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时间:2022-11-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是20世纪60年代,按照沙蚕毒素的化学结构仿生合成的一种新型有机杀虫剂,也是人类开发成功的第一类动物源杀虫剂。多噻烷属沙蚕毒系硫杂环烷类杀虫剂,具有强烈的胃毒、触杀、内吸传导作用和一定的杀卵、熏蒸效果,是高效、安全的广谱杀虫剂。巴丹的毒理机制是阻滞神经细胞接点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传递冲动作用,使昆虫麻痹,这与一般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不同。

第五节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

沙蚕毒素类杀虫剂是20世纪60年代,按照沙蚕毒素的化学结构仿生合成的一种新型有机杀虫剂,也是人类开发成功的第一类动物源杀虫剂。属于烟碱乙酰胆碱受体抑制剂,作用于昆虫神经系统的突触体,使得昆虫神经冲动受阻于突触部位而最终死亡。沙蚕毒素类杀虫剂具有广谱、高效、低毒等特点,而且作用方式多样,除具有很强的胃毒作用外,还有触杀、拒食和内吸作用,对鳞翅目、鞘翅目和双翅目等害虫有较好的防治效果,现已被广泛用于防治水稻、蔬菜、甘蔗、果树、茶树等多种作物的多种食叶害虫、钻蛀性害虫,有些品种对蚜虫、叶蝉、飞虱、蓟马、螨类等也有良好的防治效果。目前市场上常用的品种有杀螟丹、杀虫双、杀虫单、杀虫环、杀虫蟥等。

一、杀虫环

1.名称

(1)其他名称:克螟、杀螟2000、杀螟克、亿安、劲丹

(2)化学名称:N,N-二甲基-1,2,3-三硫杂环己-5-胺及其草酸盐

(3)分子式:C5H11NS3·C2H2O4;相对分子量271.38

2.来源 江苏天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登记生产

3.性质

杀虫环草酸盐为无色结晶。熔点125℃~128℃(分解),蒸气压(20℃)5.333×10-4Pa,水中溶解度为84g/L(23℃),在丙酮乙醚乙醇、二甲苯中的溶解度<10g/L,不溶于煤油。在常温避光条件下保存稳定

4.作用

杀虫环为选择性杀虫剂,具有胃毒、触杀、内吸作用,能向顶传导,主要用于防治水稻、玉米、蔬菜、果树、大豆等多种作物上鳞翅目和鞘翅目害虫,也可防治寄生线虫,如水稻白尖线虫,对一些作物的锈病和白穗病也有一定防效。

5.剂型 36%、50%、80%、90%、92%、95%可溶性粉剂,10%增效水乳剂

6.使用

90%可溶性粉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在1~2龄高峰期可用50~75mL/亩兑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三化螟在卵孵化高峰期可用50~60g/亩兑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稻蓟马可用500~800倍液喷雾;防治长鞘叶甲,可用100倍液灌根;防治紫薇绒蚧可用1000倍液灌根加涂干。

二、杀虫双

1.名称

(1)其他名称:抗虫畏、艾杀、锐净、科索、螟必杀

(2)化学名称:1,3-双硫代磺酸钠基-2-二甲胺基丙烷

(3)分子式:C5H11O6NS4Na2;相对分子量355.37

2.来源 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登记生产

3.性质

纯品为白色结晶,工业品为茶褐色或棕红色水溶液,有特殊臭味,易吸潮。熔点142℃~143℃(工业品)相对密度1.30~1.35,169℃~171℃,蒸汽压≥0.01333Pa。易溶于水,可溶于热乙醇和无水乙醇以及甲醇、二甲基甲酰胺、二甲基亚砜等有机溶剂,微溶于丙酮,不溶于乙醇、乙酯及乙醚,在中性及偏碱条件下稳定,在酸性条件下会分解,在常温下亦稳定。

