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富丽农村运动

富丽农村运动

时间:2022-03-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富丽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在新的发展条件下我国台湾农业发展理念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突破。
富丽农村运动_农村社会学新论

三、中国台湾地区农村建设模式:富丽农村运动

台湾地区早在1970年初就颁布《现阶段农村经济建设纲领》,把农村建设问题纳入施政目标。但此后的20年间,农村建设进展不大,直至20世纪90年代台湾地区进入工业化中期之后,才以“富丽农村”建设为宗旨,把农村建设摆在更重要的位置上,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取得了农村建设的明显成效。富丽农村建设是台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客观产物,一方面是当时台湾地区经济已经达到较高水平,提升农村建设的层次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是形势所迫,如果不加快农村建设,任凭城乡差别扩大,势必影响社会经济的永续发展。富丽农村建设的提出是在新的发展条件下我国台湾农业发展理念和实践的一个重要突破。富丽农村建设把“三农”(农业、农民、农村)和“三生”(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联系起来,大大深化了农村建设的理念,拓展了农业发展的空间,为缓解“三农”问题、平衡城乡发展找到了一条新的途径。

1.台湾地区农村建设的背景

20世纪80年代,台湾伴随着经济国际化、自由化的推动,工业化进程加快。而与此同时,农业和农村发展滞后问题也进一步突显。统计资料表明,1950—1970年,台湾工农业发展速度之比为3∶1,1971—1980年为5.7∶1,1989—1996年再扩大到7.3∶1,大大超过2.5~3∶1的一般要求。农家与非农家人均收入之比也从1987年的72∶100扩大到1990年的69.2∶100。[11]农业发展滞后造成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农村劳动力外流,乡村社区面貌破落,城乡矛盾突显,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于是,1991年台湾地区农政当局依据“经济建设六年计划”确立的均衡区域建设的总方针,出台了《农业综合调整方案》,提出以“发展农业、照顾农民、建设农村”为宗旨的富丽农村建设目标。

2.台湾地区农村建设的做法

(1)组织农业策略联盟,延长农业产业链。农业策略联盟通过结盟企业之间共同研发、共同行销、合作生产及股权投资等方式,交换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核心竞争力。目的是利用农村特有的优势,在农业内部产业之间及农业与非农产业间进行联盟,有效整合产业、信息、技术、资本等资源要素,把农业由一级产业推向二级、三级产业,延长产业链。农联盟有同业联盟,如生产联盟、物流联盟、加工联盟、贸易联盟;异业联盟,如生产者、流通者、加工者之间的联盟,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区域联盟,如县市区域联盟和全省性联盟。农联盟与传统农业经营的主要区别在于引导传统农业从单一化的生产模式转变为以市场和健康为导向的复合型生产模式,构建具有特色、高度竞争力的优势产业。

(2)构建农业中心卫星体系,推动农业企业化。农业中心卫星体系是指以农会、农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为中心经营体,以其周边农民团体、产销班、卫星农场、卫星厂为基础单元,通过垂直整合、水平扩张、同业与异业结盟等方式,将小农场结合为大农场,小企业结合为大企业,共同塑造竞争优势。农业中心卫星体系的中心经营体负责产销整体规划、市场行销,顺应市场需求辅导卫星企业,协助其建立良好的生产规范、品质制度、培育技术及管理人才,并专注于研发及新产品设计、创建新品牌、拓展国内外市场,建立稳定的供需关系。卫星企业则接受中心厂技术及经营管理辅导,参与中心企业短、中、长期的产销计划,依照双方协议价格及交货等相关契约条件如期提供适质、适量、安全的产品。基于协同发展、培育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农业中心卫星体系实行农业经营企业化,经营人才优质化,物流运筹现代化,产销履历标准化等推动策略。借助这些共同性策略,在资源整合方面发挥核心优势;在营运方面改变传统思维,创新产销模式,充分发挥卫星体系的整体功能,提升农业企业经营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3)推行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确保食品安全。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是一种从农产品生产、加工、分装、运输到贩卖的全过程,进行可追溯的、完整的、系统的安全卫生记录制度,包括上游的土壤、水质、生态环境,中游使用的肥料、农药、管理以及下游的整理、加工及品质检验、运销等各个环节的资讯。一个完善的农产品产销履历制度,包括按农产品的种类分类,建立以消费者为导向的安全食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建立符合品质管理与国际安全标准的生产作业规程;实行产销过程透明化;进行产销全过程的品质管理;构建产销全过程的资讯传输与查询追溯平台;引入独立公正的第三方标准认证制度。为此,台湾“农委会”成立专案辅导委员会及产业推动小组和跨领域工作小组,并于2006年颁布了“农产品生产及验证管理办法”、“农产品验证机构管理办法”、“农产品产销履历委托认证实施要点”、“农产品产销履历验证机构认证规范”等政策文件,从法制层面为履历制度的实施提供保障。在农产品生产标准化方面,台湾地区已参照ISO9001品质管理、ISO2000食品安全管理及HALCPSE生产管理制度,制定了与国际接轨的标准化“良好农业规范”,对102个农业品种进行标准化管理和资讯化作业。在履历资讯查询系统方面,已建立“台湾农产品安全追溯资讯网”、“农产品产销履历核心资讯系统”、“农产品产销履历管理资讯系统”以及“农业易购网”。

