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农业气候资源分类及其利用特点

农业气候资源分类及其利用特点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农业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可能利用的气候要素中的物质、能量和条件。气候资源广泛存在于大气圈,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气候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存量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如果不遵循其变动规律,因地制宜的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将会造成农作物生长不适以及气候资源浪费。三是西部气候资源数字特征更为明显。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的数字范围内才有资源的利用价值。

第一节 农业气候资源分类及其利用特点

一、农业气候资源定义及其分类

气候资源(climate resources)是指生产和生活活动中可利用的气候条件,是自然资源的一部分。农业气候资源是农业生产可能利用的气候要素中的物质、能量和条件。它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既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也是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一般地,农业气候资源可分为气温、降水、日照、风、积温、蒸发量、湿度等。

(一)气温

大气的温度简称气温,气温是地面气象观测规定高度(即1.25~2.00米,国内为1.5米)上的空气温度。空气温度记录可以表征一个地方的热状况特征,无论在理论研究上,还是在国防、经济建设、农业生产的应用上都是不可缺少的。气温的记录单位分为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F),在我国一般采用摄氏温度单位记录气温。

(二)降水

①陆秋农.我国苹果的分布区划与生态因子[J].中国农业科学,1980(1).

②刘灿盛,蒲永义.元帅系苹果品质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J].园艺学报,1987,14(2).

地面从大气中获得的水汽凝结物,总称为降水,它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是大气中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表面及低空的凝结物,如霜、露、雾和雾淞,又称为水平降水;另一部分是由空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结物,如雨、雪、霰雹和雨淞等,又称为垂直降水。但是单纯的霜、露、雾和雾淞等,不作降水量处理。在我国,国家气象局地面观测规范规定,降水量仅指的是垂直降水,水平降水不作为降水量处理。一天之内50毫米以上降水为暴雨(豪雨),25毫米以上为大雨,10—25毫米为中雨,10毫米以下为小雨,75毫米以上为大暴雨(大豪雨),200毫米以上为特大暴雨。

(三)日照

日照是指一天内太阳直射光线照射地面的时间,一般以小时为单位。日照长度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植物的发育有明显的影响,其变化使植物与原来外界日照长度同步的内生节奏受到干扰,植物内部就会产生一系列生理变化,从而影响植物的发育速度。

(四)风

风是指相对于地表面的空气运动,通常指它的水平分量,以风向、风速或风力表示。风向指气流的来向,常按16方位记录。风速是空气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水平距离,以米/秒为单位。大气中水平风速一般为1.0~10米/秒,台风、龙卷风有时达到102米/秒。而农田中的风速可以小于0.1米/秒。风速的观测资料有瞬时值和平均值两种,一般使用平均值。

(五)积温

积温指某一时段内逐日平均温度累加之和。是研究温度与生物有机体发育速度之间关系的一种指标,它从强度和作用时间两个方面表示温度对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影响。一般以℃为单位,有时也以度·日表示。积温的种类分为活动积温、有效积温、负积温、地积温、日积温等。

(六)蒸发量

水由液态或固态转变成汽态,逸入大气中的过程称为蒸发。而蒸发量是指在一定时段内,水分经蒸发而散布到空中的量。通常用蒸发掉的水层厚度的毫米数表示,水面或土壤的水分蒸发量,分别用不同的蒸发器测定。一般温度越高、湿度越小、风速越大、气压越低、则蒸发量就越大;反之蒸发量就越小。土壤蒸发量和和水面蒸发量的测定,在农业生产和水文工作上非常重要。雨量稀少、地下水源及流入径流水量不多的地区,如蒸发量很大,即易发生干旱。

(七)湿度

湿度是表示大气干燥程度的物理量。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空气里含有的水汽越少,则空气越干燥;水汽越多,则空气越潮湿。在此意义下,常用绝对湿度、相对湿度、比较湿度、混合比、饱和差以及露点等物理量来表示。

二、气候资源利用特点

(一)西部气候资源特点

①余优森,蒲永义.苹果品质与气象条件关系的研究[J].气象,1987,17(3).

②邓振镛.高原干旱气候作物生态适应性研究[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5.

整个西部地区可分为西北部和西南部,由于地理位置不同,二者的气候资源有较大的差异。西北干旱区和青藏高原区位于我国大陆中心,一方面地势相对高,空气相对干燥,降水量相对稀少,另一方面拥有充沛的光能、风能、热能等资源。第一,降水量稀少。以贺兰山为界,以东多年降水量在200~400毫米之间,以西小于200毫米。在西北广大的内陆流域,其面积占全国的36.4%,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64毫米,全年总降水量只占全国的9.5%。在西北荒漠地区,年降水量更是少于50毫米。第二,光资源丰富。青藏高原属于世界光能的高值中心,每平方的太阳辐射量可以高达2330千瓦时,拉萨就素有有“日光城”之称。在内蒙古西部、新疆东部和河西走廊地区,年日照时数高达2800~3400小时,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第三,风能充沛。在大气环流的作用下,西北地区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风区,甘肃安西就有“世界风库”之称。新疆达坂城风区平均风速在3米/秒以上,最高可达38米每秒,风功能密度平均为360瓦/平方米。我国西南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区,降水和热量较为充沛。。境内盘江、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流域,年平均气温为19℃-22℃,其余地区年平均气温14℃-18℃,适合农作物生长。区内光照充足,仅有高原和山地热量偏低。并且,西南地区降水丰沛,绝大部分地区平均年降水量在800-1300毫米,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西南地区5~10月的雨季集中了全年的70%-85%的降水;空间上,贵州乌江、清水江等上游地区年降水量均大于1300毫米,而少雨的乌蒙山背风坡的赫章县年降水量不足1000毫米。

(二)西部气候资源利用特点

气候资源广泛存在于大气圈,可以为人们直接或间接利用。但是与其他类型资源的利用相比,西部气候资源除了有它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其地域性特点。主要表现为:一是对气候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开在一定风险。西部地区普遍生态较为脆弱,不适当的过度开发可能会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酿成气候灾害,所以西部地区的气候开发要更多的考虑生态的承载力以及防震减灾。二是西部气候资源是一种变化中的资源,有较大的变率,如光、热、降水等都有周期性和非周期性的变化。气候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存量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如果不遵循其变动规律,因地制宜的开展农业生产活动,将会造成农作物生长不适以及气候资源浪费。三是西部气候资源数字特征更为明显。气候要素只有在一定的数字范围内才有资源的利用价值。西部整体气候环境复杂多变,农业生产活动对气候资源较为敏感,只有当量变与质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气候资源才会满足生产要求,如青藏高原为植物提供的光合有效辐射量为全国最低,一年中只有短暂时间适合植物生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