。连作草莓生长发育不良,主要表现在株高下降,叶片数减少,生物量下降,现蕾、开花等主要生育期均明显落后于正茬草莓,而且在开花结果期,随着气温的升高及植株内营养物质消耗的增大,连作草莓生长发育状况急剧恶化,地上部分出现黄化、萎蔫及枯萎等症状。②微生物群变化。草莓连作导致土壤、根际土壤及根表微生物种群发生变化,种植草莓的农田土壤微生态环境对真菌的增殖有利、对细菌和放线菌不利,致使在草莓生长过程中真菌的相对数量上升,细菌和放线菌的相对数量下降同时病原真菌的相对数量上升,拮抗真菌的相对数量下降。③根系变化。连作加速根系老化、降低抗病性,导致草莓土传根部病害的严重发生。在我国草莓产区,连作草莓的根部病害主要是由三种病原真菌单独或复合侵染引起的,分别为枯萎病、根腐病、黄萎病。④有害物产生。根系化感物质分泌物和腐解物具有自毒作用,能抑制连作草莓根系生长及活性,其中对基苯甲酸含量高、自毒作用最强,苯甲酸次之。

防治措施:①改连作制为轮作制、合理间作。②施用有机改良剂。草莓采收完毕后,用几丁质粉末、植物残体、蚓粪、绿肥、饼肥、稻草、堆肥和粪肥等有机改良剂处理土壤。③错位开厢,改善草莓根际的土壤环境。④采用无土栽培。⑤利用太阳能防治草莓重茬病害。⑥化学方法。主要是应用溴甲烷、氯化苦等化学药剂。⑦选育抗病新品种。抗病品种的多样性可控制多种土传病虫害,而且是一种有效的轮作方案。⑧应用新型生物农药。

草莓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吸收多种营养元素,一旦某种元素缺乏,植株就会表现出相应的缺素症状。生产上多以此作为诊断缺素和采取补救措施的依据。

(1)缺氮症。草莓缺氮时,叶片逐渐由绿色变为淡绿色或黄色,局部枯焦而且比正常叶片略小。老叶的叶柄和花萼呈微红色,叶色较淡或呈锯齿状亮红色。针对草莓春季生长期短而集中的特点,施足底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发现缺氮,每亩施硝酸铵11.5千克或尿素8.5千克,并立即浇水;花期用0.3%~0.5%尿素溶液叶面喷施1~2次,或用0.3%尿素溶液在头茬果坐果30天后每隔7~10天喷施1次。

(2)缺磷症。草莓缺磷时,植株生长发育不良,叶、花、果变小,叶片呈青铜色至暗绿色,近叶缘处出现紫褐色斑点。在植株开始出现缺磷症状时,及时用1%过磷酸钙浸出液或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3)缺钾症。草莓缺钾时,小叶中脉周围呈青铜色,叶缘灼伤状或坏死,叶柄变紫色,随后坏死。老叶的叶脉间出现褐色小斑点。果实颜色浅、味道差。增施有机肥料,生长期每亩追施硫酸钾7.5千克左右;发现缺钾,及时用0.1%~0.2%磷酸二氢钾溶液每隔7~10天喷1次,连喷2~3次。

(4)缺钙症。草莓缺钙症多出现在开花前现蕾时,新叶端部及叶缘变褐呈灼伤状或干枯,叶脉间褪绿变脆,小叶展开后不能正常生长,根系短,不发达,易发生硬果。发现缺钙,及时用0.2%~0.3%氯化钙或用0.3%~0.5%硝酸钙溶液叶面喷施。严重缺钙时,每亩可用47%生化黄腐酸钙2千克,浇水时顺沟冲施。

(5)缺镁症。草莓缺镁时,最初上部叶片边缘黄化和变褐枯焦,进而叶脉间褪绿并出现暗渴色斑点,部分斑点发展为坏死斑。枯焦加重时,茎部叶片呈现淡绿色并肿起,枯焦现象随着叶龄的增长和缺镁程度的加重而发展。发现缺镁,及时用1%~2%硫酸镁溶液叶面喷施,一般每隔10天左右喷1次,连喷2~3次。

(6)缺铁症。草莓缺铁时,幼叶黄化、失绿,开始叶脉仍为绿色,叶脉间变为黄白色。严重时,新长出的小叶变白,叶片变缘坏死或小叶黄化。发现缺铁,及时用0.2%~0.5%硫酸亚铁溶液叶面喷施。

(7)缺硼症。草莓缺硼时,叶片短缩呈环状,畸形,有皱纹,叶缘褐色。老叶叶脉间失绿,叶上卷。匍匐蔓发生很慢,根少。花小,授粉和结实率低,果实畸形或呈瘤状、果小种子多,果品质量差。发现缺硼应及时用0.15%硼砂溶液叶面喷施。

(8)缺铜症。草莓缺铜时,新叶叶脉间失绿,出现花白斑。预防及补救措施:整地时,亩施0.7~1.0千克硫酸铜作基肥;生长期发现缺铜,用0.1%~0.2%硫酸铜溶液叶面喷施,一般每隔5~7天喷1次,连喷2~3次。

(9)缺锌症。缺锌加重时,老叶变窄,特别是基部叶片缺锌越重窄叶部分越伸长。但缺锌不发生坏死现象。严重缺锌时,新叶黄化,叶脉微红,叶片边缘有明显锯齿形边。缺锌植株结果少。发现缺锌应及时用0.05%~0.1%硫酸锌溶液叶面喷施。

(10)缺钼症。草莓缺钼时,叶片均匀地由绿转淡,不管幼龄叶或成叶最终表现为黄化。随着缺钼程度的加重,叶片上出现焦枯、叶缘卷曲现象。发现缺钼应及时用0.03%~0.05%钼酸铵溶液叶面喷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