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地整治规划预评估的内容

土地整治规划预评估的内容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土地整治规划预评估一般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对规划方案进行客观评估,三种效益评估均有各自的评价指标和作用。生态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土地整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上的影响程度,从而评估对人类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带来的生态效应。生态效益是土地整治的基础与前提,社会效益是土地整治的目的和要求,经济效益则是实现可持续土地整治的核心。

8.1.4 土地整治规划预评估的内容

土地整治规划预评估一般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方面入手对规划方案进行客观评估,三种效益评估均有各自的评价指标和作用。

经济效益评估分析物质技术要素组合和利用的经济性,分析可能实现的经济目标和实效性。就我国土地整治而言,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就是资金不足,进行经济效益的评估能在很大程度上协助我们对区域土地整治的总体效果进行衡量,通过提高资金利用率达到规划总体效果最优。常用的经济效益指标包括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比、技术措施增产率、人均收入、总产值、投资回报率、投资回收期等。

社会效益主要是指规划实施对社会环境系统产生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及其宏观社会效应。也就是说,社会效益是土地整治在获得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基础上,从社会角度出发,为实现社会发展目标所作的贡献与影响程度,如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缩小城乡差距等。由于社会效益涉及的范围广,带有明显的间接性、潜在性和滞后性,一般难以直接进行评估。常用的社会效益指标包括有效耕地面积(可利用土地面积)增量、就业机会增加量、对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贡献、生产和生活条件的改善程度、农民满意程度等。

生态效益是指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改善程度。土地整治需借助一系列的生物、工程措施,在此过程中必然打破土地资源的原位状态,会对该区域内的水资源、土壤、植被、生物等环境要素及其生态过程产生诸多直接或间接、有利或有害的影响。生态效益评估的主要内容是分析土地整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上的影响程度,从而评估对人类生产、生活条件和质量带来的生态效应。常用的生态效益指标包括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治理面积、土壤盐碱化治理面积、土地沙化治理面积、土地污染治理面积、农田防护能力、抵御旱涝灾害的能力等。

一般而言,土地整治追求的是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三种效益评估均有各自的评估目的和作用。生态效益是土地整治的基础与前提,社会效益是土地整治的目的和要求,经济效益则是实现可持续土地整治的核心。因此,土地整治应追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做到生态平衡、社会可行和经济有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