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公路交通事故

公路交通事故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此同时,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万车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数倍乃至10倍以上。因此,了解道路交通安全常识,人人自觉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撞车事故占80%以上,是最常见的一种事故形态。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应立即拨打120,向急救中心、附近医疗单位呼救求援,迅速抢救伤员和物资,封闭保护现场,并向上级或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公路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是现代交通中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交通方式。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交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在综合交通运输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与此同时,大量的道路交通事故也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自1885年汽车发明以后至今,全世界被汽车夺去的生命已达3200万人以上,超过20世纪死于战争的人数。我国是世界上道路交通事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统计,2005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5万多起,造成近10万人死亡、近47万人受伤,直接财产损失超过18亿元。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居世界首位,万车死亡率是发达国家的数倍乃至10倍以上。因此,了解道路交通安全常识,人人自觉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img25

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

(一)紧急情况下的逃生避险方法

1.撞车时的避险方法

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撞车事故占80%以上,是最常见的一种事故形态。撞车有正面相撞、追尾相撞、侧面相撞和刮擦之分。撞车时,车内乘员不要慌乱,勿随意跑动,要沉着冷静,迅速判断可能撞击的部位和力量,双手紧抓车内固定物体,并以此支撑身体,两腿向前蹬直,背部向后倾斜,形成与行驶惯性相反的力,保持身体平衡,尽量降低所受到的冲击能量,以免在车辆撞击的瞬间,头部撞到固定物上受伤。当发现车体撞击时,乘员应迅速向车厢内侧挤靠,以防车壳变形挤伤身体。

2.翻车时的避险方法

运输中翻车的原因有许多,翻车的形态也不同,但翻车前一般都有先兆。急转弯翻车前有急剧转向、车身向外侧飘起的感觉;掉沟翻车前有一个车身慢慢倾斜的过程;纵向翻车则会感觉到车身前倾或后倾,车头下沉或车尾翘起。在预感到翻车时,车内人员要抓牢固定物,驾驶员应紧握方向盘,两脚勾住踏板,使身体固定,随车体翻转。如果车辆向深沟翻滚,应迅速趴到座椅下,抓住方向轴或踏板,身体夹在变速杆或座垫中,以免身体在驾驶室里滚动而受伤。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翻车时如果有跳车的可能,应向与翻转方向相反的一侧跳,不可顺着翻车方向跳车,因为这样即使跳出车外,也可能会被车体压上。如果被抛出车外,应在被抛出的瞬间猛蹬双腿,以增加抛出距离,防止车体压上。落地时,要注意保护头部,避免二次损伤。翻车后,如果驾驶员或其他人员有施救能力,应立即卸下蓄电池,放出油箱余油,防止发生火灾。同时,应根据翻车情况做出应急处理,如果是半侧翻,应采用软索拉或用千斤顶边顶边垫塞物体的办法慢慢校正、稳定车身,防止再次侧翻。如果是全侧翻,要及时报告,等待救护。

3.车辆坠崖或坠河时的避险方法

车辆驶出路肩悬空停住时,驾驶员及乘员应选择既安全又不使车辆失去平衡的地方小心离开车辆。特别要注意防止人员向悬空方向移动,以免慌乱中加剧车辆的倾斜,导致坠落或颠覆。驾驶员及乘员离开车辆后,要仔细观察车辆险情,并根据当时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如果车辆有倾覆坠崖的危险,应用绳索和路边的木桩将车身牵拉固定。车辆一旦坠落,要抓紧方向盘,身体后仰,紧贴座椅靠背,使身体随车体翻滚。这样,当着地时可依靠护垫的缓冲作用,降低身体受到的冲击力。如果车辆在空中翻滚,应依靠车内的固定物尽量控制身体,使之不要在车内滚动,以防铁器或操作机件撞击、刺伤。同时,在下落过程中,要快速观察下方地形情况,以便落地后脱离。在车辆着地的瞬间,应将身体缩起来,护好头部。如来不及调整身体姿势,可使腿部朝着坠地方向,尽量保护头部,以免受到致命伤害。如果车辆坠落水中,应迅速判断水面的方向,估计水的深度,判断是否能淹没车体。如果车体没有被水淹没,应待车辆稳定后,设法从安全的出口离开车辆。如果车体被水淹没,在下沉过程中,不要急于打开车门和车窗玻璃,因为车内没有进满水之前,存在压力差,车门是难以推开的。即使推开车门或砸破车窗玻璃,强大的水柱向车内灌注,也会使人无法爬出车外。此时,应该保持冷静,先选择好脱离的出口,然后深呼吸,做好憋气潜水的准备,冷静等待水将车厢和驾驶室灌满。当车内外水压基本相等时,伺机破窗或推开车门而出。

