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种选择
适合日光温室反季节栽培的厚皮甜瓜品种,必须具备以下品性:
(1)耐低温寡日照,低温膨大性能好;
(3)品质好,折光糖含量大于13度,产品符合目标市场的消费嗜好;
(4)抗性优良,特别对枯萎病、霜霉病和白粉病要有一定抗性。
目前筛选出的深冬茬适宜品种,黄皮类型有状元、金太阳等,白皮类型有台农二号、蜜世界、玉金香、银帝等,生产中可酌情选择。
二、茬口安排
主要包括秋冬茬、深冬茬和早春茬三种类型。按不同茬口,从7月上旬至次年2月下旬均可播种。
三、育苗
1.育苗方法
采用8厘米×8厘米的黑色塑料营养钵育苗。
2.种子用量
以每亩定植1600~1800株、成苗率80%、留30%预备苗计,需种子2600~3000粒,约80~180克。
3.种子处理
(1)种子包衣。经过包衣处理的种子可干籽直播。
(2)药剂处理(具体处理方法可参考黄瓜种子处理技术)。
(3)温汤浸种。甜瓜种子在55℃左右的温水中浸泡并充分搅拌,保持15~20分钟,再兑入少许凉水至液温30℃左右,6~8小时后捞出沥干水分,用干净的湿布包裹催芽。种子量大时将种子分层包裹。
4.催芽
恒温黑暗条件催芽。催芽温度28℃~30℃,24~36小时即可出芽。高温季节种子也可不经催芽而直接播种。
5.苗床制作
(1)苗床选址:苗床应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较高、排水良好、水源便利、管理方便、无遮荫的地方,避免在本田做苗床。
(2)营养土配制:播种前15~20天配制营养土。营养土用原土、有机肥及其他添加物混合而成。原土最好是麦茬、豆茬或葱蒜茬5~25厘米的表土,忌用瓜田、菜田土壤。有机肥(包括人粪尿、牲畜粪便、锯末及各种作物秸秆)使用前要堆制2~4个月,使其完全腐熟。有机肥在使用前要砸细过筛,原土与有机肥混合比例(体积比)2~3誜1,过筛后均匀混合。筛孔直径1.0~1.5厘米。
添加物主要包括杀菌剂和杀虫剂。每立方米营养土用9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200克和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兑水10~15千克,用喷雾器均匀喷入,拌匀后将营养土堆成尖堆,外覆一层塑料薄膜,密闭10~15天后方可使用。
营养土应干湿适宜,以不结块为宜。若床土疏松程度不够,还需加入一定量的腐熟或炭化锯末、稻壳。
(3)苗床规格:标准苗床宽1.2米,畦埂高15~20厘米,宽20~25厘米,长度因育苗数量及营养钵规格而异。床底应呈水平并踩实。
(4)摆钵:根据育苗数量和营养钵规格确定苗床面积并在选好的地点建立苗床。
摆钵前浇足底水,将床面完全整平。待干湿适宜时即可摆钵上床。摆钵时,钵与钵之间既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以钵口呈正方形为宜。摆好的床面应完全平整,横竖都呈直线,切忌将钵挤压成三角形或长方形,或钵间缝隙过大。装入营养土时不可过分压实,装入量要尽量一致。
6.播种
根据天气预报选择在冷尾暖头有连续晴天的上午播种。播种前在苗床上打足底水,铺膜升温。地温达到25℃后播种。播种时,先在钵中央用食指压一深约1厘米的小坑,每坑放入一粒出芽的种子,种子平放,芽尖朝下。播后覆厚2~3厘米的床土,呈尖堆状。播后在床土5厘米深度插一温度计,随时观察地温。
苗床上方用竹竿、竹板或8号钢丝搭建小拱棚。拱高80厘米,底宽1.4米,拱竿距离80厘米,脊部和两侧分别用小竹竿纵向固定。小拱上覆盖幅宽2.2米、30目的防虫网,周围用土压严、压实,防止害虫进入。
