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系统耦合协调理论

系统耦合协调理论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协调是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关系与趋势,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系统要素彼此持续发展、和谐共生的过程,表征了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的进化状态。中国工程院任继周院士于20世纪中后期将“系统耦合”到引入农业科学系统研究中,并于年对系统耦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不同领域都逐步对系统耦合理论进行研究。

耦合最早作为物理学概念,是指电路元件或电网络通过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分工协作传输能量和信息的过程,后来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生态、农学、地理学等领域。通过对系统关系的研究,描述系统或要素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以至联合起来的现象,是各子系统间或系统内要素之间交互胁迫、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动态关联关系(张小娟等,2012),它刻画了某一时点、某一特定系统的演进态势或变化趋向。协调是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的关系与趋势(廖重斌,1999),协调度是度量系统或系统要素彼此持续发展、和谐共生的过程,表征了系统由无序向有序的进化状态(刘定惠等,2011)。

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假设两个具有相近相通,又相差相异的系统,不仅有静态相似性,也有动态的互动性,那么两者就具有亲合关系。人们应该釆取措施对具有耦合关系的系统进行引导、强化,促进两者良性的、正向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激发两者内在潜能,从而实现两者优势互补和共同提升。耦合协调发展应当是“耦合”“协调”和“发展”三者的交集体,是系统或系统要素之间在配合得当、和谐一致、良性循环的基础上由简单到复杂,由无序到有序,由低级协调优化到高级协调共生的总体演化过程(崔峰,2008),同时也是一种具有整体性、综合性、多元性、内生性和增益性的发展聚合行为,耦合协调发展追求的是一种齐头并进、整体提高、全局优化、共同发展的美好愿景(廖重斌,1999)。

中国工程院任继周院士于20世纪中后期将“系统耦合”到引入农业科学系统研究中,并于年对系统耦合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同时,不同领域都逐步对系统耦合理论进行研究。20世纪初,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完善,非线性、复杂性成为研究客观世界重要思想与方法论,系统亲合理论的研究也随之深化,呈现出不同的研究特征主要包括:①系统耦合定量化研究,表现为从之前的定性研究逐步演化为定量研究,并试图建立量化标准,对亲合结果进行准确的评价,大多学者通过“耦合度”这个标准来评价耦合程度;②系统耦合模型的建立。

协同学是一门跨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科学,研究系统从无序到有序转变的规律以及特征,由德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赫尔曼哈肯于上世纪年代创立。协同学指出,一个稳定的系统,它的子系统按照一定的方式协同活动,有次序运动。协同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了自然界与社会中的系统,研究的基本要素包括了序参量和相变、快弛豫变量(快变量)和慢弛豫变量(慢变量、自组织、涨落等基本要素)(吕杰,2014)。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