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湖库的增殖与养殖模式

湖库的增殖与养殖模式

时间:2022-11-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5月下旬还可放入罗非鱼种,规格为0.15kg/尾以上。每箱套养罗非鱼种15~20尾,其目的是清除网箱上的附着物。具体放养量应根据上年起水规格、产量以及水域水质情况灵活掌握,但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罗非鱼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鱼种入箱前,由于运输及装运,造成鱼体机械损伤,感染水霉。以精养带动大水面粗养,不但可增加鱼产量,提高水域利用率。要求养殖水体进出的交通和民用船只不多,这

三、湖库的增殖与养殖模式

(一)投饵网箱养殖

不投饵网箱养殖滤食性经济鱼类是一项充分利用水域资源的节能减排新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益高等优点。该养殖方式不仅不污染水质,更重要的是延续了自然水域生物链,维持了水体的生态系统的有效平衡。如在富营养型水域发展不投饵网箱养鱼,能有效缓解水体富营养化,以达到创收和改良水质的双重效果,是发展无公害原生态水产养殖的创新,易被广大养鱼户所接受。

1.网箱设置

(1)网箱结构。一般采用聚乙烯网,网线直径为1~1.13mm,采用单层网箱。将网布编织成4m×6m×2m、4m×7m×2m或4m×8m×6m的长方体封闭式浮动网箱为宜。网箱框架一般为竹竿,竹竿直径为10cm左右,将若干个网箱连为一体或“品字型”连体,用沉子将网箱固定,固定网箱时,以单个网箱为单位或以组为单位,还可在水域的两岸打桩拉绳固定。

(2)设位选择。网箱应设置在避风向阳、水质较肥、浮游生物较丰富且水质无污染的区域,一般选在水域中上游的库湾、湖汊、河道洄水区。网箱设置区水位不宜过深,以5~8m为好,过深时饵料生物数量不足,影响鱼的正常生长。最好选择流速不超过0.1m/s的微流水。一般来说,在饵料生物丰富的肥水水域,网箱面积不超过设置区水域总面积的1%~2%,水质较瘦时,网箱面积不超过设置区水域总面积的0.5%。如果网箱较多,可多箱串联设置,每组5~10只,箱间距瘦水10~12m、肥水间距5~8m;组间距视水质肥瘦情况宜40~50m为好。合理控制箱距与组间距是科学调节箱内外水体交换量,促进滤食性鱼类快速生长。

2.鱼种投放

新网箱或长期未在水浴中使用的网箱,表面粗糙,直接放鱼极易造成鱼体表面受伤。网箱要在鱼种放养前7~10天下水,这样可使网衣先长上一些藻类,使网衣变得柔然光滑,不易擦伤鱼体。鱼种入箱时间可选在秋后或初春,鱼种放养最佳时间为每年11~12月或翌年2~3月。水温较低,鱼鳞结构较紧,运输方便,鱼体受伤较轻,成活率高。鱼种入箱前必须经过严格的体表消毒,具体操作视鱼种体质强弱、水温高低、药液浓度等情况灵活掌握。如有异常现象应立即停止消毒。养殖周期越长,经济效益越低,故要放养大规格鱼种,以缩短养殖周期。放养密度应根据水体肥瘦情况而定。放养的品种为滤食性的鲢鳙鱼。一般情况下,合适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水面10~25尾。当年收获的鱼种放养规格以0.20~0.5kg为宜。鱼种每箱放养量为170~600尾。5月下旬还可放入罗非鱼种,规格为0.15kg/尾以上。每箱套养罗非鱼种15~20尾,其目的是清除网箱上的附着物。具体放养量应根据上年起水规格、产量以及水域水质情况灵活掌握,但值得注意的是,要保证罗非鱼规格整齐体质健壮,鱼种入箱前,由于运输及装运,造成鱼体机械损伤,感染水霉。为此,入箱前鱼种入箱前用3%的食盐水浸浴。入箱后亦要严格消毒,以防人为造成死亡或水霉病的发生。

(二)围栏养殖

围栏养鱼是一种利用湖泊、水库、河沟等天然水体实行圈栏养鱼的技术。它具有投资少、成本低、病害少、产量高、效益佳等优点,是开发利用大水面的一条致富新路。围栏养鱼技术适用于水位差3m以内,有缓流,天然饵料丰富,底质平坦的浅水型湖库。围栏面积可大可小,适宜进行粗精结合,分隔栏养,从鱼种到成鱼养殖配套生产。以精养带动大水面粗养,不但可增加鱼产量,提高水域利用率。

1.围栏养殖特点

(1)围栏设置在湖荡、河道的出口处,加之网目或栅距较大,可承受水流或台风、洪水袭击。因此,围栏养鱼主要限养商品鱼。部分水域也可用网栏培育大规格的鱼种。

(2)围栏养鱼中的鱼类所需的氧气,主要靠流水来供给,而不是借植物的光合作用。

(3)围栏养鱼是以充分利用现有水域的饵料生产力为基础,然后再补给适当的商品饵料。因此,选择水域的渔产潜力较高。或兼备附近有丰富的天然饵料源。

(4)围栏养鱼,在一定程度上是将我国池塘养鱼的先进生产技术运用到湖荡、河道来养殖,因此,池塘养鱼的混养、密养、鱼种搭配及投饵等基本生产技术,原则上均可参考应用。围栏养鱼必须带水清塘,清塘时采取赶、拦、刺、张与投药、电驱等综合措施。对鱼病则应以预防为主。