低温育苗时在床面上覆盖一层地膜,温度仍然不足时在防虫网上加盖幅宽2.2米的EVA塑料薄膜,保温保湿。夜间可在小拱棚上覆盖草帘、棉被等保温。高温季节育苗时可根据需要在防虫网上覆盖遮阳网,减少蒸发,降低光照强度。
7.苗期管理
(1)播种后至出苗前管理:播种后管理以地温管理为重点,保持地温28℃~ 30℃,最低20℃,最高地温不超过38℃,3~4天即可出苗。
(2)出苗至破心期管理:30%左右幼苗拱土时要在早、晚抽去地膜。80%以上种子出苗后适当降低温度。此期管理以气温为主,昼温保持在22℃~28℃,夜温14℃~ 18℃,清晨日出时分12℃~13℃,防止幼苗徒长。出苗后的秧苗要及早见光,使之边出苗边绿化,加速幼苗营养积累,防止徒长。
(3)破心至成苗期管理:①温度。破心后适当提高温度,气温白天28℃~30℃,夜间17℃~20℃,最低14℃~16℃;地温以20℃~25℃为最适,最低18℃,最高30℃。定植前要低温炼苗5~7天。最低气温以12℃~13℃为宜。②湿度及水分。出苗后降低空气湿度,以60%~80%为宜。苗期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浇水量因天气、季节、秧苗生长情况的不同而异。浇水应见干见湿,宜浅不宜深,以心叶略现黄绿、清晨叶缘有少许吐水为度。一般第一水应在一叶期以后。③光照。甜瓜秧苗在生长过程中应给予充分的强光照,保证最大限度的光合作用。④养分供应。床土肥沃时苗期可不施肥。⑤蹲苗。齐苗后重新摆钵,剔除空钵,将秧苗按不同大小分开摆放。1.5~2叶期将营养钵挪动一次,可避免根系扎入床底。
(4)壮苗指标:苗龄25~35天,2~3片叶,叶片大小适中,叶片开展,有光泽,叶色深绿,茎高5~7厘米,茎粗0.5~0.8厘米,节间长0.6~1厘米,株高12~15厘米,株幅15~ 20厘米,根系发达,根色洁白而粗壮,无病虫危害,秧苗整齐一致。
四、整地施肥
1.土壤要求
以肥沃、有机质含量高、疏松透气的砂壤或壤土为最好,pH值6~7.5。喜麦茬、豆茬、葱蒜茬,忌瓜茬及辣椒茬。
2.整地施肥
前茬作物收获后清洁田园,深翻晒垡。甜瓜生育期短,需肥量较小,一般亩基施优质有机肥5~8立方米,磷二铵30千克,磷肥50千克,硫酸钾20千克。也可施入100~ 200千克发酵并粉碎的油渣。将各种肥料混合均匀,撒施地表并浅耙(最好旋耕一遍),将肥料与表层土壤均匀混合。
3.起垄与安装滴灌系统
推荐垄总宽140厘米,垄顶宽95~100厘米,底宽110~115厘米,垄沟宽25~30厘米,高25厘米。垄面要平整,两侧要齐。垄面中央开宽15厘米、深8~10厘米的倒三角形暗灌沟。铺设滴灌时,在垄中央开宽5~8厘米、深4~6厘米的“V”形小沟。推荐使用内镶式滴灌系统。将直径16毫米、滴头间距30~45厘米、流量2.5~3.5升/小时的黑色PE滴灌软管按140厘米间距连接在输水支管上。调试完毕后堵塞软管远端,在垄面上铺压幅宽160厘米的地膜。地膜四周要压在垄沟两侧,不可将垄沟铺严。
4.土壤高温处理
上茬作物拉秧后,结合深翻每亩均匀压入麦草等作物秸秆300~3000千克,利用夏季高温处理土壤,可优化土壤菌群,减轻连作障碍,大幅度降低土传病害的危害。具体技术见“温室土壤日光能高温处理技术”一节。
五、定植
1.定植密度
甜瓜定植密度依品种、茬口及整枝方法的不同而异。多数品种单蔓整枝时按1600~1800株/亩定植,双蔓整枝时按800~900株/亩定植。
2.定植方法
单蔓整枝时,一般按每垄双行、垄上行距40厘米、垄上株距45~55厘米定植。每垄定植24~28株(七米跨度温室)。双蔓整枝时每垄中央定植一行,株距40~50厘米。定植时,先用直径11厘米(或13厘米)、高15厘米的薄壁铁筒在垄上按要求株行距打好深8~10厘米的定植孔,脱去营养钵,再将苗坨放入。苗坨应略高于床面,回土后苗坨与床面齐平或略高。放入苗坨后每穴浇约0.5千克清水,2~3天后当有新根扎出时方可填土。回土时要将缝隙填满填实。