(4)发展农业知识经济,推动农村信息化。农业知识经济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发展过程,现阶段台湾农业知识经济推动策略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引入高科技,辅导产学研结合,培育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创新能力,发展农业知识经济;二是强化农业资讯基础建设,健全农业资讯传输机制,借由网际、网络达成资源共享,完善农业产销经营资讯网络,农业全球资讯服务网络、农业资讯社群网络、农民团体和产销班资讯服务网络、农产品市场资讯网络等,形成覆盖全岛的农村实用信息环境;三是整合与农村发展相关的各种资料库,构建不同类型的专家系统,为政府当局及专家、学者研究分析提供资讯服务。

(5)加快农村社区建设。以人为本,建设好农村社区生活圈,改善人的基本生活环境,是台湾地区营造“以农共生”,实现富丽农村建设长远目标的关键之所在。台湾地区现有322万农民,72万农户,4千多个农村聚落。台湾“行政院”永续发展委员会,以世界21世纪议程为蓝本,将农村永续发展的政策导向由经济扩及社会、生态及文化教育等,并在《挑战2008:“国家”重点发展计划》中设立“新故乡社区营造计划”项目,在“台湾健康六星计划”中,提出产业发展、社会福利、社区治安、人文教育、环境美观、环保生态6个方面,作为农村社区建设重点,以期建立由下而上的社区总体营造制度,构建兼有产业、人文、自然生态及地方特色的农村社区生活圈。富丽农村社区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创造农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所得;适应农村多元化功能的需求,促进农村与都市之间的双方交流,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住宅贷款,改善农民居住条件,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缓解农村人口外流,安定农村社会;提供农村适宜之生活基本设施及休闲游憩场所,控制农村社区环境污染,妥善处理社区废弃物,调和和美化社区景观,强化农村活力。根据目标,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社区更新和住宅辅建。包括调适社区整体布局和农宅新建或修缮,通过实施“农业用地兴建农舍办法”和“集村兴建农舍奖励及协助办法”,推动农村住宅改造更新。二是公共设施建设。包括道路交通系统、通信网络、邮电、市场、仓储、保健、医疗、给排水系统、野溪治理、生产环境改善等。三是环境保护与景观建设。包括社区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全面推动社区造林绿化、美化,加强垃圾与污水处理,防治公害,发展绿色产业,进行植生复育,建造森林公园和景观园林绿地,建设绿色廊道,改善社区自然生态景观。四是社区文化建设。发展社区科学文教设施,在社区总体营造中注重文化内涵,保护文物古迹,丰富文化财富,净化思想,提高道德品质,提倡传统礼俗与文艺复兴或再创,发展社区特色产业文化,制定乡规民约,培养和辅导模范人物,维护良好的社会风气。

(6)建立农民福利制度。社区农民福利制度建设的目标是构建完善的农民照顾体系,推动农民观念革新,培育有活力的农民。首先,培育优质农业人力资源。对不同年龄和不同文化水平的农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推动农民终身学习制,重点培育农产品行销和企业管理人才,强化其现代化经营管理技能。其次,建构农民生活支援体系。内容包括健全农民离农年金制度,对65岁以上农民每月发放养老保障金6000元;实施“农民健康保险条例”,对15岁以上农民提供健康保险;建立农民福利基金,对困难农户提供福利补助;建立农民子女奖励助学金制度,为困难农户提供奖学资金;增加农业救助,扩大农业保险,成立“农业天然灾害救助基金”,颁布“主要农产品受进口损害救助办法”,修订“家畜保险办法”和“海上作业渔民保险办法”等,增强对农业灾害救助的力度。再次,辅导农民团体转型。制定和实施《农会考核办法》,加强对农会干部的素质教育,帮助有困难的农会发展经济,提高其服务农民的能力。辅导农村社区生活中心运作,培养志愿工作者为农村失能者提供无偿服务。组建农业金融局,改革农业金融体系,加强对农会信用部的支持和帮助,使其更好发挥农村资金融通的作用,为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提供有效的资金扶持。[12]

