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苗圃害虫防治

苗圃害虫防治

时间:2022-11-14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根部害虫的发生和危害与土壤的关系较为密切。苗圃根部害虫,由于在土中生活,防治较为困难,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把害虫除治在播种育苗之前,采用“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和幼虫结合治,苗圃内和苗圃外选择治”的综合防治对策。属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子、拉拉蛄,是苗圃地常见的主要地下害虫,成、若虫均取食苗根,对播种苗危害较为严重。

第一节 苗圃害虫防治

苗圃的害虫,依为害苗木的部位不同,大致分为根部(地下)害虫、食叶害虫、嫩枝幼干害虫等。

第一部分 苗圃根部(地下)害虫

这一类害虫大部分或主要为害期生活在土壤中,取食刚发芽的种子或苗木的幼根、嫩茎及幼芽,常造成缺苗断垄,是影响苗圃出苗率的最主要因素之一,对苗木的产量、质量影响较大。根部害虫的发生和危害与土壤的关系较为密切。土壤的质地、含水量、酸碱度,圃地的前茬,所在地周围的农作物、林木、杂灌木等都是影响苗圃地下害虫发生的要素,例如,地老虎喜欢在湿润的黏土地发生,沙土地蝼蛄较多,施未经腐熟的厩肥,或在林间空地、果园附近建园,蛴螬必然严重。

苗圃根部害虫,由于在土中生活,防治较为困难,因此,必须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把害虫除治在播种育苗之前,采用“地下害虫地上治,成虫和幼虫结合治,苗圃内和苗圃外选择治”的综合防治对策。

苗圃地害虫主要有蝼蛄类、地老虎类、金龟甲类、金针虫类、种蝇类等。

一、蝼蛄类

直翅目蝼蛄科,俗称土狗子、拉拉蛄,是苗圃地常见的主要地下害虫,成、若虫均取食苗根,对播种苗危害较为严重。

1.蝼咕的主要种类

国内分布的有4种:台湾蝼咕(Gryllotalpa formosana Saussure),分布在台湾、广东和广西;普通蝼蛄(G. gryllotalpa L.)只有新疆分布,危害不严重;分布较为普遍,危害比较严重的是华北蝼蛄(G.unispina Saussure)和东方蝼蛄(G. orientalis Burmeister也叫非洲蝼蛄),在宁夏分布的主要是华北蝼蛄、东方蝼蛄。

(1)华北蝼蛄(G. unispina Saussure)体黄褐色或灰色,腹面较淡。完成1世代需3年左右,成、若虫均能越冬。

(2)东方蝼蛄(G. orientalis Burmeister)体型较华北蝼蛄小,体色较深,形态与华北蝼蛄相似,1年1代或2年1代。

两种蝼蛄的习性及为害活动相似。9月下旬到来年3月上中旬为越冬阶段,以成虫、若虫在深土层处(1~1.5m)越冬,一窝一头,头部向下,似僵死状态。越冬深度决定于冻土层的深度和地下水位的高低,即在地下水位之上和冻土层之下。春季苏醒,3月至4月中旬为苏醒阶段,清明后,进入表土层活动。这时华北蝼蛄洞顶隆起10cm左右的新虚土隧道,东方蝼蛄隆起一小堆新虚土。这是两种蝼蛄上升到地表的主要特征,也是春季调查虫口密度和挖洞灭虫的好时机。4月中旬至5月上旬出窝迁移,地表出现弯曲虚土隧道,这标志着蝼蛄已出窝危害。从5月上旬开始危害猖獗,经过冬眠的蝼蛄需要大量取食,以准备交尾产卵。6月下旬至8月下旬,天气炎热,若虫潜入30~40cm以下的土中越夏。东方蝼蛄每头雌虫产卵30~60粒,华北蝼蛄产卵50~500粒不等,一般为120~160粒左右,越夏产卵期是人工挖窝毁卵和消灭若虫的良好时机。秋季也可造成危害,9月上旬至下旬,越夏的若虫和新羽化的成虫急需取食,以积累营养准备越冬。

蝼蛄昼伏夜出,趋光性很强,对香甜物质特别嗜食,对马粪等腐烂有机质粪肥也有趋性,趋潮湿土壤。

2.防治方法

(1)人工挖掘 春季挖窝灭虫,夏季挖窝灭卵。

(2)毒草诱杀 将新鲜草或菜切碎,每500kg加入辛硫酸0.3~0.5kg拌匀,于傍晚分成小堆放置田间,每亩用青草20kg。

(3)在苗圃周围设高压电网灭虫灯等诱杀。

二、地老虎类

属鳞翅目夜蛾科,常称为地蚕、切根虫和土蚕,为害幼嫩作物,将幼苗茎干距地面1~2cm处咬断,拖入土穴中取食。

1.地老虎的主要种类

(1)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 幼虫体长37~47mm,黄褐至暗褐色,背面有明显的淡色纵带,上满布黑色圆形小颗粒;腹部各节背面前方有4个毛片,后方2个较大,臀板黄褐色,有2条明显的深褐色纵带。蛹长约20mm,赤褐色,有光泽,末端有臀棘2个。小地老虎幼虫性凶暴,行动十分敏捷,当食料缺乏或环境不适宜时,迁移危害。老熟幼虫在受惊时,常蜷缩成团状作假死状,老熟化蛹时,在土深约5cm处筑土室,蛹期约15天。

