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立冬天气气候

立冬天气气候

时间:2022-09-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立冬时节的天气气候,虽冷不寒,空气干燥,降温加快。“四立”在农历中,都是表明新季节时空节点的数与度开始守信而至。冬时北方肾水能量是依据天象北方星宿能量开始正式影响地球气候的时空节点而确立的。立冬所表示的是五运六炁(气)节气能量变化中冬季肾水智德能量布输的起始点,是与北方天穹中二十八宿中相对应的星系天象能量对整个地球北半球全局的能量释放作用性相关。冬时又称之为九冬,冬季共有九十天,所以称之为九冬。

立冬时节的天气气候,虽冷不寒,空气干燥,降温加快。由于地表贮存的热量还有一定的剩余,晴朗无风之时,还会出现一种温暖舒适的“小阳春”天气。但是,毕竟已经进入了冬季,北方冷空气势力渐强,频频南侵,大风降温并伴有雨雪的寒潮天气也就会时常出现了。

自然界中进入冬天以后,天道输布北方智德肾水的能量给万物和人类,同样离不开以水为载体。但是水的形态结构会发生变化,例如天降白雪或雨水。正常年份,华北等地的初雪往往出现在立冬前后,长江以北和华南地区的雨天和雨量均比江南地区要少,下雨、下雪、雨夹雪、霰、冰粒等,形式多样,所承载的能量却并未离开五德能量中的肾水智德能量。白属金,是肺所主,金生水,雪化水,形名更深刻地表述着五行五德能量生化之理。自然界在有强冷空气影响的时候,江南也会下雪。但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都显著减少,空气渐趋干燥,土壤含水较少。

一般从10月下旬开始,北方先后就开始供暖了。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如果遇到强冷空气迅速南下,有时候不到一天时间,降温可接近8~10℃,甚至更多。不过大风过后,阳光照耀,冷气团很快就会变性,气温很快就会回升;而气温的回升与热量的积聚,又会促使下一轮冷空气带来较强的降温。这个时候,也是红叶的最佳观赏期。

我们如果这个时候在全国各地都跑一跑,总结经验,可以发现北方人一般不如南方人耐冻,北方人在室内一离开暖气,就会受不了;但是长江流域的人,个个都能耐冻,因为屋子四面通风,室内温度与室外温度是非常接近的数值。

古人总结出,立冬的天气情况对冬季天气的预示意义与立秋一样,可以用来预测整个季节的冷暖。例如“立冬晴,一冬凌”,这是说如果立冬这一天是个大晴天,那么整个冬天里下雪、结冰凌的情况就可能比较常见,将会是一个比较寒冷的冬天。“立冬阴,一冬温”,而立冬之日如果是阴天或者下雨天气,就有可能出现暖冬少雪的现象。

“四立”在农历中,都是表明新季节时空节点的数与度开始守信而至。在二十四节气诞生地的黄河流域,春暖、夏热、秋凉的季节特点,都是在立春、立夏、立秋三个节气之后才逐步体现出来,而立冬则不同,在进入立冬时,随之相伴的则是较寒冷的天气。这一现象常常使忘却了慧识悊学文化,处于意识哲学文化层面,单一只是注意物相天气与气候改变的人们,难以正确地解读宇宙法则中质象的五运六气(炁)中的“四立”;而幾学观则是将物相与质象同步把握,在把握着显密两个玄曲波韵能量的基础上进行整体认知。常道物相意识则只观注于物相单一的玄曲能量变化,而轻视质象玄曲能量波的主宰作用,片面地以人为大,回避天大、地大,以局部地域的气候误解天道的“炁运”,以常道意识解释天道能量的规律性,这样也就难以执天之道而将治事与修身完整地进行全面应用。

图1-2 五代董源《龙宿郊民图》

中国是以农耕文明为基础而建立天人合一的农历历法,在以治事为主体的农历当中,立冬是古代气象学中质象冬天的开始,是冬时北方肾水能量发动,而并不是显学领域中物相上的开始。冬时北方肾水能量是依据天象北方星宿能量开始正式影响地球气候的时空节点而确立的。立冬所表示的是五运六炁(气)节气能量变化中冬季肾水智德能量布输的起始点,是与北方天穹中二十八宿中相对应的星系天象能量对整个地球北半球全局的能量释放作用性相关。因此,每年“四立”的时间相对固定。但是,由于地球本身的生态条件存在着地域广袤的差异性,因而每年的气候条件各不相同,入冬的地理时间早晚差异较大,时间差可能长达二三周,最长的达到二十一天。冬时又称之为九冬,冬季共有九十天,所以称之为九冬。“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任”就是描述其天气特征。冬时的生物现象和治事特征是“冬藏”,在冬季里储藏收成的农作物是农业治事的重要特征。《西游记》第十五回:“每遇春耕、夏耘、秋收、冬藏之日,各办三牲花果,来此祭社,以保四时清吉,五谷丰登,六畜茂盛故也。”

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是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史记·太史公自序》:“夫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此天道之大经也。弗顺则无以为天下纲纪。”冬藏,对于修身实践而言,则是指对质元精能量和质元炁能量,在三丹田内以及臟腑、骶骨内的转化提纯性的敛藏。

在农业物相治事中,有一个冬灌的过程,是为了避免春天播种时土壤干旱,于冬季灌水,就可以使土壤储水。而在修身求真实践中,冬季身内的冬灌同样是必不可少的修为,其中对一蹻三条水路的修葺,保障水路的通畅是基础。肾水的生发,肾水化炁的灌注储备于器官等组织中,就为组织器官在春天充分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及同步于天地五运六炁(气)的周期运化,而生成了新的精炁能量增长点。

冬麦:是指秋末播种,冬天雪融后麦苗长出,四、五月间成熟的农作物,因为生长期经过冬季,所以称之为“冬麦”。而修身求真实践者在下丹田这个内在的田地中,同样可以进行秋末“播种”——进行内部的炼精化炁,意守下丹田而在雪融以后迅速增量变化,直至四、五月期间炁质发生质变性的收获,支持和满足生命活动对能量的需求。

冬耕:是为了保障和增强土地的活力,达到保墒、除虫、培养地力等目的,而在冬季进行的翻松土地耕作。对于修身求真实践者而言,则是指冬季时要常对下丹田进行返观内照,默守丹田,确保下丹田中炁机的活力,培养信土与信仪。

年度周期律中的“四立”代表了天道能量输布的总规律,对于修身明德实践者而言,不论居住在北半球的何地,都应当完全服从与顺应天象对整个北半球的能量主导性;顺天应人的把握,也应当落实在质象的天道总法则之中,如同个人服从集体,局部服从全局,团队服从国家,国家尊道贵德、敬天爱地。这才是古圣先贤确定二十四个节气的根本目的,所以不能本末倒置地解析“人法地”或者“人法天”的基本原则。

现代意识形态中的气候学将划分四季的标准,确定为下半年连续5天平均气温降到10℃以下为进入冬季,其实与古代五运六炁(气)学说中“立冬,冬日始”的说法并不是一个层级上的解析。古代是应用“玄之有玄”的幾学方法论,将物相与质象进行整体把握,并且以质象能量变化转化为先导,来论证物相的显学内容,包括气象与农事变化。所以,我们在解析立冬属性的时候,不能用现代的意识思维去牵强附会,或者抛弃幾学的质象而孤论幾学中的物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