3.台湾地区农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1)充分保证农民利益。有台湾人士指出,现在大陆搞企业加农户的模式要小心,是要农民具有企业家的精神而不是要企业家去经营农民。就是说让农民组织成企业去搞“一条龙”生产销售,让农民具有企业精神。这个企业是农民的企业。菲律宾的农业是让大财团控制了,整个小农破产了;而台湾整个农业是在农会的控制之下。整个农业产业是农民的产业,好处是农民得到的,包括农村的金融是农民控制的,农业的收益是农民得到的。目前,我国一些地方采用的公司加农户的模式可能会损坏农民的利益,致使大量的小农破产。

(2)促使小农经营现代化。台湾地区的农业是比较发达的并且是小农模式的,它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技术和劳动密集型的,大约在1950—1955年,由广发薄收向技术劳动密集转向。第二个阶段是解决价值效率,大约是1955—1960年,这个阶段在继续提高技术效率的前提下,重点发展了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几种作物,大量出口产量从3000公斤提高到5000公斤的经济作物。这五年就创了不少外汇。第三个阶段是市场效率阶段,主要是发展食品工业,增加农产品的增加值,开拓世界市场。20世纪80年代以后,台湾地区全面走向国际化自由贸易化,由封闭的体系走向开放的体系,这时的台湾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开放后农业效率年年下降,人口大量转移,农民专业化队伍小。

(3)大力发展并依靠农民组织。台湾地区在农村建设过程中,鼓励支持农民成立组织,其中农会是重要的农村民间组织,在农村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特殊作用。台湾农会组成包括理事会、监事会、总干事,下面有信贷部、技术推广部、会务部、产品营销部、加工厂,还有会员福利部,等等。农信部是台湾农会核心部分,台湾地区一个乡一个农会,一个乡农会办一个乡农村信用社,叫农信部。台湾地区几乎每个农会下面都有农产品超市和生产资料超市。台湾农民生产出的产品一般都在农产品超市里卖,增强农户的获利机会。农会都有自己的农产品加工厂,主要是酒、饮料、调味品、干果、饼干、糖果等,其产品都在自己的超市销售,剩余的外销到香港等其他海外国家或地区。农会有定价权,减产时可以把价格抬高一些,增产了之后也要保证不减收,要增收。农业策略联盟是在农会基础上形成的,在农业国际竞争中发挥着更重要的作用。

(4)通过制定政策推动农村建设。由于富丽农村建设不仅是农业内部问题,而且是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问题,因此,台湾地区自20世纪90年代初提出富丽农村建设施政目标后,在其出台及修正的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及政策法规中,都把农村建设摆在重要位置上。随着整体经济发展战略的调整,采取不同的推动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1970—2005年,台湾地区制定实施了10多个推动农村建设的政策文件[13],这些政策目标明确,量力而行,确保了农村建设与工业发展水平相适应。

(5)用充足的资金扶持农村建设。早在20世纪70年代初,当农业在完成培育工业发展的历史使命后,台湾地区就把经济发展方针从“以农补工”调整为“以工补农”,转向以工业带动农业,增加农业的资本投入。1970年颁布的《现阶段农村建设纲领》和1972年实施的《加强农村建设重要措施》都把放宽农业贷款、增加农村公共投资作为重要选项。90年代行政当局设立的有关农业、农村建设的专案农贷达10多种,如加速农村建设贷款、农业发展基金农机贷款、农业专案贷款、农家消费贷款、农民购地贷款、农民住宅贷款、农民创业贷款、统一农贷、综合农贷等。为了确保农业和农村建设的资金投入,活络农村资本流通,台湾于2003年出台了“农业金融法”,成立了“农业金融局”,建立了独立于一般金融体系之外的农业金融体系,由台湾“农委会”直接领导,以便加强对农业金融的管理。农业金融体系的建立对推动富丽农村建设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正是有了大量的资金注入,台湾地区的农村社会发展才走上快车道。

(6)农村建设必须规划先行。台湾地区的农村建设是严格按照政府的建设规划进行的。台湾富丽农村建设规划分为农村纲要规划和农村细部建设计划两个层次。[14]农村纲要规划目的是为农村细部建设计划编制提供宏观指导和实践依据。农村细部建设计划的目标是创造农村社区经济活力,改善农民生产与工作条件;改善农家及农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保存与维护农村传统文化与独特风貌,维护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增强农村与城市的联系,提高城乡的依存度。有了这些规划就能保证农村建设有序进行,收到实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