该虫1年发生3~4代,以第1代幼虫为害最大。宁夏、内蒙古在4月上旬开始出现被害症状,即幼苗在地表处被啃食,地上部萎蔫,甚至经常把幼苗从地表处咬断。此虫夜间出来为害,白天钻入土中,不易被发现,19~23时飞翔、取食、交配,以22时前活动最盛,活动强度除风的强度因素外,与温度高低关系极大,气温达4℃~5℃时即可见到,气温增高至10℃以上的适当范围内,温度越高其活动范围与数量越大。成虫对普通灯光趋性不强,但对黑光灯有很强的趋性。另外,喜吸食糖、醋等酸甜芳香气味物质。成虫补充营养后,3~4天交配产卵,分散产于杂草、幼苗或落叶上、土缝中,每头平均产卵800~1000粒,最多达2000粒,产卵量的多少与成虫期获得补充营养的质量状况呈正相关。幼虫共6龄,少数7~8龄。1~2龄幼虫群集于杂草、农作物、幼苗顶心嫩叶处昼夜取食为害,3龄以后开始扩散,白天潜伏杂草、幼苗根部附近的表土干、湿层之间,夜出咬断苗茎,尤以黎明前露水多时更烈。

(2)大地老虎(Agrotis tokionis Bulter) 分布于全国各地,长江流域的局部地区受害最严重,北方受害较轻,有时与小地老虎混同发生,食性很杂,林木、果树幼苗、农作物幼苗等均可被害。幼虫体粗大,长40~60mm,黄褐色,多皱纹,腹部各节背板上有4个毛片,大小近相等。臀板几乎全部为深褐色。蛹体长23~29mm,腹部背面第2~第5节呈弧形,明显比中胸高出,第1~第3节侧面有显著的横沟。1年发生1代,以幼龄幼虫在土中越冬,于4月中、下旬陆续出土危害,5~6月以老熟幼虫进行夏眠,夏眠结束后,在土室内化蛹,蛹期为32~37天,成虫于10月上旬出现、产卵,幼虫孵化后于11月中旬开始越冬。

(3)黄地老虎[Agrotis segetum(Euxoa)] 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中南、西南等地。幼虫体长35~45mm,体黄色,腹部末节臀板中央有黄色纵纹,两侧各有一个黄色大斑。宁夏、甘肃等地1年2~3代,以蛹及幼虫在土中越冬,生活习性与小地老虎相似。

影响地老虎发生数量和苗木被害程度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土壤湿度。北方地区在沿河、沿湖的河川、滩地、内涝区、常年灌溉区发生严重,丘陵旱地很少发生。小地老虎的分布危害和土壤类型也有关系,沙土地虫少,沙壤土、壤土、黏壤土虫多,危害重。此外,苗圃地周围杂草的多少与地老虎的发生也有关系,一般播种前地面杂草少者受害轻,反之则重。

2.防治方法

(1)加强苗圃管理,进行中耕和清除杂草等,可减少地老虎的危害。

(2)毒草诱杀 将新鲜草或菜切碎,每500kg加入辛硫磷0.3~0.5kg拌匀,于傍晚分成小堆放置田间,每亩用青草20kg。

(3)除草灭虫,在春播作物出苗前或地老虎1~2龄幼虫盛发期,及时铲除田间杂草,减少幼虫早期食料,将杂草深埋或运出田外沤肥,消除产卵寄主。

(4)幼虫盛发期,清晨在被害株周围土内搜杀幼虫或用灌水办法(需淹没圃地),可以杀死大部分幼虫,或迫使其外出进行捕杀。

(5)用50%辛硫磷0.5kg掺土2.5~3.0kg撒布苗木行间,随即浅锄,杀虫效果很好。

(6)春季成虫出现时,每天傍晚将糖醋配比为糖6份、醋3份、白酒1份、水10份、50%辛硫磷1份的诱杀剂置于圃地进行诱杀。

(7)黑光灯诱杀,地老虎的成虫对黑光灯有强烈的趋向性,可于成虫盛发期用黑光灯诱杀。

(8)在地老虎点片发生时,采用拨土捕捉,有一定效果。

三、金龟甲类

属金龟子科,俗称鸡粪虫,幼虫通称蛴螬。其成虫和幼虫均能对林木造成危害。幼虫主要在苗圃及幼林地危害幼苗的根部,除咬食主根和侧根外,还能将根皮剥食尽,造成缺苗断条。成虫以取食阔叶树树叶居多,有的则取食针叶或花。往往由于个体数量多,可在短期内造成严重危害,果树受害更甚。生活史一般都很长,多数最少需经过1年才能完成1代,以成虫或幼虫在土中越冬。成虫日出或昼伏夜出,以后者为多,夜出性种类往往具有趋光性,通常有假死习性。

