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果园病虫害最佳防治方法

果园病虫害最佳防治方法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每个果园采用5点取样,花前普查,调查株发生率,每园调查20株。生长期调查监测卵果率,每株调查100个果,共调查1 000个。为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需要逐渐建立起病虫害防治指标体系,利用防治指标来指导生产。国内桃树主要害虫防治指标汇总见表1。采取措施时要兼顾其他病虫害的控制。

第一部分 果树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一、病虫害的调查方法

评估果园害虫发生水平是果园病虫害综合治理的基础,只有依据可靠的害虫数量评估,才能作出科学的防治决策,以避免盲目用药,同时避免造成产量损失。在管理果园过程中,要不断地学习了解病虫害生物学知识,在果园观察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生动态,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采取防治措施。在国外管理大面积的果园时,一般会聘用顾问来监测和治理病虫害。结合我国果园管理情况,特制定此简易调查方法。

由于桃树种植面积较小,导致过去对桃树病虫害研究不够。为了初步建立桃树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许多技术需要借鉴苹果或其他作物病虫害研究成果,希望在以后逐步完善桃树病虫害防控技术。害虫监测方法包括在特定的时间内对一小部分害虫进行取样,取样方法尽量简化,以便于进行简单的培训和花费很少的时间就可以进行,并能够对害虫作出比较科学的防治决策。

在推荐的时间内完成所有的步骤,本指南重点在果园综合管理生产中主要害虫的治理决策的防治指标上。取样应该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分品种进行,以保证反映果园病虫害发生的范围。在此,我们借鉴新西兰防治准则。

在新西兰,每个种植者必须保存一本记录防治病虫害措施的册子。这本册子作为苹果、梨商会每年评价生产的证据,对于产品的销售和出口有直接影响。在许多情况下,果园病虫害可以通过果园卫生得到解决,如果必须使用化学药剂,要尽量避免伤害天敌。

(一)取样部位

每2公顷作为1个取样单位,但必须分品种进行取样,因为不同品种对害虫敏感性有差异,如卷叶蛾喜欢光皮的油桃和晚熟品种,粉蚧喜欢大树。不要有意取高密度虫量样本,也不要只在周边取样,要使整个区域有代表性。

如果品种混栽要分别对主栽品种取样,分别记载,如果技术熟练,可以进一步细化调查,如建立捕食螨与螨的数量关系调查。要在整个区域多点取样,每点可少取样本,不要在少量树上取大量样本。

(二)调查方案

调查方案包括叶片调查、新梢调查、枝干调查、果实调查及利用性诱捕器调查。

1.叶片调查 对象包括叶螨、潜叶蛾及其天敌等。每个果园可以采用5点取样,每点取样可以调查4株树,每株分别取内膛5个叶丛枝上成熟叶片1个,共取20株,100片叶。每周调查1次。

2.新梢调查 对象包括蚜虫、卷叶蛾、盲蝽,穿孔病及其天敌等。同样每个果园可以采用5点取样,每点调查4株树,每株调查5个梢,调查20株,100个梢。每周调查1次。

3.枝干调查 对象包括介壳虫、天牛、腐烂病等。每个果园采用5点取样,花前普查,调查株发生率,每园调查20株。介壳虫调查两年生枝5枝,从基部向端部调查30厘米长;腐烂病调查发病大枝数。生长期可以不定期调查。

4.食心虫调查 包括桃蛀螟、梨小食心虫、桃小食心虫等。每个果园采用5点取样分品种调查,每点调查两株树,采收期调查蛀果率,每株调查中上部100个果实,每园调查1 000个果实。生长期调查监测卵果率,每株调查100个果,共调查1 000个。