(5)围栏设施是防止逃鱼的保障,因而对拦鱼设施要有较严格的要求。

(6)围栏养鱼与池塘养鱼相比,一般面积较大,对起捕技术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

2.围栏养鱼的类型和方式

围栏养鱼按围栏所用的材料可分为网围、网栏和箔围、箔栏等形式;按围栏的养殖方式可分为栏养和围养两种;栏养是指在湖泊、河道的水口或横断面上,用竹箔或网衣拦截,但栏养的网(箔)不形成封闭结构。为此栏养的网(箔)两端连接陆地。一般的外荡养鱼和河道养鱼,均属这种类型。围养是指在被包围的水体内将箔(网)的两端互相连接,围成封闭形状,包围出一个养鱼水体。围养通常设置在湖中离开岸边的地方。围养实际上是集网箱养鱼和我国传统的外荡养鱼为一体,具有网箱养鱼流水高密精养和外荡栏养,成本低廉,可有效开发水资源的特点。因此,许多网箱养鱼和外荡栏养的基本技术同样可在湖泊围养上应用。

3.围栏养鱼的水域选择

(1)水质条件。围栏养鱼设置在开放性的湖荡河道中,水体易受工农业排污的污染,或受水生植物腐烂致使水质变化的影响。因此,在围栏前,要考虑水域及邻近区域的污染情况。对围栏区域水体的要求为:溶氧在养殖季节应达6~8mg/L,[H+]浓度为3.16~100nmol/L(p H 7~8.5),有机物化学耗氧量不超过12mg/L,盐度常年变化的最高值不应超过4‰。水中无有毒害气体及不能超标的重金属离子等。此外,从生物监测的角度讲,水域内野生鱼类及虾类一年四季可正常生活。

(2)水域条件。养鱼水域要求荡(河)底平坦,底泥软硬适中,荡口(水口)宜少不宜多,宜狭不宜宽,这样既可减少用于围栏成本的支出,拦鱼效果也较好。湖荡养鱼面积一般应在500×667m2以下;河道养鱼面积一般应在50×667m2以下。这样的水体水质容易稳定,起捕也较方便,氧气的补给充分、均匀。如水域面积过小,水质不易自净稳定;过大则投饵分散、捕捞困难。河道的中段部位水中也容易缺氧,产量相对较低。

(3)水文条件。要求湖荡、河道水深2~3m,年水位变化不应超过1 m。历史上于养殖季节内无大旱、大涝的记录,这样的水域容易设置围栏。过深的水域无法打桩;水位变化太大,洪水时围栏设施容易没顶逃鱼。养殖水体的流速应以0.05~0.1m/s为好,水流过急拦鱼设施容易冲垮;水流过缓,水体交换不良,水质容易变坏或缺氧。

(4)航行交通及地理位置条件。要求养殖水体进出的交通和民用船只不多,这样可减少破网、破栅逃鱼的概率。但陆上最好要有公路相通,鱼产品可水陆兼运,抵达销售市场。如条件许可,围栏养鱼基地最好在邻近大城市的郊区。

(5)天气及饵料资源条件。要求围栏区域内天然饵料丰富,除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外,湖泊或河道底部有苦草、轮叶黑藻、马来眼子菜等水草密生及螺、蚬、蚌等底栖生物遍布。这样可减少投喂人工饵料的数量,提高鱼种的放养密度。天然饵料资源丰富,则商品饵料的使用就可减少,同时因饵料的互补作用,配合饵料的利用率也可大大提高。

4.鱼种放养

围栏养鱼主要是人工投料,放养品种一般为草、青、团头鲂、鲢、鳙、鲫、鲤等鱼类。如围栏区水草、螺蚬丰富,放养品种以草鱼、团头鲂为主,约占65%~70%,搭配青鱼10%,鲤鱼10%,鲢、鳙鱼10%~15%。如水质较肥,浮游生物丰富,可适当增放鲢、鳙鱼比例。

放养鱼种规格要大,一般草鱼200~300g/尾,青鱼400g/尾,团头鲂、鲤鱼50g/尾,鲫鱼25g/尾,鲢、鳙鱼30g/尾,每亩放养60~100kg。

鱼种放养时间安排在冬季或翌年早春水温15℃左右时进行。

5.饲养管理

围栏养鱼是以人工投饵、实行高密度精养的方式进行,投喂饲料有配合饲料或颗粒饲料和菜饼、豆饼、麸皮等精饲料及部分青饲料。每天上午9时和下午3时各投一次。在正常天气,日投饵量为鱼体重的1.5%~3%、青饲料投喂量为草食性鱼类总体重的5%~20%。

在鱼种放养后的3~4月份,鱼体小、水草少,应以精料为主,5~9月份,鱼类生长快、水草多,应增加水草投喂量。10月份后,水温下降应增加精料投喂量。

勤检查石笼是否入泥,地锚是否均匀,网衣有无破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并认真做好防逃、防风、防病、防洪、防偷盗等工作。防逃是日常管理中的主要工作,所以,要注意最易逃鱼阶段,即鱼种刚放养时,对环境不适应,群集向网围游动,如遇小洞就会成群逃逸。汛潮期来临,水位陡涨,四处逃窜,易引起破网逃鱼。

6.鱼病防治

围栏养鱼由于设置在较大型的水域中,水体交换条件好,如饵料充足,水质无污染,一般不会发生鱼病,但如果养殖操作不规范,一旦发生病害,治疗较为困难。因此,首先要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其次是进栏鱼种要求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且一次进完。三是草鱼和鳊鱼进栏前要进行出血病免疫注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