1.金龟甲的主要种类

金龟甲的种类很多,它们的共同特征是触角鳃叶状,通常10节,末端3~5节向一侧扩张成瓣状,合起来则呈锤状,前足开掘式,跗节5节。幼虫多为黄白色,身体柔软,皮上多皱褶和细毛,上唇、上颚和胸足很发达。腹部末节最长,多圆形,向腹面弯曲,常有多数钩状毛,其数量和排列方式是幼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宁夏分布的主要种类是华北大黑鳃金龟[Holotrichia oblita(Faldermann)]。成虫取食杨、榆、柳、桑、栎、刺槐、核桃、苹果等树叶,幼虫危害松、落叶松和一些阔叶树的根部。

成虫体长35~45mm,肛门口呈3裂状,前方着生一群扁形、尖端钩状的刚毛,向前延伸到肛腹片后部1/3处。蛹为黄白色,椭圆形,尾节有一对突起。

完成一个世代需390~430天,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越冬,次年5月上中旬幼虫上移表土危害,7~8月间在深约30cm的土中化蛹,成虫羽化后即在原处越冬,越冬成虫在4月中下旬出土活动,5月中旬至7月下旬为活动盛期,6月上旬至7月下旬为产卵盛期。成虫白天在土中潜伏,黄昏活动,有假死及趋光性,卵散产于6~15cm深土中。每雌虫平均产卵193粒,卵期为19~22天。老熟幼虫化蛹于土室中,蛹期15天左右。

2.防治方法

(1)合理使用肥料,增施腐熟的有机肥能改良土壤透水、透气性能,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的活动。用秸秆和牲畜粪堆沤的肥料吸引进入活动并产卵,如不腐熟,其中含有的大量虫卵将被带到土壤中,一定要施用经过高温腐熟的有机肥,从而掐断此虫传播途径。

(2)翻耙整地,精耕细作,以破坏其生活环境。翻松土面,增加害虫受天敌和其他自然条件影响的机会而死亡

(3)在苗圃地要及时清除杂草和适时灌水,利用金龟子不耐水淹的特点,适时灌水对初龄幼虫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4)在苗圃地周围或苗木行间种植蓖麻,对多种金龟子有诱食毒杀作用。

(5)人工捕杀,蛴螬在表土层活动时,适时翻土,随即拾虫。利用成虫的假死习性,在盛发时期,人工捕杀成虫均有一定效果。

(6)灯光诱杀,一些成虫有较强的趋光性,在羽化期利用灯光诱杀。

(7)成虫盛发期,可在无风的情况下,用杨(柳、榆)树枝叶沾用50%久效磷50倍液中浸泡十余小时,每亩5把,插在苗圃或新植幼林地诱杀成虫。

(8)无风夜晚,在适当郁闭的林地或果园,于成虫夜出活动的时间施放杀虫烟剂,有明显杀虫效果。

(9)撒施毒土,每公顷用50%辛硫磷乳油1500g拌细沙或细土375~450kg,在根旁开浅沟撒入药土,随即覆土,或结合锄地把药土施入,可防几类地下害虫。

(10)保留苗圃和幼林地周围的高大树木,以利食虫鸟类栖息垒巢。

(11)利用细菌杀虫剂防治蛴螬也有一定的效果。目前利用较多的是日本金龟芽孢杆菌(Bacilluspopilliat),每亩地用每克含10亿活孢子的菌粉100g,均匀撒入土中,使蛴螬接触感染发生乳状病致死。由于病菌能重复感染,所以在土中的持效期较长。

四、金针虫类

属鞘翅目叩头虫科。幼虫体细长坚硬,多黄褐色,故名金针虫。成虫前胸下弯作叩头状,“的”“的”有声,故称叩头虫。幼虫生活于土壤中,能咬食刚播下的种子,食害胚乳使其不能发芽,如已出苗可为害须根、主根和茎的地下部分,使幼苗枯死。主根受害部不整齐。幼虫还能蛀入块茎和块根。春秋两季主要在土壤表层活动,为害最烈,为重要的地下害虫。在我国,金针虫从南到北分布广泛。其中广为分布而常见的有沟金针虫和细胸金针虫。此外,还有宽背金针虫和褐纹金针虫。

金针虫的生活史很长,因不同种类而不同,常需3~5年才能完成一代,各代以幼虫或成虫在地下越冬,越冬深度约在20~85cm间。

1.金针虫的主要种类

(1)沟金针虫(Pleonomus canaliculatus Fald) 幼虫身体扁平,背部有一纵沟,末节末端2分叉,各叉内侧有1小齿,体黄褐色。约需3年完成一代。在华北地区,越冬成虫于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成虫白天躲在麦田或田边杂草中和土块下,夜晚活动,雌性成虫不能飞翔,行动迟缓有假死性,没有趋光性,雄虫飞翔较强,卵产于土中3~7cm深处,卵孵化后,幼虫直接为害苗木。

土壤温湿度对沟金针虫影响较大,一般而言,10cm处土温达6℃时,幼虫和成虫就开始活动,夏季温度升高时,则幼虫又可向土壤深处转移。沟金针虫适于旱地,对土壤水分有一定的要求,其适宜的土壤湿度为15%~18%。