5.性诱剂诱捕器 调查包括桃小食心虫、梨小食心虫、卷叶蛾等。可每100米挂1个诱捕器,每园挂4个诱捕器,每周调查1次,记录每个诱捕器诱蛾量。

二、主要病虫害的参考防治指标

(一)防治指标的意义

目前推行的果园综合管理生产制度(IFP),其核心是建立在病虫害综合治理基础之上,尽量采用环境可以接受的措施防治病虫害,当病虫害发生达到将要为害作物、造成损失时要及时进行防治,其中病虫害的防治指标成为基本的要素。我国于1975年在全国植保大会上提出“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目前综合治理的概念为:“从农业生态系整体出发,充分考虑环境和所有生物种群,在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因素控制病虫害的前提下,采用各种防治方法相互配合,把病虫害控制在经济允许为害水平以下,并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经济允许为害水平是实际操作中衡量病虫害防治的标尺,防治指标是经济允许为害水平评估中害虫数量的具体密度,它是实行科学治理的关键标准。

(二)影响防治指标的因素

经济允许为害水平由下式决定:

式中,L为经济允许损失;C为防治费用;Y为产量;P为产品价格;E为防治效果。

制定防治指标要考虑影响其形成的因素,防治费用受到防治方法、农药种类、人工费用等影响,产量受到土壤、人工管理、气候、大小年等的影响,防治效果受防治方法、使用农药种类、操作技术等方面影响,要考虑害虫为害特性,为害果实和为害叶片造成的损失不同,不同虫口密度、龄期为害程度不同,作物对为害的反应受到补偿能力、生育期等的影响。在具体的每项因素中又受到其他因素影响,如为害程度,受到为害部位,为害时期的影响,而产品的价格又随着市场的变化在波动,因此,经济允许为害水平是一个理论上的指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尽量选取具有普遍意义的要素数值。

(三)桃树害虫防治指标的使用

目前我国桃树生产中多数防治措施是凭经验制定的,缺乏科学的依据,例如过去对桃树害虫的防治。为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需要逐渐建立起病虫害防治指标体系,利用防治指标来指导生产。借鉴苹果病虫害研究结果,如果将其划分为理论指标和操作指标,可能会更利于其推广应用。操作指标是在理论指标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当地各种影响因素综合考虑后简化而成的指标,是理论防治指标的具体化,并可根据条件变化修订。据此想法,借鉴目前我国苹果园发生的害虫防治指标汇总,并希望在以后逐渐完善修订。在使用过程中,应注意根据当地果园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考虑的主要因素简化为果园的产量水平、防治费用、防治效果、需要兼治的病虫害、气候状况、栽培习惯等。国内桃树主要害虫防治指标汇总见表1。

表1 国内桃树主要害虫防治指标汇总

续表

(四)防治指标应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收集整理的操作指标有些是多年前的研究结果,有些是引用类似害虫的资料,适用性有待验证,各地可以根据生产情况适当调整,并且认为在建立起防治指标体系框架后,可以在实践中逐步完善。喷洒农药总要有依据,否则容易造成盲目使用农药。

此外,在整个桃生产过程中,要有一个完整的病虫害控制计划,建立以生态控制为中心的综合治理模式,从栽培措施、生物防治、人工防治、物理防治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生长季进行定期监测,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针对主要病虫害进行监测,随时掌握各种病虫害的发生动态。采取措施时要兼顾其他病虫害的控制。在保证丰产丰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农药使用,减少劳动力投入,达到果品安全生产的目的。

三、以生态控制为中心的综合治理关键措施

(一)果园卫生与树体保健

许多病虫害常年定居在果园,冬春清除病虫源对生长季防治至关重要,如落叶病、桃潜叶蛾在落叶中越冬,树上的病僵果、枯死枝是来年的褐腐病、轮纹病、腐烂病的重要传染源,发芽前腐烂病、穿孔病在树上暴露明显,将这些病虫源及时清理出果园,可显著降低生长季的为害。对刮净的病斑应及时用5%菌毒清30倍液涂抹,在花芽膨大期再用5波美度石硫合剂全树喷洒,可同时防治白粉病、红蜘蛛、介壳虫。保持果树健壮是防治病虫害的基础,而许多病虫害的为害与果树的不健康状态相关,腐烂病都是弱寄生菌,当树体衰弱产生坏死皮层时,为病菌提供了定居的场所,病菌也易于侵入衰弱的活组织。营养的失调也使果树抵抗力减弱。因此,适时疏果使树体负载量得到合理控制,有利于树体保健。特别注意调节树体营养,目前不少果园钾肥不足,缺钾果树易发生腐烂病等,偏施氮肥会促使红蜘蛛暴发。所以应定期进行果园营养分析诊断,保持树体营养平衡。卫生与保健是抵御病虫害的基础。