4.作用

具有很强的胃毒、触杀和内吸作用,并有一定的熏蒸杀虫和杀卵作用,主要对多种作物鳞翅目昆虫有强烈的毒杀作用。

5.剂型 18%、20%、25%水剂,3%、5%、3.6%颗粒剂,40%、45%、50%可溶性粉剂

6.使用

18%水剂:防治菜青虫、小菜蛾、瓜绢螟等,幼虫3龄前可用200~300g/亩兑水40~50kg喷雾;防治水稻二化螟在1~2龄高峰期可用250~300g/亩兑水40~50kg喷雾;防治小麦及玉米田黏虫、玉米螟、甘蔗条螟等,在3龄前可用200~225g/亩兑水40~50kg喷雾。

三、多噻烷

1.化学名称7-二甲胺基-1,2,3,4,5-五硫环辛烷

2.来源 江苏天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登记生产

3.性质

原粉为白色结晶,含有效成分约90%,能溶于水。商品外观为棕红色单相液体,密度1.05~1.09。乳液稳定性试验(50±1℃,15天)有效成分相对分解率≤3.0%。

4.作用

多噻烷属沙蚕毒系硫杂环烷类杀虫剂,具有强烈的胃毒、触杀、内吸传导作用和一定的杀卵、熏蒸效果,是高效、安全的广谱杀虫剂。主要用于水稻、棉花、蔬菜、果树、茶叶、麻类等作物防治多种害虫,其中以防治棉铃虫、棉红蜘蛛、柑橘红蜘蛛、蔬菜螨类效果尤佳。

5.剂型 40%可溶性粉剂、30%乳油

6.使用

30%乳油:防治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稻苞虫、稻飞虱及叶蝉,玉米螟等在1~2龄高峰期可用600~1000倍液喷雾。防治菜青虫、黄条跳甲在2~3龄幼虫期用750~1000倍液喷雾。

四、杀螟丹

1.名称

(1)其他名称:巴丹、派丹、培丹、沙蚕胺、禾丹、金倍

(2)化学名称:1,3-二(氨基甲酰硫)-2-二甲基氨基丙烷

(3)分子式:C7H15N3O2S2·HCl;相对分子量273.81

2.来源 湖北仙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华星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登记生产

3.性质

螟丹通常制成盐酸盐,外观为白色晶体,有轻微臭味。熔点183℃~183.5℃(分解)。微溶于甲醇,难溶于乙醇,不溶于乙醚、丙酮、氯仿、苯等有机溶剂。在25℃水中溶解度为200g/L。在酸性介质中稳定,在碱性介质中不稳定,对铁等金属有腐蚀性。

4.作用

巴丹是沙蚕毒素的一种衍生物,胃毒作用强,同时具有触杀和一定的拒食和杀卵作用,对害虫击倒较快(但常有复苏现象,使用时应注意),有较长的残效期。杀虫谱广,能用于防治鳞翅目、鞘翅目、半翅目、双翅目等多种害虫和线虫。对捕食性螨类影响小。巴丹的毒理机制是阻滞神经细胞接点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传递冲动作用,使昆虫麻痹,这与一般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作用机制不同。

5.剂型 25%、50%、95%、98%可溶性粉剂,2%、4%、10%粉剂,5%、3%、4%颗粒剂,6%水剂

6.使用

50%可溶性粉剂:防治水稻二化螟,在卵孵化高峰前1~2天可用70~100g/亩兑水50~70kg喷雾;防治水稻三化螟,在卵孵化高峰前1~2天可用80~100g/亩兑水50~70kg喷雾;防治水稻稻纵卷叶螟,在水稻穗期,幼虫1~2龄高峰期可用100~150g/亩兑水50~70kg喷雾。

4%颗粒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黄条跳甲,在蔬菜苗期可用1.5~2kg/亩撒施。

98%可溶性粉剂:防治十字花科蔬菜菜青虫,在幼虫2~3龄期可用30~40g/亩兑水40~50kg喷雾;防治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在幼虫2~3龄期可用40~50g/亩兑水40~50kg喷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