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天津农业气候资源

天津农业气候资源

时间:2022-11-16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太阳辐射、温度、降水等。因此,对天津市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天津地区稳定通过10℃的初日最早为4月4日,出现在天津市区、北辰和静海;终止日期最晚为10月30日,出现在大港和塘沽的沿海地带。作物生长期间的热量强度,可从最热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等方面来鉴定,温度日较差是衡量一地农业气候资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二章 天津农业气候资源

农业气候资源包括:太阳辐射、温度、降水等。通常概括为热量、水分、光照三大资源。这些资源数量的多少、分配的特点及其相互配合的情况等,形成各种农业气候资源类型。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地区农业生产类型的构成、产量的高低、品质的优劣。因此,对天津市农业气候资源进行分析和评估对农业生产有着重要意义。

2.1 热量资源

2.1.1 作物生长期热量条件

2.1.1.1 农业界限温度

0℃是喜凉作物生长起始温度。春季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0℃,天津土壤日化夜冻,早春作物开始播种,冬小麦开始返青扎根,多年生果木开始萌动;秋季日平均气温降至0℃以下,冬小麦停止生长,草木休眠。天津稳定通过0℃的起始日期最早为2月23日,出现在市区,其它地区都在28日之前通过。终止日期最晚为12月3日,出现在塘沽。稳定通过0℃的持续时间为271~284天,其中大港、塘沽沿海一带稍多,宝坻、宁河的低洼地区较少。

表2.1 天津地区0℃初日、终日及持续时间

img25

10℃是喜温作物生长的起始温度,也是喜凉作物迅速生长的温度(如小麦拔节,油菜抽薹开花)。一般以≥10℃的日数作为喜温作物的生长期,如早熟玉米要求10℃以上生育日数85~95天,中熟品种为105~115天。天津地区稳定通过10℃的初日最早为4月4日,出现在天津市区、北辰和静海;终止日期最晚为10月30日,出现在大港和塘沽的沿海地带。稳定通过10℃的间隔日数为201~210天。

对天津地区来说,喜温作物的生长期用0~10℃期间的日数不能完全反映出生长期的长短。由于一般喜温作物是在终霜冻以后日平均气温稳定大于10℃条件下开始生长,到初霜冻到来后停止生长。因此,终霜冻之前及初霜冻到来之后的大于10℃的热量就不能被利用,具体考虑生长期的长短,应把10℃的起止日期与初终霜到来日期结合起来,无霜期即为喜温作物的实际生长期。如1973年蓟县的10℃的初日是4月4日,终日是10月22日,按0~10℃期间的日数计算生长期为202天;1973年的终霜日是4月17日,初霜日是10月13日,无霜期为178天。那么在1973年喜温作物实际的生长期为178天。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冬、春季气候的逐渐转暖,终霜日较10℃初日普遍提前,蔬菜、早春的玉米等可适当提早种植;而秋季,大港、塘沽沿海一带,由于受海洋气候的影响,初霜日来得较晚,这对于大白菜或其它一些晚熟作物生长较为有利。

表2.2 天津地区10℃和无霜期的初日、终日及持续时间

img26

15℃以上是喜温作物生长较快的时期,15℃终日是水稻、玉米等作物基本停止灌浆。天津地区稳定通过15℃的初日是在4月下旬,最早出现在蓟县,终日在10月上旬,最晚出现在塘沽,持续时间为157~166天。20℃的初日是水稻分蘖迅速增长期,20℃的终止日期是安全齐穗的日期,也是玉米、高梁安全生育和灌浆成熟的日期。天津稳定通过20℃的初日是在5月下旬,最早出现在市区,终止日期在9月中旬,最晚出现在大港、塘沽沿海一带,持续时间为106~119天。一般来说,在9月中旬天津夏玉米和水稻已经普遍进入灌浆成熟的时期。

表2.3 天津地区15℃和20℃的初日、终日及持续时间

img27

img28

2.1.1.2 积温

作物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开始生长发育,又要在热量累积到一定程度后,才能完成一定的生育阶段而获得产量,一般采用积温来表示地区热量累积量,同时也是决定多熟种植的重要指标。