(二)果园生草增加生物多样性

在果园行间有间隙时,果园间作绿肥是病虫害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绿肥不但可提高土壤有机质,并可改善果园内微生态环境,间作绿肥,可显著提高果园生物多样性;种植合适的绿肥,其上寄生的昆虫可作为天敌的饲料,进行果树害虫天敌的天然饲养。可在果树蚜虫、红蜘蛛发生期割倒绿肥,驱使天敌上树从而控制为害。通过比较试验,种植毛叶苕子繁殖的优势天敌为小花蝽,种植三叶草在开花期瓢虫为优势天敌,果园种草以豆科植物理想选择。当果园比较郁闭,或者不适合种植绿肥时,可以选择果园自然生草,在农事操作时,剔除果园滋生的恶性杂草,保留适合当地生长的一些低矮、阔叶性杂草,也能够起到保护果园生物多样性的作用,要改变目前清耕管理的习惯。

(三)果实套袋防病虫

目前果实套袋栽培在各果区大量推广,果实套袋不但可以提高果实外观品质,最主要的作用是防止果实病虫害的发生,其中桃褐腐病一直是果园病虫害防治的重点,套袋以后桃褐腐病基本得到控制,使果面光洁,并且可以防治食心虫,同时对桃蛀螟有良好的控制作用。可以根据生产果实品质要求选择套袋类型。

(四)人工释放天敌或保护自然天敌控制病虫害

果园间作绿肥可为天敌提供中间寄主,利于其繁殖,并可改善天敌的生存环境,为其提供越冬、躲避不良生存环境条件。掌握果园周边环境天敌发生动态,充分利用生态系统中不同生态区域间天敌能量的转移,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在麦熟期注意保护转移到果园的瓢虫、草蛉、食蚜蝇、小花蝽等天敌,对蚜虫、叶螨会起到比喷药更好、更持久的效果。同时也可引进、释放天敌,如饲养赤眼蜂在梨小食心虫、卷叶蛾产卵期释放,饲养塔六点蓟马、扑食螨等在害螨发生前期大量释放控制叶螨,饲养草蛉、瓢虫防治蚜虫等。

(五)利用化学生态物质控制病虫害

目前利用昆虫性信息素防治梨小食心虫在国外技术已经成熟,国内正在引入该项技术,在开花前处理1次,基本可以控制整个生长季为害。国内也正在研究诱杀或迷向防治桃蛀螟、卷叶蛾等害虫。春季在果园挂糖醋液可防治多种害虫,特别是梨小食心虫、卷叶蛾,糖醋液和性诱剂结合可显著提高诱杀效果。由于性信息素专一性强,使用中如何协调与其他害虫的防治,也是需要进一步研究的课题。

(六)利用害虫物理趋性诱杀防治

利用多数害虫的趋光性,在果园挂频振式黑光灯,黑光灯可以和水盆或高压电网结合成捕杀器,一般3~4公顷挂一个黑光灯就可获得很好的防治效果。利用蚜虫、白粉虱对黄色的趋性,在果园可以挂黄板涂上黏胶以起到防虫作用,但注意要在害虫有翅期悬挂,当害虫有翅期过后,要将黄板及时去除,以免引诱寄生蜂而杀伤天敌。