定植前要挑选秧苗,尽量使用大小一致的秧苗。秧苗数量有限时,应将大苗定植于南侧,中小苗定植于中部及北部。
3.缓苗期管理
缓苗期管理以促发新根、促进生长为中心,管理上要提高温度,降低昼夜温差,增加空气湿度。昼间气温27℃~30℃,夜间气温17℃~22℃;地温20℃~25℃,最低18℃,空气湿度以70%~90%为宜。如定植后秧苗有萎蔫现象,应在中午强日照时遮压花帘,直至缓苗结束。当幼苗新叶发生、生长点略发黄时表明缓苗结束。
六、田间管理
1.伸蔓期管理
伸蔓期管理以促根为基础,适当控制茎叶生长,防止徒长,保证花芽分化和花器的正常发育。
(1)搭架绑蔓:单蔓整枝时4~6叶期、双蔓整枝的两子蔓20~25厘米长时即可绑蔓上架。要求甜瓜架高1.8~2米,用12号铁丝做成。吊蔓可用塑料带,也可用细麻绳等替代品。先在铁丝上绑好吊蔓带,下端在植株2~4节处绑一环状死结。瓜蔓顺绳缠绕,一般2~4天绕蔓一次,保证秧头向上生长。
(2)整枝:①主蔓单蔓整枝法。主蔓12~15节以下所有子蔓、花及卷须应及早掐去。第一次掐蔓应在定植后5~10天、子蔓抽生初期进行,以后每3~4天整枝一次,以免过多地消耗营养。保留12~15节结瓜子蔓,其余子蔓、花、卷须均应从基部去除。当秧头长至吊蔓铁丝处时可将秧头在铁丝上缠绕,任其自然生长。果实定个后除去顶端生长点。②子蔓单蔓整枝法。定植后4~5叶期留4叶打顶,除去子叶节、第一叶和第四叶叶腋处抽生的子蔓,保留第二、第三子蔓。待子蔓长度达到20~25厘米时,从中选留一条健壮的子蔓,除去另一条子蔓。子蔓10~13节以下所有孙蔓、花及卷须应及早摘除,根据植株长势保留10~15节孙蔓留瓜。当秧头长至吊蔓铁丝处时将秧头在铁丝上缠绕,任其自然生长或去头。③双蔓整枝法:定植后4~5叶期留4叶打顶,除去子叶节、第一叶和第四叶叶腋处抽生的子蔓,保留第二、第三子蔓。其他与单蔓整枝法相同。
(3)张挂反光膜:10月下旬在北墙上张挂反光膜,使反射光呈水波状照射在温室中后部的叶片上。
(4)中耕及覆草:采用大沟浇灌的,在每次浇水后要及时中耕数次。株高达到60厘米时垄沟中铺草,每沟铺草量4~8千克。
(5)温湿度管理:缓苗结束后降低管理温度,昼间温度25℃~30℃,最高36℃,夜间气温15℃~20℃,最低12℃~14℃;地温20℃~25℃,最高32℃,最低15℃。缓苗结束后加大温室通风量,空气湿度以低于80%为宜。
(6)水肥管理:适当控水控肥,促进根系生长。清晨拉帘后新叶黄绿、叶片吐水量适宜时表示土壤水分含量正常,不需灌溉。植株出现明显的缺水症状时可适量灌水,水量要小。采用滴灌的,每次灌水量以不超过4毫米(2.6立方米/亩)为宜;不用滴灌时可暗沟(11月中旬以后)灌溉。整个伸蔓期灌水一次即可。
(7)光照管理:伸蔓期应给予充分的强光照,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草帘应尽量早拉晚盖。拉帘后要及时清扫棚面。
2.开花坐果期管理
当植株有展叶14~17片时,保留12~15节的4条侧蔓留瓜。长势强的植株留瓜节位宜低,长势弱的植株留瓜节位要高。坐瓜期适当控水,一般不进行灌溉。
夜温提高到18℃~22℃,昼温25℃~32℃,土壤温度15℃以上,以保证开花授粉和坐果。
选择子房大、开放正常的雌花进行人工授粉。上午8~12时选正在开放的雌花,用3~4朵同品种雄花均匀授粉,每株授2~4朵雌花。授粉后挂牌,标明授粉日期。
有条件的温室可在开花期每亩投放1箱(600~800只)熊蜂,辅助授粉。通风口和温室入口安置防虫网,防止熊蜂逃逸。