天津≥0℃的积温为4500~4800℃·d,≥0℃时期的日数为271~284天;≥10℃的积温为4140~4430℃·d,≥10℃时期的日数为201~210天;≥15℃的积温为3550~3870℃·d,≥20℃的积温为2610~2970℃·d(见表2.4)。从≥0℃、≥10℃的积温的年际变化来分析,在1970年至1980年,气候偏冷,积温值大都低于多年平均值;1980至1990年冷暖相间,到90年代,气候偏暖,积温基本为上升趋势(见图2.1)。由于气候形式的变暖主要反映在冬季和早春,对≥0℃、≥10℃的积温影响较大,而≥15℃、≥20℃的积温在1971~2000年这30年中总是偏多偏少相间,上升的趋势不如≥0℃、≥10℃的积温明显。

img29

图2.1 西青区≥0℃积温变化

表2.4 天津市各区县积温变化

img30

天津市积温或生长期等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化很大,如蓟县0℃以上积温最大值为5046℃·d,最小值为4313℃·d,二者相差700℃·d以上。为了恰当安排农业生产,需要考虑地区热量条件的年际变化特点,以及热量的保证程度。以西青区为例,≥0℃、≥10℃、≥15℃、≥20℃积温的80%保证率分别为4567.3℃、4157.5℃、3602.0℃、2593.1℃,各级保证率下的积温变数见表2.5。

表2.5 西青区积温不同保证率下的变数

img31

2.1.1.3 热量强度

作物生长期间的热量强度,可从最热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等方面来鉴定,温度日较差是衡量一地农业气候资源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本市最热月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27℃,可以满足棉花(要求开花授粉期的适宜温度为23~25℃),玉米、水稻(开花期要求适宜温度在24~26℃)等喜温作物对热量强度的要求。但是在特殊年份,7月份的日极端最高气温≥35℃的日数较多,且持续时间较长,作物因缺水会出现萎蔫现象,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1971~2000年的30年中,以1972年、1997年、1999年、2000年出现持续高温的日数较多。以蓟县为例,1972年11天,1997年9天,1999年14天,2000年19天。作物生长季节(3~11月)平均日较差约为7.7~11.8℃,其中塘沽平均日较差最小,为7.7℃;宝坻的平均日较差最大,为11.8℃。总体来说,离海越远,气温日较差越大,离海越近,气温日较差越小。一般讲,平均日较差较大的地区,白天温度较高,有利于光合物质的转化、累积和贮存;夜间温度较低,可以减少呼吸的消耗,因此积温的有效性高。可以利用这种特点合理地安排农业生产。

表2.6 天津地区最热月平均气温(℃)T及平均气温日较差ΔT(℃)

img32

以西青为例,从全年各月来看,每年4、5月份的平均气温日较差较大,为12.4℃、12.1℃;7、8月份气温日较差较小,为8.6℃。春季4~5月份冬小麦及其它生长的作物的同化作用积累较多养分,呼吸消耗较少,生长较快;夏季7~8月份,气温较高,作物虽然生长较快,但是生长积累的同时,呼吸消耗较多。从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的年际之间的变化来分析,各月平均气温日较差逐渐呈缓慢变小的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后反映比较明显。这可能与气候逐渐变暖有关。以西青为例,7月份日较差30年的整体变化比较平缓,说明随着气候的逐渐转暖,夏季的气温日较差变化较小;而其它三个季节的气温日较差变化较大,随着气候的逐渐转暖,气温日较差渐渐变小,且趋于平缓。

img33

图2.2 西青区平均气温日较差年际变化

秋季9~10月份的昼夜温差大小直接影响着作物养分的积累,对果树而言,昼夜温差越大,糖分积累越多,经济效益越佳。我市各区县中,宝坻区秋季的昼夜温差最大,为11.9℃;其次是北辰区,为10.9℃;蓟县、武清、静海、西青一带秋季气温日较差相当,为10.6℃;沿海一带气温日较差较小,其中塘沽最小,为7.6℃。