(七)协调化防与生防的关系

当需要喷药时,应利用生物农药和具有选择性的农药,如蚜虫、卷叶蛾可用油酸烟碱、苦参碱、川楝素防治。阿维菌素、浏阳霉素可用于防治各种螨类,农抗120可用于防治腐烂病。在必须使用化学农药时,要使用高效低毒有选择性的农药。在果园病虫害综合治理体系中,不要一味追求完全消灭害虫,而是要建立病虫害的持续控制体系。无公害果品生产允许使用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禁止使用高毒、有残留农药,并且从2007年1 月1日起,我国全面禁止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甲拌磷、久效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实际操作中应树立尽量少用化学农药的指导思想。在选择农药时,可用生物农药控制的应优先考虑使用生物农药,其次是矿物源农药如石硫合剂、硫悬浮剂、波尔多液、矿物油类,一般认为无机农药不易产生抗药性。在选择化学农药时,应尽量选择高效低毒,最好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如吡虫啉对蚜虫、叶蝉类,哒螨灵、四螨嗪对红蜘蛛类。另外,注意农药的交替使用,以延缓病虫害的抗药性。前期可以使用残效期较长的药剂,后期必须使用残效期较短的药剂。

四、调查的关键时期及防治决策预案

(一)花芽萌动前(2~3月)

1.农业措施

(1)开花前清理果园:将落叶、落果深埋,将枯枝、修剪枝条清理并远离果园以减少病虫源。

(2)开花前浇水:如果冬季干旱,可在花芽萌动前浇水以保证花芽正常膨大开放,并且可以推迟花芽开放,避免霜冻。

2.喷药措施

(1)花芽萌动期检查腐烂病、桃球坚蚧、桑白蚧等枝干病虫害。

发现流胶病时采用涂药防治,可用843康复剂原药涂抹。发现桃球坚蚧、桑白蚧虫枝率达到10%左右时,使用25%噻嗪酮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全树喷雾。

(2)喷洒铲除剂:通常在花芽萌动期喷洒5波美度石硫合剂,清除树体病原,预防红蜘蛛、穿孔病、白粉病等。

(二)开花前至落花期(3月下旬至4月下旬)

(1)疏花:在开花前5~7天,花序分离期去除过多、过弱的花序。

(2)防治绿盲蝽:如果上年绿盲蝽发生严重,应在开花前进行一次防治,待越冬卵孵化后及时进行。

(3)授粉:对于无花粉或难以坐果的品种,从开花初盛期开始,可以采用人工授粉,如释放蜜蜂、壁蜂授粉。缺硼果园可在花期喷洒0.5%硼砂以提高坐果率。

(4)防止晚霜冻害:花期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当出现寒流时,采用提前灌防冻水,霜冻来临时采用烟熏、树冠喷水等措施。

(三)落花后至第2次生理落果期(4月下旬至5月中旬)

1.农业措施

(1)疏果、定果:落花后1周开始疏果、定果。

(2)果实套袋:对于套袋果园,定果后可以套袋,一般幼果直径在1厘米左右开始套袋,根据品种调节时间,套袋前要喷洒保护性药剂和补钙

2.喷药措施

(1)坐果期调查:落花后及时调查桃蚜发生情况,当蚜梢率达到20%左右时,及时喷药防治,可以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预防褐腐病,可以混加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注意盲蝽象为害,可以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1 500倍液,40%毒死蜱乳油2 000倍液,浓度不能太高,防止出现药害。

(2)生理落果期过后:主要关注蚜虫、红蜘蛛发展。可以第二次补钙,和第一次喷药间隔8~10天,根据是否降雨,喷洒第二次杀菌剂,出现降雨注意预防桃疮痂病,可选用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2 500倍液,喷药浓度不宜过高,以免影响果实生长。未降雨可以喷洒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落花后未喷杀虫剂的,根据监测和指标防治害虫,注意防治蚜虫、红蜘蛛等。

(四)麦收前防治(5月下旬至6月上旬)

1.农业措施

(1)继续进行套袋。

(2)去除过密徒长枝,促进花芽分化

(3)增施磷、钾肥,可以喷药时混加0.3%磷酸二氢钾二次。

2.喷药措施

(1)注意监测桃蛀螟发生情况,从5月上旬开始,在果园挂性诱剂诱捕器,当发现成虫数量明显增加时,需要及时喷药防治,可以使用2.5%溴氰菊酯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发生桑白蚧的果园,可用40%毒死蜱乳油1 500倍液,兼治刚孵化的桑白蚧。在套袋以前必须再次喷杀菌剂,并补钙,根据调查监测结果,注意红蜘蛛、桃潜叶蛾、蚜虫等的防治。喷药后定果,并及时套袋。