(2)细胸金针虫(Agriotes fuscicollis Niwa) 幼虫身体圆筒形,细长,背面有4条褐色纵纹,近基角各有1褐色圆斑,体淡黄褐色。多2年完成1代,也有一年或3、4年完成1代的。以成虫和幼虫在土中20~40cm处越冬,翌年3月上中旬开始出土,4~5月为害最盛。成虫昼伏夜出,有假死性,对腐烂植物的气味有趋性,常群集在腐烂发酵气味较浓的烂草堆和土块下。幼虫耐低温,早春上升为害早,秋季下降迟,喜钻蛀和转株为害。土壤温湿度对其影响较大,幼虫耐低温而不耐高温,地温超过17℃时,幼虫则向深层移动。细胸金针虫不耐干燥,要求较高的土壤湿度,约为20%~25%,适于偏碱性潮湿土壤,在春雨多的年份发生重。

耕作栽培制度对金针虫发生程度也有一定的影响。一般精耕细作地区发生较轻,耕作对金针虫可有直接的机械损伤,也能将土中的蛹、休眠幼虫或成虫翻至土表,遭到不良气候和天敌的杀害。在一些间作、套种面积较大的地区,由于犁耕次数较少,金针虫为害往往较重。

2.防治方法

(1)浇水压虫 当发生金针虫为害时,适时浇水,可减轻金针虫为害。当土壤湿度达到35%~40%时,金针虫停止为害,下潜到15~30cm深的土层中。

(2)药剂拌种 ①50% 1605乳油0.05kg,兑水3~5kg,拌种25~50kg,拌后堆闷3~4小时播种,可防治金针虫。②50%辛硫磷乳油0.05~0.1kg,加水3~5kg,拌种25~50kg,可兼治蝼蛄和蛴螬。

(3)毒土防治 在严重为害地区,苗床应于播种前用毒土处理,每亩用50%辛硫酸1.5~2.0kg加细土75kg拌匀,撒毒土后立即耕犁,翻入土中。

五、种蝇类

属双翅目花蝇科,别名地蛆,成虫类似普通苍蝇,但体较细长,行动活泼,多毛,通常黑色、灰色或黄色。全国各地均有分布。幼虫蛀食萌动的种子或幼苗的地下组织,引起腐烂死亡,轻者缺苗断垄,重者导致育苗失败。

1.主要种类:种蝇(Hylemyia plature Meigen)

1年发生2~5代,北方以蛹在土中越冬,南方长江流域冬季可见各虫态。种蝇在25℃以上,完成1代19天,春季均温17℃时需42天,秋季均温12℃~13℃则需51.6天,产卵前期初夏30~40天,晚秋40~60天,35℃以上70%卵不能孵化,幼虫、蛹死亡,故夏季种蝇少见。幼虫多在表土下或幼茎内活动,春暖时成虫开始羽化,成虫喜欢在干燥的晴天活动,晚上静止。成虫的聚集与湿度很有关系,凡地面干燥就没有成虫,耕翻的土壤或定植、拔苗而翻上来的新土吸引许多成虫,对此,雌虫比雄虫表现更为明显,尤喜在施入未完全腐熟的饼肥、厩肥的土地上产卵。

2.防治方法

(1)耕翻土壤的时间尽量提早到种蝇羽化期以前进行。不用未经腐熟的粪肥及饼肥,既防止肥料带虫,又可避免施用后吸引成虫产卵。

(2)在播种及幼苗期及时灌水,使已经在地里的种蝇幼虫不致完全转移到幼苗上为害。

(3)在成虫发生期,地面喷粉用20%蛆虫净乳油2000倍液,隔7天1次,连续防治2~3次。

(4)当幼虫已钻入幼苗根部时,可用50%辛硫磷乳油1200倍液灌根。

(5)药剂处理土壤。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后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

(6)药剂处理种子。拌种用的药剂主要有50%辛硫磷,其用量一般为药剂∶水∶种子为1∶(30~40)∶(400~500);也可用25%辛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或用杀虫种衣剂拌种。

第二部分 食叶害虫

苗圃中的食叶害虫种类极其繁多,大量取食叶片,给树木生长带来影响。这类昆虫均具有咀嚼式口器,大多营裸露生活,繁殖能力强,往往有主动迁徙、迅速扩大危害的能力,因而常形成间歇性暴发危害。食叶害虫主要是鳞翅目昆虫,此外还包括叶蜂类和一些甲虫等。这里只择取宁夏为害较多的种类概述。

一、榆紫叶甲Ambrostoma quadri impressum Motsh

属鞘翅目叶甲科,通称金花虫。叶甲类为咀嚼式口器,食性杂,成虫和幼虫均可为害,几乎所有树种都吃。为害部位主要为叶、嫩梢、花、蕾和幼果。为害后被害部多呈现圆弧或不规则形缺刻,症状明显,容易辨认。叶甲类的活动规律为:白天上午10时到下午3时为取食的旺盛阶段,夜间休息,多以成虫越冬。产卵与化蛹在土壤及树皮等各种缝隙中,以土中多见,化蛹时多建有土屋,幼虫多为害植物的根系。