表2.7 天津地区秋季日较差(℃)

img34

2.1.2 春秋季热量条件

天津春季回暖、秋季降温早晚各年特点不同,对天津各种作物的年际间的生长有一定的影响。本市从0℃至10℃的升温过程,平均约需37~41天,最多为54~67天,最少为17~25天。一般情况下早春温度从0℃升至10℃的日数越多,冬小麦的生长越有利于形成大穗,反映比较明显的年份为1980年、1995年和1999年;而春暖、气温回升快,0℃升至10℃的日数越少,则幼穗分化加快,提早结束穗分化过程,不利于形成大穗,比如1971年。天津从10℃降至0℃,即从初冬进入隆冬平均约需31~35天,最多需47~55天,最少为5~8天。如果降温太快,会影响大白菜的收获,易造成严重冻害;同时降温太快,冬小麦的抗寒锻炼不充分,容易出现大面积的越冬死苗。1971~2000年的30年中,1979年和1998年两年降温过快,降温幅度较大,对大白菜、冬小麦及棚菜生长非常不利;1978年、1983年、2000年从10℃降至0℃持续时间较长,大白菜包心时间较长,产量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和抗寒锻炼比较充分,安全越冬。

表2.8 天津市0℃至10℃、10℃至0℃的间隔日数(d)

img35

2.1.3 作物越冬期热量条件

作物越冬期间的热量条件分析包括:最低温度平均值、极端最低温度值、最冷月平均温度、负积温,也有用最低温度的持续时数等。

天津多年极端最低温度平均值为-17.1~-12.3℃,其中宝坻区温度平均值最低,为-17.1℃;塘沽区的最高,为-12.3℃。各个区县在气候方面都比较适宜种植冬小麦冬性和弱冬性品种。极端最低温度出现在宝坻区,为-23.3℃;其次是宁河、津南、西青,为-22.7~-21.2℃;市区为-17.8℃,塘沽最低气温为-15.4℃,在各区县的最低气温中是最大的。天津冬小麦越冬期间的负积温为-355~-200℃·d,大于冬小麦安全越冬的界限负积温数-400℃·d,因此比较适宜种植冬小麦。但是从各站30年的负积温资料来看,主产麦区中,年负积温超过-400℃的年份宝坻最多,为9年,几乎为3年一遇,表明宝坻区冬小麦遭受冻害的机率较大;蓟县和武清分别为4年和3年,基本为10年一遇,冬小麦受冻较轻。

表2.9 天津地区越冬期间的热量条件情况

img36

img37

*注:宝坻区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日期还有1990年1月31日。武清区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日期还有1971年3月3日。静海县年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日期还有1973年1月26日。

2.1.4 地温条件

土壤的热状况直接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天津0~20cm浅耕层土壤温度状况,温度一月为最低,七月最高,和气温的季节变化规律相同。冬季1月以蓟县、宝坻、宁河一带较低。地面0cm多在-6℃左右,宝坻最低,为-6.5℃;5cm深度地温在-4℃左右,10cm深度地温在-3℃左右,20cm深度地温在-2~-1℃,这三种地温都以蓟县为最低。夏季7月各地地温差异不大,地面0cm在30℃左右,5cm深度地温在28℃左右,10cm、20cm深度地温分别在27℃和26~27℃。土壤温度在0~20cm范围内从上到下依次减小。

表2.10 天津市各区县0~20cm地表温度(℃)

img38

注:塘沽站5cm、10cm、20cm地温无资料。

2.2 水分资源

2.2.1 降水量

天津市年降水量为520~660mm,其中降水量较多地区位于北部的蓟县和宝坻,降水较少的地区为大港和津南。天津市日降水量≥0.1mm日数的地理分布,在北部蓟县一带,地形多为迎风坡,雨量与雨日均为全市之冠,年降雨量为660mm左右,≥0.1mm的雨日为70天左右;雨量较少的地区,在津南和大港,降水量在520~530mm。

表2.11 天津市多年平均及最多最少年降水量(mm)

img39

2.2.2 降水季节分布

由于受季风进退的影响,天津市降水量年内分配很不均匀,春夏秋冬四季降水各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2%、71%、15%、2%。6~8月份降水量占年总降水量的70%以上,玉米、水稻、大豆、棉花等作物正值生长旺盛阶段,充沛的降水对作物生长极为有利。雨热同季,形成天津市较优越的农业气候条件。

天津地区春季比较干旱,降水偏少,对旱地作物的春播造成一定困难。秋季降水也较少,如遇上伏旱,则对大田作物的灌浆成熟及冬小麦的及时播种造成威胁。

表2.12 天津地区各时段降水量(mm)(1970~2000)

img40

2.2.3 降水变率

天津市1971~2000年降水资料和7~8月降水变率显示,天津年降水相对变率在19.7%~26.6%,其中市区降水变率较小,为19.7%;宝坻区的最大,为26.6%;7~8月份降水相对变率为28.8%~37.5%,其中津南区的变率最小,为28.8%,大港区的变率最大,为37.5%。由7~8月份的降水相对变率可说明津南区的年际间降水变化相对较小,而大港区年际间降水变化较大,降水较多的年份,可能出现洪涝,降水较少的年份,容易引起伏旱。