授粉后在授粉节后留一叶摘心。当幼瓜直径4~6厘米、瓜已坐稳后定瓜。每蔓选留一个子房大、瓜形周正、生长正常的幼瓜,摘除多余幼果。如上下两瓜大小相似,应选留高节位瓜。坐瓜节上方抽生的侧枝及幼瓜应及早除去。
3.果实膨大期管理
定瓜后果实即进入迅速膨大期,应保证充分的水分和养分供应。采用滴灌的可根据情况灌溉3~5次,每次2~2.6立方米/亩。灌水时每立方米水中加入500~550克硝酸铵+300~350克磷酸二氢钾。不用滴灌时可按每亩施硝铵15~20千克,硫酸钾20千克,暗沟灌溉2~3次。
果实膨大期要保证较高的温度和充足的光照。昼温25℃~35℃,前半夜气温17℃~22℃,后半夜15℃以上,昼夜温差12℃以上。
4.成熟期管理
成熟期温度管理与膨大期相同。随着成熟要减少水分供应,采收前5~7天停止水肥供应。
网纹甜瓜在网纹形成初期要用报纸等遮光物包住瓜体,促进网纹形成并防止裂果。
成熟期要打去底部老叶、病虫叶,增加田间通风透光。
七、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预防、减轻多种病虫的发生和危害。
1.农业措施
(1)轮作倒茬。采取3年以上的轮作,可减轻枯萎病发生。
(2)选用抗病品种。针对当地高发病害种类,因地制宜选择抗、耐病品种。
(3)清除田间及周围杂草,深翻土地,高温闷棚,减少病虫源。
(4)采用地膜覆盖高垄栽培、合理密植、膜下滴灌、大沟覆草等技术措施,降低室内湿度,减轻病害的发生。
(5)合理调控温湿度,张挂反光膜增强室内光照,加强放风管理,为植株创造最佳的生长发育环境。
(6)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控制氮肥用量,平衡施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7)整枝抹芽尽量选在晴天上午进行,促进伤口及时愈合。
(8)摘除老叶、病叶、病果、卷须及残花,在温室外集中焚毁或深埋。
2.物理措施
(1)垄上覆盖银灰膜避蚜。
(2)苗床、温室入口、放风口及温室前沿覆盖防虫网。
(3)黄板诱捕:苗床及温室中北部每间悬挂一张黄板,可诱杀有翅蚜、白粉虱和斑潜蝇。
3.化学防治
(1)苗床消毒。用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克/平方米,或70%乙·锰10克/平方米,或硫酸铜1.2~2克/平方米与5千克细土混合,均匀撒于苗床上预防甜瓜疫病。
(2)土壤消毒。
(3)烟剂熏蒸。用百菌清、杀毒矾、霜疫净等烟剂熏烟,可防治霜霉病等病害。果实膨大期以后,每次熏蒸前要用塑料袋包裹瓜体,熏蒸后12小时再脱去塑料袋。
(4)药剂喷雾。果实膨大期以后,每次施药前要用塑料袋包裹瓜体,施药后24小时再脱去塑料袋。常用杀菌剂、杀虫杀螨剂使用方法见表4-1、表4-2。
表4-1 无公害甜瓜生产常用杀菌剂
续表
表4-2 无公害甜瓜生产常用杀虫、杀螨剂
续表
八、采收及包装
根据品种特性、运输距离及贮藏运输条件灵活掌握采收期。多数品种成熟时果面茸毛消失,瓜前一叶变黄凋萎。伊丽莎白甜瓜成熟时皮色金黄,果面茸毛消失,香味明显,瓜前一叶变黄,完熟时具离蒂性。台农2号果实成熟时在瓜蒂部产生一黄圈,瓜前一叶变黄或凋萎。一般八成半至九成成熟为最佳采收期。采收时应保留瓜柄和5~7厘米长的瓜蔓。
采收后的甜瓜应按大小、外观、品质(含糖量)分级包装。装箱时每箱可装4个、6个或12个,也可根据客户要求包装。
九、拉秧清园
采收结束后应及时拉秧清园,将植株茎叶、烂瓜及大根集中在棚外焚烧或深埋。清园后即可整地安排下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