1.生活史及习性

1年1代,以成虫在浅土层中越冬,约5月中旬零星出现,6月起密度逐渐增加,7月气温升高达30℃以上时,新、老成虫潜伏树干隐蔽处越夏,8月下旬至9月上旬气温下降后又上树危害。新羽化成虫夏眠后开始交尾孕卵,10月气温下降,新、老成虫入土越冬。成虫不善飞翔,对环境的适应性强,寿命长。早春啃食叶芽、花芽,展叶后食叶,对榆树的生长和成活的影响最大。卵初产于枝梢末端,后成块产于叶片,每雌年产卵200~300粒。幼虫取食习性和成虫相近,有迁移为害习性,4龄幼虫危害最为严重,老熟后入土做蛹室化蛹。早春气温骤降并持续低温,可使出蛰成虫大量死亡。

2.防治方法

(1)清除果园杂草,破坏害虫栖息场所。

(2)叶甲类害虫甲厚,药液渗透较难,人工捕杀成虫、刮出卵块烧毁或捣烂化蛹土屋收效显著。对一些以幼虫或蛹在土中越冬的种类,越冬期间进行土壤翻耕、松土,杀灭越冬幼虫和蛹。

(3)在取食危害活动期,尤其是成虫初上树期,2.5%溴氰菊酯乳油8000~10000倍液;50%马拉硫磷乳油800倍液。

(4)也可用溴氰菊酯毒笔、毒绳(拟除虫菊酯∶防雨剂∶水∶石膏粉∶滑石粉=1∶2∶42∶40∶5)等涂扎树干基部,以毒杀爬经毒环、毒绳的幼虫和成虫。

(5)成虫危害盛期震落捕杀。

(6)保护利用天敌,如益蝽、蠋蝽、猎蝽、大腿蜂、蜘蛛、胡蜂、螳螂等。

二、杨白潜叶蛾Leucoptera susinella Herrich-Schaffe

属鳞翅目潜叶蛾科,分布广泛,为害毛白杨、加拿大杨、小青杨、小叶杨、健杨、箭杆杨及北京杨等多种杨树,是杨树幼苗、幼树的一种较为严重的害虫。幼虫在表皮下潜食叶肉,形成黑色虫斑,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削弱树势,严重时使整株叶片枯萎,早期脱落。

1.生活史及习性

1年发生3~4代,在树干皮缝内、落叶上作“H”形白茧以蛹越冬,各代成虫在4月中旬出现,随着世代发展,5、6、7、8月均有成虫出现,最后一代老熟幼虫于10月多在树皮缝内结茧越冬。成虫有趋光性,产卵在叶片正面贴近主脉或侧脉,通常为5~7粒排列成行,每头雌虫平均产卵50粒左右。幼虫孵化后潜入叶片组织内取食叶肉,一张叶片常有幼虫10多条。

2.防治方法

(1)秋、冬季节,在苗圃及幼林内清扫落叶,集中烧毁深埋,消灭一定数量的茧。

(2)成虫羽化期可用黑光灯诱杀。

(3)产卵时或幼虫潜叶危害初期,可喷4%乐果乳油或50%马拉硫磷乳油1500~2000倍液或50%杀螟松乳油1500~2000倍液,效果良好。

三、刺蛾类

属鳞翅目刺蛾科,俗称洋辣子、刺毛虫。幼虫体上刺毛具剧毒,触之痛痒难止,皮肤红肿。幼虫食害各种阔叶树的树叶,身体粗壮,头小,背面不易看见,身体各节具毛瘤,瘤上着生多数毒毛。为园林植物主要杂食性食叶害虫之一。

1.刺蛾的主要种类

(1)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 Walker)1年发生1代或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上结茧越冬,翌年5、6月间化蛹。卵散生或成块产于叶背,幼龄幼虫啃食叶肉,留下叶脉,4龄后取食全叶。成虫羽化多在傍晚,白昼伏于叶背,夜出活动产卵,有趋光性。每雌产卵50~70粒。卵期5~6天。老熟幼虫在树干、树枝上吐丝缠绕,随即分泌黏液造茧。羽化时破茧壳顶端小圆盖而出。第2代幼虫在8月中、下旬大量出现,其为害一般年份较第一代为轻。

黄刺蛾的天敌有上海青蜂(Chrysis shanghaiensis Smith)和刺蛾广肩小蜂(Eurgtoma monemae Ruschka)等,其幼虫及蛹被寄生率较高。

(2)褐边绿刺蛾(Latoia consocia Walker)以老熟幼虫在树下部枝干上结茧越冬。翌年4~5月化蛹,6月成虫羽化产卵。各代幼虫发生期分别为6~7月、8~9月。初孵幼虫有群集性,4龄后分散为害。第一代幼虫有的在叶背结茧化蛹,有的在浅土层中结茧化蛹,成虫有趋光性。

(3)褐刺蛾(Setora postornata Hampson)每年发生2代,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周围的疏松表土层或草地丛间、树叶堆和砾石缝中结茧越冬,次年5月下旬开始羽化产卵,6月上旬为羽化产卵盛期。第1代、第2代幼虫为害期分别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8月下旬至9月下旬。成虫具趋光性。

