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土地整理规划的关键和要点

土地整理规划的关键和要点

时间:2022-11-1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土地整理规划作指导,后果不堪设想。要科学编制土地整理规划,其必要条件是建立土地整理的方法体系。纵观中外土地整理,无一例外都是一个规划设计、实施操作的过程。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已从一个零散的阶段步入规范管理的历史时期,应尽快建立土地整理的方法体系。土地整理的实践证明,土地整理资金来源稳定是实施土地整理的关键所在。国家应设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实施土地整理的重要法律保障。

5.3.4 土地整理规划的关键和要点

5.3.4.1 土地整理规划的关键

1.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在一定的区域开展土地整理工作,一是必须有统一的规划作指导,统一规划,综合开发利用,以实现土地利用宏观效益最佳;二是要有详细的、科学的规划设计作依据。

在我国现阶段应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力度,因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土地利用的宏观性控制规划,它从土地资源的基本属性出发,从追求全社会利用土地资源的宏观效果出发,制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向、方针、政策。土地整理是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最基层、最详细、最具体的实施内容,因此我们加强了土地利用总体现划的实施,就使土地整理工作有了保障。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明确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作用与位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一经批准,就具有法定效力,并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和年度计划,严格执行。

2.科学编制土地整理规划

首先要广泛搜集本地区的自然、社会、经济情况,着重摸清土地利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进行分析研究,然后确定土地整理的单元和主攻方向。切忌“一窝风”盲目上马,必须注意典型引路及其示范作用,也不要搞“一刀切”,要提倡因地制宜,勇于开拓进取。

土地整理往往要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较大工程还要历时数载。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土地整理规划作指导,后果不堪设想。我们从一些好的典型看到,规划编制过程也是专家咨询、公众参与及深化人们对土地利用认识的过程,是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规划应该是超前的,具体实施可分步进行。值得注意的是:吴江市不少村镇把土地整理规划与村镇建设规划、基本农田保护区规划、乡镇企业发展规划合在一张规划图上,互相衔接,互相制约又互相促进,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值得推广的办法。

要科学编制土地整理规划,其必要条件是建立土地整理的方法体系。土地整理的产生、发展与实施有自身的科学规律。科学措施必须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纵观中外土地整理,无一例外都是一个规划设计、实施操作的过程。我国的土地整理工作已从一个零散的阶段步入规范管理的历史时期,应尽快建立土地整理的方法体系。这一理论方法体系必须首先在系统论、控制论的主线中实施各种局部的科学方法。比如说调整农村居民点,一定要在区位经济理论的指导下实现合理布局,追求距离上的最短、物流上的最大。

3.建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

土地整理的实践证明,土地整理资金来源稳定是实施土地整理的关键所在。土地整理由于是从国家利益出发,从长远利益、整体利益出发,因此土地整理资金的供给应主要来源于国家和集体。国家应设立土地整理专项基金。基金的来源从国家大的宏观政策上来说,一是中央所得的土地收益,并且这种土地收益在充实土地整理基金后不能谁缴返谁,应向农业大省倾斜。二是工业应回报农业,我国工农业产品剪刀差仍然很大,农业受工业的剥削仍很严重,因此我们应从工业纯收益中拿出一块,巩固农业的基础产业地位。从微观的角度出发,可以从土地收益中的出让金、增值税、菜田建设基金、耕地造地费中解决。

4.加强土地整理的统一领导

土地整理涉及的部门很多,包括农业、水利、林业、畜牧、财政等部门。除财政给予资金、政策支持外,其他部门都有自己的整理内容。然而局部最优并非整体最优,因此土地整理应形成共识,统一领导,统一行动,使部门行为转化为政府行为,由政府牵头,委派土地部门具体实施,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土地整理工作。

5.注重土地整理的检查验收

在土地整理过程中,加强检查是很有必要的。除了督促推动以外,还可以不断总结经验,纠正偏差,从而避免或减少失误。最后阶段要全面验收土地整理成果(包括文字、图表资料、档案等),落实奖惩。

土地整理作为深化土地利用管理、节地挖潜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应纳入目标管理。就当前而言,衡量一个地区土地整理工作好坏的标准在于:是否提高了人们对土地珍惜保护及合理利用的意识;是否改善了土地的环境,尤其是要看是否控制了城市规模并增加了有效耕地面积,提高了耕地质量;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和一、二、三产业优化;是否有利于防治污染,改善居住环境与生态环境;是否有利于保护区域特色,保护或重塑自然景观;是否提高了土地的产出率;是否使农民得到实惠,提高了生活水平。

6.加强土地整理法律、法规建设

健全的法律、法规是实施土地整理的重要法律保障。早在1953年德国就颁布了《土地整理法》,科学地规范了土地整理行为。我国在实施土地整理过程中,也同样遇到诸如土地使用权置换、重组等问题,我们必须制定一部土地整理的法律、法规,从土地整理的内容、目标、程序、规划设计、资金来源以及处罚办法上加以规定,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解决农村集体土地使用权、国有土地使用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土地置换问题。解决归并居民点、乡企过程中的耕地如何重新配置政策问题,以保障土地整理的顺利实施。

5.3.4.2 土地整理规划的要点

1.处理好四种关系

要处理的四种关系是:①近期和长远的关系;②节约挖潜与发展经济的关系;③土地管理与其他部门的协作关系;④人们意愿与客观实际的关系。

2.掌握四条原则

四条原则是:①节约和合理利用空间资源尤其是耕地资源的原则;②政府统一组织、各部门协调、人大与群众民主监督的原则;③因地制宜,保持区域特色,量力而行,循序渐进的原则;④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三统一的原则,尤其要注重土地整理投入与产出的效益分析。

3.注重四大要素

为了使土地整理健康有序地进行,应把握住四大要素。

一是时间。先整哪里,后整哪里,时间安排上有前后顺序与衔接问题。例如,农忙与农闲不同的安排;整治渠系要考虑防汛排涝两不误;植树造林有季节要求;建新居与撤村、复垦衔接,等等。

二是空间。例如,先从哪个区域开始土地整理,然后逐渐扩大到什么范围,空间布局如何优化配置,等等。

三是数量。例如,整理规模与整理出的耕地面积,投入与产出比率,等等。

四是质量。通过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生产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