表2.13 天津市各区县年及7~8月降水相对变率(%)

img41

2.2.4 干燥度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实际蒸散量不易得到,因此常采用条件水分平衡作指标来分析和评价一个地区的水分干湿程度。

K=0.16∑T/P

式中:∑T是>10℃的积温(℃),P是同期的降水量(mm),当K>1时表示降水量小于蒸发量,气候干燥;K<1时表示降水大于蒸发量,气候湿润。

根据上述公式计算出天津地区各区县的月、年干燥度。计算结果显示,天津各区县的年干燥度K均大于1,属较干燥地区。北部的蓟县干燥度K值较小为1.03,大港较大,为1.36。各区县7月的干燥度均小于1,说明此期的降水量大于蒸发量;8月份的干燥度中除大港区大于1,为1.02外,其它各区县均小于1。

表2.14 天津市各区县的干燥度

img42

2.3 光照资源

2.3.1 辐射量

天津地处中纬度,太阳辐射年总量平均为5077MJ/m2(以西青站实测资料为准)。从太阳总辐射的季节变化来看,春夏最强,冬季最弱。辐射的季节变化与气温很为相似,同时也存在不同之处。一是月总辐射最大与最小分别出现在5月与12月,分别为634 MJ/m2和211MJ/m2,月平均气温稍推迟一些,最高与最低分别为7月和1月;二是5~7月温度是上升趋势,但由于进入雨季后由于空气中水汽含量和天空云量的增多,而致使总辐射收入相对减少,而造成辐射为下降趋势。图2.3所示,月总辐射与月平均气温的季节变化显示,天津总辐射以4月下旬至6月中旬为最丰富。此时有充足的光能,气温回升迅速,加之风大,正是海盐生产的“黄金季节”,有利于沿海滩涂的盐业发展。

img43

图2.3 西青区月总辐射与月平均温度季节变化图

2.3.2 日照时数

天津全年的实际可照时数为2470~2910小时,年日照时数的地理分布不均,其中汉沽盐场最多,为2912.9小时;市区最少,为2470.9小时。两地相差440小时。天津地区日照时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一年中1、2月份的日照时数较低,为170~200小时;3、4月份逐渐回升,5、6月份的日照时数达最多,为263~287小时;7、8月份进入雨季,天空云量增多,降水日数较多,日照时数有所减少,为200~240小时,各地差异较大;9、10月份又稍有增加,为210~240小时;11、12月份达到年内的最小值,为160~180小时,这与这个季节的大雾日数较多有关。整体来说,作物生长旺盛期内(3~10月)的日照时数较多,对作物的生长比较有利,9、10月的较强光照,对大秋作物的成熟较为有利。

表2.15 天津市各区县月日照时数(h)及全年统计

img44

随着天津工农业的发展,生态环境遭到破坏,空气污染加重,年日照时数呈逐年下降趋势(如2.4所示)。20世纪70年代天津地区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2700h,到上个世纪90年代天津地区日照时数已下降至2500h左右。光照资源的逐年减少对农业生产较为不利。

img45

图2.4 西青区30年(1971~2000年)日照时数变化

2.4 风资源

从天津各站点年平均风速的地区分布来看,沿海一带的塘沽、大港、汉沽较大,其中以塘沽最大,为4.3m/s;北部的蓟县最小,为1.9m/s。平均风速也有着明显的季节变化,以春季3~5月为最大,8~9月最小。

各区县的年最多风向,蓟县以ENE和C风为主,宁河、汉沽以SSE风为主,宝坻、塘沽以NW风为主,其它区县以SSW或SW风为主。各区县的最多风向,除蓟县全年以ENE和C风为主外,其它各区县都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在1月、2月、11月、12月除蓟县外的其它各站都以NNW、NW风为主,3、4、5月东部的宁河、汉沽、塘沽以SSE风为主,其它各站以SSW风为主;6、7、8月以东南风为主;9、10月以SW风为主。