(4)扁刺蛾(Thosea sinensis Walker)以老熟幼虫在树干基部周围土中结茧越冬。翌年4月中旬化蛹,5月中旬成虫开始羽化产卵。幼虫发生期分别在5月下旬至7月中旬、8月至第2年4月。初孵幼虫不取食,2龄幼虫开始取食卵壳和叶肉,3龄后开始啃叶形成孔洞,5龄幼虫食量大,为害重。

2.防治方法

(1)灭除虫茧,根据不同刺蛾结茧习性与部位,在土层中的茧可采用挖土除茧,也可结合保护天敌,将虫茧堆集于纱网中,让寄生蜂羽化飞出寄生。

(2)灯光诱集,刺蛾成虫大都有较强的趋光性,成虫羽化期间可安置黑光灯诱杀成虫。

(3)在幼虫2~3龄阶段喷施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有很好的效果。

(4)选用Bt杀虫剂在潮湿条件下喷雾使用,在除茧时注意保护寄生蜂类天敌。

第三部分 嫩枝幼干害虫

苗圃中蛀干害虫的种类也很多,主要包括鞘翅目的小蠹类、天牛类、吉丁虫类及象甲类等;鳞翅目的木蠹蛾及透翅蛾等。蛀干害虫除成虫期进行补充营养、寻找繁殖场所及配偶等活动时较易发现外,均隐蔽生活。这一类害虫在苗圃中最为常见,种类繁多,食害苗木的嫩枝幼干,或在枝干上吸食树液,经常造成严重损害。这里只择取宁夏为害较多的种类概述。

一、白杨透翅蛾Paranthrene tabaniformis Rott.

属鳞翅目透翅蛾科,外观很像膜翅目的胡蜂,有明显的拟态。分布于东北、西北。幼虫为害苗圃1~2年生的各种杨树,蛀食树木枝干、侧枝的顶梢和嫩芽。已知银白杨、毛白杨、小叶杨、青杨、美国白杨都受其害。幼虫钻蛀枝、干和顶芽,由顶芽侵入时,能穿透整个组织,使被害处枯萎下垂,抑制顶芽生长,徒生侧枝,形成秃梢;侵入叶腋时使叶片枯萎;侵入枝干初期先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绕树干蛀食,致被害处组织增生,形成瘤状虫瘿,然后蛀入髓部,形成坑道,极易造成风折。

1.生活史及习性

1年1代,以幼虫在枝干隧道内越冬。翌年4月中旬开始活动,5月上旬开始化蛹,5月下旬成虫开始羽化,羽化期长,至7月下旬结束,羽化盛期为6月下旬。成虫羽化后,蛹壳仍留羽化孔处,此为识别白杨透翅蛾的标志之一。初孵幼虫6月上旬始见侵入,6月下旬为侵入盛期,初期幼虫蛀入树皮组织后,先在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绕枝干取食,被害处逐渐形成虫瘿。10月下旬幼虫停止取食,封闭虫道,在虫道末端吐丝作薄茧越冬。

2.防治方法

(1)严格检疫 结合苗圃春季作业,把好“割条、掘苗、过数、打包、剪穗”等关,将虫瘿剪下集中处理。或在秋冬季组织专人对1~2年生杨树苗主干和大苗的侧枝进行检查,剪掉虫瘿并集中烧毁。

(2)点涂 7~8月份,应用40%氧化乐果或杀螟松50% 30~40倍液,用毛刷或毛笔蘸药液点涂虫孔处,涂药量以排出气泡为宜。

(3)涂环 5月上旬至7月下旬,应用50%杀螟松或50%辛硫磷,药与水比为1∶1,用排笔、毛刷蘸药,在虫孔或虫瘿上方5~6cm处涂成环状药带,宽度8~10cm,毒杀幼虫。

(4)堵孔 8月上旬,先清除虫口粪便,后插进磷化铝毒签或塞进磷化铝片0.1g,最后封住虫孔,熏杀幼虫。

(5)保护天敌,招引啄木鸟。

二、杨大透翅蛾Aegeria apiformis CI.

属鳞翅目透翅蛾科。主要为害箭杆杨、合作杨、小叶杨、也为害欧美杨、河北杨、新疆杨及旱柳。

1.生活史及习性

2年发生1代,当幼虫孵化侵入后,多潜伏皮下越冬,或蛀入木质部于虫道内越冬。翌春4月初活动为害,至10月上旬,以大龄幼虫越冬,第3年3月下旬再行为害,至7月下旬老熟化蛹,8月中旬开始出现成虫,8月下旬末至9月初为盛期,9月中旬结束。卵期9~17天,9月为孵化及幼虫入侵盛期,9月下旬到10月上旬进入越冬期。幼虫在树干内经过两个冬季,生活与为害时间长达22个月。成虫羽化期多集中于9~10时,飞翔力强,有趋光性。幼虫蛀入孔多位于树皮裂缝最深处的幼嫩组织上,当年先在皮下为害,形成圆形或弯曲的不规则虫道;次年进入木质部后,继续向上取食,形成长约20~25cm柱形虫道,并排出大量深褐色虫粪;第3年老熟幼虫于虫道顶端下方开凿羽化孔,吐丝粘结木屑做一圆形蛹室,然后化蛹,蛹期18~25天。有明显性引诱习性。