(2)尽量不要喷广谱性杀虫剂,但不套袋的果园应注意梨小食心虫的监测防治。每个诱捕器诱到20头成虫时开始查卵,0.5%以上卵果率喷药,间隔10~15天再喷一次,选用药剂为2.5%溴氰菊酯乳油2 500倍液,或2.5%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3 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等。

(五)麦收后防治(6月上旬至6月中旬)

1.农业措施 继续进行夏季修剪管理,剔除徒长枝,环割旺枝。

2.其他措施 根据天气情况喷药,麦收期间出现5毫米以上降雨,可以喷洒内吸性杀菌剂,如果没有出现降雨,套完袋的果园可以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没套完袋的果园可以使用保护性杀菌剂。虫害防治,根据每周监测结果喷药,重点关注红蜘蛛、桃潜叶蛾、桃球坚蚧等。同时注意黄斑蝽象或茶翅蝽为害,可在若虫孵化期喷洒50%马拉硫磷乳油1 500倍液防治。

(六)膨果期防治以褐腐病为主(6月中旬至7月上旬)

1.农业措施 肥力不足果园适当追肥,以复合肥为主,最好根据营养测定,配方施肥。

2.其他措施 膨果期喷药要看天用药,上次喷洒有机内吸剂的果园,喷药后8~10天,应喷洒保护性杀菌剂,注意天气预报,短期无降雨可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根据降雨情况选择喷药种类,以5毫米雨量为标准,从降雨开始7小时内叶面保持湿润,病害可能发生;雨水越大,发病越严重。雨后应及时喷内吸剂,间隔8~10天再用保护剂。

(七)秋梢期注意防治穿孔病(7月上旬至7月中旬)

1.农业措施 注意雨季排水,剔除旺长直立枝条,刈割生长过高的杂草。

2.其他措施 在秋梢生长期,根据天气状况选择用药,如果新梢生长期出现降雨,要及时喷洒防治穿孔病、褐腐病的药剂,降雨前喷洒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降雨后喷洒40%氟硅唑乳油8 000倍液、12.5%腈菌唑乳油2 000倍液、43%戊唑醇悬浮剂4 000倍液等。

(八)生长季中后期以防治褐腐病、疮痂病为主(7月中旬至8月下旬)

1.农业措施

(1)及时铲除果园杂草,并做好雨季排水工作。

(2)剪除内膛抽生的徒长枝。

2.其他措施 于病害发病前或发病初期可使用杀菌剂防治,常用杀菌剂包括25%戊唑醇水乳剂1 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2 000倍液。提倡上述杀菌剂与80%代森锰锌800倍液,70%代森联合湿性粉剂600倍液等保护性药剂交替使用。虫害防治要坚持每周进行监测,达不到防治指标不需要喷药。缺钾果园可以结合喷药,在中后期喷洒0.5%磷酸二氢钾。

(九)采收前树体管理(9月上旬至采收期)

1.农业措施

(1)在进入雨季后,可以在有空间的树行间种植豆科绿肥,以毛叶苕子为宜,也可间作三叶草等。

(2)及时去除套袋,去袋后采收前可以去叶。去袋后可以及时铺反光膜,让果实充分着色。根据市场需要,按成熟度来采收。

2.其他措施 如果去袋后出现降雨,要及时喷洒防治褐腐病的药剂,可以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喷雾。

(十)采收后管理(10月中旬以后)

1.农业措施

(1)采收后及时使用有机肥,缺乏铁元素可在有机肥中混入硫酸亚铁。

(2)落叶后及时清扫落叶、落果,并喷洒3%尿素后深埋。

(3)入冬干旱时,灌溉防冻水。

2.其他措施

(1)采收后发现树体有腐烂病,应及时刮除。

(2)落叶期进行树干涂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