表2.16 天津市各区县平均风速(m/s)

img46

img47

2.5 物候

物候指自然界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活动规律等季节性现象对环境的周期性变化的反应。物候现象非常广泛,大自然中,那些受环境(气候、水文、土壤)影响出现的、以年为周期的自然现象,都属于物候现象。包括三方面:

(1)植物物候,如各种植物发芽、展叶、开花、叶变色、落叶等现象,是植物长期适应季节性变化的环境而形成的生长发育节律,农作物生育期也属于物候现象。

(2)动物物候,如候鸟、昆虫及其他动物的迁徙、初鸣、终鸣、冬眠等现象。

(3)自然物侯,各种水文、气象现象,如初霜、终霜、结冰、消融、初雪、终雪等自然现象。

环境对动植物生长和发育的影响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但是,用仪器只能记录当时的环境条件的某些个别因素,自然物候变化是生物节律与环境变化的综合反映,自然物候不仅反映当时的天气条件,而且反映过去一段时间气象条件影响的积累效应。因此,自然物候常被作为一种可靠的指示气候变化的指标,也可以用来评价环境因素对于动植物影响的总体效果。

近几十年来,天津市气候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市的自然物侯和动植物物候也随之发生明显的改变。植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表现为春季物候期提前,秋季物候期推迟,生长季相对延长;动物物候表现为迁徙动物春季初现期提前,秋季消失期推迟,在本市生活期延长;自然物侯表现为初霜推迟,终霜提前,无霜期延长,河流结冰期推迟,消融期提前,河流封冻期缩短,冰层厚度变薄。

2.5.1 植物物候

植物物候,包括木本植物、草本植物物候两大类,种类繁多。为了分析近二十多年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植物物候的变化趋势,本书选取在天津地区分布范围广泛、气象部门物候观测站观测年代长、连续性好、物候现象较为明显的木本植物刺槐草本植物芦苇和种植面积大的农作物冬小麦为代表进行物候分析。

木本植物物候:刺槐,又名洋槐,落叶乔木,高10~20m,喜光照。喜温暖湿润气候,在年平均气温8~14℃、年降水量500~900mm的地方生长良好。刺槐对土壤要求不严格,适应性很强,对土壤酸碱度不敏感,生长快。刺槐树冠高大,叶色鲜绿,每年夏初开花,刺槐花素雅而芳香。在天津市区作为行道树种植,在农村作为庭荫树和速生林木而存在。

刺槐主要物候期,在春季有花芽和叶芽开放期、展叶期、开花期,夏季有种子成熟期,秋季有叶变色期和落叶期等。一般年份,刺槐3月下旬至4月上旬结束休眠,首先是花芽开始膨大,4月中旬至下旬花芽开放,4月下旬至5月上旬开始开花,5月上、中旬进入盛花期,8月份种子成熟,生殖生长完成;春季叶芽膨大期晚于花芽膨大期,4月上旬至中旬叶芽开始膨大,4月中旬至下旬进入展叶盛期,10月上旬至中旬叶色开始由绿变黄,至11月上旬至中旬树叶完全变黄,并开始落叶,直至树叶完全脱落要到11月中旬,最晚到11月下旬,刺槐进入冬季休眠状态。

1982~2007年刺槐物候观测表明,刺槐春季物候期普遍提前,秋季物候期普遍推迟(图2.5)。以展叶始期提前最为显著,线性趋势达0.49天/年;秋季叶变色期推迟显著,线性趋势达0.94天/年,就是说,刺槐生长季每年延长1.5天左右,气候变暖对刺槐生长季影响十分显著。

img48

图2.5 刺槐春季物候期(展叶期、开花盛期)和秋季物候期(叶变色期和落叶期)变化趋势

榆树、旱柳、小叶杨、泡桐、合欢、白蜡等树木1982-2007年春季和秋季物候期研究发现,这些树木对气候变暖的生态响应和刺槐基本一致,主要变现为气候变暖导致春季发育期提前,秋季发育期延后,树木休眠期缩短,生长期延长。

草本植物物候:芦苇,多年水生或湿生的禾草,植株高大,秆高1~3米,地下有发达的匍匐根状茎。茎秆直立,生长于池沼、河岸、河溪边多水地区,常形成苇塘。天津市地处九河下梢,湿地、沼泽等浅水面积较大,芦苇分布广泛,是最常见到的水边植物。