2.防治方法

(1)幼虫期防治,抓紧幼虫孵化期和入侵期,连续喷杀螟松30倍液,也可用50%杀螟松柴油乳剂5倍液点虫孔杀灭幼虫。

(2)利用成虫羽化集中、在树干栖息、爬行的习性,发动群众捕杀成虫。

三、柳蝙蛾Phassus excrescens Butler

属鳞翅目蝙蝠蛾科,分布广泛。

1.生活史及习性

该虫在我国大多1年1代,少数2年1代,以卵在地面或以幼虫在树干基部、胸高处的蛀道里越冬。越冬卵于翌年5月中旬开始孵化,初孵幼虫先在枯枝落叶层中取食腐殖质,2龄至2龄后,于6月上旬转移到2年生以上树苗或大树和其他寄主的枝干上先吐丝,隐蔽在丝网下,然后开始蛀食危害,可蛀入髓心,少数可转移到果实上蛀入果心。蛀道内壁光滑,与枝干纵向平行,蛀孔外堆积有一圈虫粪及木屑,有丝缀连经久不落。幼虫常出来啃食孔口的树皮,咬成一环。在自然情况下,幼虫很少2次转移危害。部分幼虫由于侵入枝条较细而遭风折或因天敌昆虫等干扰也会被迫转移到其他干茎较粗的大树上;有的被害苗木遭风折后,幼虫常将折断的坑道用木屑堵好,仍留居在里面。少数幼虫,在较粗的豚草、蒿类、白藓皮、地黄芪等杂草的干茎中化蛹。幼虫再次侵入部位的直径均在1.4cm以上,并多靠近大苗或幼树的干基部。卵散落在地面上。孵化期晚及发育缓慢的则以幼虫越冬,翌年7月下旬化蛹,8月中旬羽化,产卵后以卵越冬。

2.防治方法

(1)严格实行产地检疫,在苗木出圃前,及时清除带有木屑包的苗木。对调入的苗木要做好复检。

(2)向蛀孔洞内塞入56%磷化铝片剂0.1g或用40%乐果乳油2倍液0.5ml注孔。

(3)在幼虫蛀入干基部刚出现木屑包时,立即于根际喷洒25%速灭威可湿性粉剂400倍液。

(4)成虫飞翔力弱,可在羽化期的下午至黄昏时巡视捕杀。

四、青杨天牛Sdperda populnea(Linnaeus)

又名青杨楔天牛、杨枝天牛。分布于东北、西北、华北。为害杨柳科植物。以幼虫蛀食枝干,特别是枝梢部分。被害处形成纺锤状瘿瘤,阻碍养分的正常输送,以致枝梢干枯或遭风折,造成树干畸形,呈秃头状。如在幼树主干髓部为害,可使整株死亡。

1.生活史及习性

青杨天牛1年1代。以老熟幼虫在树枝的虫瘿内越冬,第2年春天开始活动,成虫4月中旬开始出现,5月上旬产卵,5月中、下旬孵化为幼虫,并侵入嫩梢为害,10月上、中旬开始越冬。成虫羽化时间比较集中,一般在白天中午前后最多,羽化孔圆形。成虫食树叶边缘补充营养,叶片被害后呈不规则缺刻。2~5天后交尾,成虫一生可交尾多次。交尾后2天开始产卵。产卵前先用产卵器在枝梢试探,然后用上颚咬成马蹄形的刻槽,产卵其中。刻槽多在2年生的嫩枝上,当年生的新梢上较少,刻槽位置与树龄有密切关系。2~3年生的幼树刻槽在主梢上,4~5年生以上的树以树冠周围的侧枝上较多。为害严重的地区,1个枝条上有几个虫瘿,10月中旬幼虫老熟,在虫瘿内越冬。

2.防治方法

(1)对危害较重的地块采取平茬更新方式,伐除木集中烧毁。

(2)成虫羽化前,结合幼林抚育将虫瘿剪除并集中烧毁。

(3)在青杨天牛羽化盛期,用“绿色葳雷”超低量喷雾防治成虫,或采用林间喷雾的方法喷洒2.5%敌杀死1500倍液1~2次。产卵后期对幼林或新植林进行人工挤压卵、幼虫或人工点涂杀虫优、氧化乐果。对中、成熟林进行打孔注药,根据胸径大小,按1ml/cm胸径剂量,用注射器注入氧化乐果等内吸性杀虫剂。

五、蚧类

属同翅目蚧总科,为小型昆虫,雌雄异型。在宁夏分布的主要有杨盾蚧(Diaspidiotus slavonicos Green),属同翅目盾蚧科,主要为害箭杆杨、钻天杨和小叶杨。幼树及大树的枝、干均受为害,发生数量往往很大,幼树被害后2~3年即可出现树叶枯黄,提早脱落,甚至造成死亡,大树被害后也会造成树势衰弱,影响生长。