芦苇的主要物候期有萌芽期、展叶期、开花期、种子成熟期、种子散布期和植株枯黄期等。天津地区,芦苇3月中旬至4月初打破休眠期,开始萌芽,叶片生长,植株长高,4月至8月是营养生长期,9月进入开花期,10月中旬种子成熟,11月中旬至下旬芦苇植株完全枯黄,进入休眠期。

1982~2009年芦苇物候观测表明,芦苇春季物候期和开花期显著提前,秋季的种子成熟期提前,但叶片枯黄期变化不明显(图2.6)。芦苇各个物候中,以萌芽期和开花期提前最为显著,线性趋势达1.2天/年和1.15天/年;就是说,芦苇从萌芽—展叶—开花期—种子成熟期均明显提前,各发育期之间间隔天数无明显变化,表明各发育期需要相对固定的积温条件,但秋季叶子枯黄期变化不明显,表明芦苇叶子枯黄主要受秋季第一次冷空气来临时间和强度的影响。

img49

图2.6 冬小麦物候期变化趋势

农作物物候:农作物物候受自然气候条件和人类生产活动的双重影响,一方面,气象条件的变化影响农作物发育期进程,另一方面人类主动适应气候变化调整作物种类、种植结构和作物品种等。因此,农作物物候的变化是自然与人为影响叠加的结果。下面以冬小麦为例分析天津农作物物候期的变化趋势。

1980~2006年冬小麦物候观测表明,冬小麦物候期呈现冬前发育期推迟、春夏季发育期天的趋势。其中播种期、越冬期等冬前发育期普遍推迟,而返青期、拔节期、抽穗期、成熟期等春夏季发育期普遍提前(图2.6)。播种期推迟明显,播种普遍期从9月下旬推迟到10月上旬,平均10年推迟4.4天;越冬期推迟较少,10年推迟1.3天;冬小麦返青期、拔节期和抽穗期均明显提前,10年分别提前2.3~3.7天,成熟期在6月14~19日之间波动,变化不明显。

分析结果还表明,冬小麦冬前生长天数减少,越冬期显著缩短,但返青拔节—抽穗各发育期间隔没有明显变化,抽穗—成熟期间隔增加,就是说冬小麦灌浆期呈延长趋势。这是由于在现有气候变化范围内,只要低温强度和累计能达到冬小麦春化阶段要求,冬小麦越冬期对日数并无固定要求,冬季气温升高科显著缩短休眠期长度。但返青后各发育阶段却对积温有比较稳定的要求,由于春季各月温度都在升高,各发育期整体提前。在天津市冬小麦灌浆后期经常受到高温和干热风的影响被胁迫停止灌浆收获,而非生物学意义的籽粒成熟,所以成熟收获期基本保持不变。

img50

图2.7 冬小麦主要发育期变化趋势

自然物侯:初霜、终霜、湖泊河流结冰、消融等自然现象与气候之间有着密切关系,这些现象是纯粹自然界对气象条件的反映,去除了动植物物候生物自身生命规律特点,因此更能直接反映气候的演变。这里所说的初霜日和终霜日以肉眼能见到地表白色凝结霜为准。

天津市的初霜日一般出现在10月中旬至11月上旬,终霜日出现在3月上旬至4月上旬之间,以宁河县1983~2009年自然物候观测为例,初霜日最早出现在10月8日(1989年),最晚出现在11月11日(2008年),相差1个月时间;终霜日最早出现在3月3日(2005年),最晚出现在4月19日(1982年),初霜日和终霜日都呈现出明显的推迟趋势。无霜期每年增加1.2天左右(图2.8)。

img51

图2.8 初霜日、终霜日变化趋势

img52

图2.9 池塘结冰日期变化趋势

池塘开始结冰日期表明一个地区开始进入严寒天气阶段,而冰融化日则标志着严寒天气的结束,宁河县池塘开始结冰日期一般出现在11月上旬至12月初,完全融冰日期出现在2月中旬至3月上旬,开始结冰日期最早出现在11月9日(1985年和2000年),最晚出现在12月16日(2004年),相差1个多月时间;冰融日最早出现在2月7日(1996年),最晚出现在3月22日(1985年),近30年池塘初冰冻日出现的推迟趋势。融冰日出现提前趋势,冰冻日数每年减少0.5天左右(图2.9)。

从冰冻日变化趋势分析不难看出,天津市霜期和池塘冰冻日期都呈减少趋势,但霜期减少趋势更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