1.生活史及习性

1年发生2代,以若虫固定在枝、干上新形成的介壳下越冬。春季树木萌动时,若虫开始在介壳下吸食为害。随着虫体的发育,介壳也随之膨大,若虫由米黄色变为橙黄色至灰褐色。雄若虫于4月下旬开始化蛹,4月底至5月初羽化,羽化期整齐,活动期很短,仅4~5天,雄若虫羽化后能在树干上迅速爬行。5月初至6月中旬为雌虫羽化盛期,同时开始抱卵,卵在雌虫体内已完成胚胎发育,由白色变为暗灰色。雌虫一般胎生若虫,也有少数个体产卵,卵期很短,产下不久即可孵化。初孵若虫少数潜伏在雌介壳下雌体两侧,排列较整齐,不久就固定不动。多数若虫从雌虫介壳下爬出,在枝干上迅速爬行,寻找适当的位置固定为害,固定取食以后,触角、胸足均消失,体背逐渐形成介壳。8月上旬开始出现第二代若虫,10月中旬若虫进入越冬期。

2.防治方法

(1)加强肥、水管理,恢复和增强树势。进行合理修剪,去除不必要的树叶,使新梢生长良好。

(2)若虫大量孵化期防治,每隔10~15天喷1次、连续喷2~3次有机磷剂2000~3000倍液加0.25%~0.5%机油乳剂,可提高效果。机油乳剂不宜在结果树开花前半个月至第二次生理落果前及8月中旬以后使用。

(3)天敌的保护与利用,如发现天敌量大,能控制为害就不使用药剂,如暂时不能控制为害,则应选天敌隐蔽期使用,或使用选择性农药,用以保护天敌。

六、蚜虫类

属蚜虫总科(Aphidiodea),在宁夏分布的种类有谷榆蚜(Tetraneura ulmi Deg)、刺槐蚜虫(Aphis glycines Matsumura)、松大蚜(Cinara pinea Mordr.)。在同一种类中常有具翅型与无翅型个体。有翅型具2对膜质翅,胸部发达,体分节明显。无翅型个体较柔软,体表多披白粉状蜡质。常成千累万地集聚于苗木的嫩芽、嫩枝或嫩叶上,吸食树木汁液,并分泌蜜露,沾污枝叶。

1.生活史及习性

蚜虫类生活史复杂,营两性生殖或孤雌生殖,世代交替。很多种类常在1年生植物和多年生植物上作季节性迁徙,繁殖迅速,一年可发生10余代至30余代。

2.防治方法

(1)利用糖醋液诱杀蚜虫 糖醋液配方酒∶水∶糖∶醋为1∶2∶3∶4。把配好的糖醋液置于上端开口的器皿内,一般于傍晚放于蚜虫大量发生的地点,诱杀效果十分显著。

(2)利用黄色板诱杀蚜虫 利用蚜虫的趋化性,在黄色板上涂上黄油,蚜虫发现黄色,就会纷纷扑向黄色板,这样蚜虫就会被粘于黄色板上,待到一定数量时,把粘于黄色板上的蚜虫加以处理即可。

(3)利用杨柳枝把诱集蚜虫 蚜虫对杨柳散发的气味具有很强的趋性。为此,可取一定量的杨柳枝条扎成把,置于蚜虫大量发生的地点,可把大量的蚜虫诱集到一起,便于集中杀死。

(4)利用黑光灯诱杀蚜虫 蚜虫具有很强的趋光性,把黑光灯置于蚜虫大量发生的地点,诱杀效果极为显著。

(5)利用天敌防治蚜虫 是目前较经济有效的方法。七星瓢虫是蚜虫的天敌,可采集一定量的七星瓢虫,置于蚜虫发生危害的植物上,效果很好。

(6)利用草木灰水防治蚜虫 其方法是取草木灰10~15kg加水50kg,浸泡1昼夜。第2天取其上清液,喷洒于蚜虫发生的植物上,可以一举两得,既可有效防治蚜虫,又可供给植物营养。

(7)利用辣椒水防治蚜虫 其方法是取一定量的辣椒(熟透晒干),置于沸水中煮10~15分钟,待水凉后,过滤出辣椒,然后把辣椒水喷洒于蚜虫危害的植物上,可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8)利用叶面喷肥防治蚜虫 用10%的碳铵溶液、0.5%的氨水溶液、2%尿素溶液进行根外喷施,每隔7天左右喷施1次,连喷2~3次,防治蚜虫效果很好。

七、大青叶蝉Cicadella virdis L.

属同翅目叶蝉科,又叫大绿叶蝉、大绿浮尘子。该虫寄主广泛,已知寄主可达39个科,包括苹果、梨、桃、葡萄等果树,杨、柳、榆、桑等树木,以及麦类、谷类、豆类、地瓜等作物和一些杂草,在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1.生活史及习性

一年发生3代,以卵在树体枝条的表皮下越冬,来年4月卵孵化,若虫到杂草或蔬菜等多种寄主上群聚生活,5~6月发生1代成虫,7~8月发生2代成虫,8月以后发生3代若虫,该代多为害地瓜、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9月中下旬发生3代成虫,10月份成虫迁至果园中,10月下旬产卵越冬。

2.防治方法

(1)在果园中尽量避免种植地瓜和白菜等,并清除杂草。

(2)在成虫产卵之前,在枝干上涂抹石灰水,可阻止成虫产卵。

(3)在成虫产卵期喷药防治,可使用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20%灭多威乳油1000~1500倍液、40%乙酰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000~5000倍液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