4.车辆失火时的避险方法

车辆在行驶中因事故或违章操作等因素失火时,驾驶员应立即关闭点火开关和油箱开关,切断油电路,关闭百叶窗,防止火势蔓延,而后立即设法离开易燃的驾驶室。当火焰逼近自己无法躲避时,车内人员应用身体猛压火焰,冲出一条路。冲出时,应及早脱去易燃衣服,注意保护好暴露在外面的皮肤,不要张嘴呼吸或高声呐喊,以免烟火灼伤上呼吸道。当被烈火包围辨不清方向时,应蹲下身体,使头部尽量贴近地面,因为地面火势小,没有烟,便于辨认方向。一般来说,烟火向出口处蔓延,因此,顺着烟火的走向便可找到出口处。驾驶员或其他人员脱离驾驶室和车厢后,应立即利用灭火器材或沙土、篷布等可利用的物品扑灭火焰。如果是燃油着火燃烧,应避免用水浇和拍打灭火,须用棉被、篷布、沙土等蒙盖;若是高压线引起着火,要立即切断电源;若是在车辆维护或加油时着火,应立即将车辆开出车场或油库灭火;若着火现场有可燃物或高压电线,应迅速将着火车辆或可燃物移开,再设法灭火。

5.危险货物运输途中的应急处置

危险货物运输中,如发生渗漏、散落应妥善处理。

(1)爆炸品散落时,应将其移至安全场所,由专人修理好包装或换新包装,已漏散的爆炸品及时用水浸湿,并请当地公安部门派人处理。

(2)贮存压缩气体或液化气体的罐体出现泄漏时,应将其移至通风场地,向漏气钢瓶浇冷水降温,液氨罐漏气时,可浸入水中,其他贮存剧毒气体的钢瓶、钢罐泄漏时,应将其浸入石灰水中,施救人员应带上防毒面具,附近地点群众应立即疏散到安全地点。

(3)易燃固体物品散落时,应将其移至安全处所,黄磷要立即将其浸入水中。金属钠、钾等,应浸入盛有煤油或无水液体石蜡的金属桶内。

(4)易燃液体如汽油、酒精、氧化剂、腐蚀酸、碱类等渗漏时,应将其用沙土掩盖后扫净,用水冲洗干净。

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应立即拨打120,向急救中心、附近医疗单位呼救求援,迅速抢救伤员和物资,封闭保护现场,并向上级或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报告。

(二)现场保护

现场保护是指为使事故现场保持原始状态,使痕迹、物证免遭破坏而对现场采取的一种保全措施。及时严密的现场保护,是弄清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过程的关键。

现场保护的具体措施是:

1.遇有人员受伤或可能失火的现场,应首先抢救伤员、排除火险。伤员在现场进行急救或送往医院抢救前,应将伤者在路面上躺卧的位置和姿态标记清楚。同时,要注意保护伤者身上、衣服上的痕迹和财物。如有人员死亡,应用草席、篷布、塑料薄膜等物将尸体原地覆盖。

2.要注意保存路面、车辆上的痕迹、血迹和其他散落物,并立即将其位置、形状作上适当标记,以防损毁。如遇刮风、下雨、下雪天气,可用席子、木板、塑料薄膜等物,将痕迹保护起来。对于其中容易消失的痕迹,可当即收集,并做记录。

3.划定现场保护范围。根据实际情况和可能的条件,在现场周围用绳索、白灰、石块等设置保护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更不准围观群众抚摸、攀登肇事车辆或移动现场上的任何物品。对现场上的重要部位,应设专人看守,以防破坏。

4.市区繁华街道和郊区主要干道及一些特殊情况的事故现场,因某种原因需移动肇事车辆或其他物体时,要尽量使现场少受破坏,变动的范围越小越好,对需要移动的物体,应事先将变动部分做好标记,必要时可随时予以恢复。

5.维护现场秩序,动员一切无关车辆和人员离开现场,以防发生连锁事故和治安事故。当车辆通行有可能使现场受到破坏及危及安全时,可以暂时封闭现场,中断交通。

(三)现场救援

现场救援包括排除险情和救助人员两方面的工作。

1.排除险情。在有些事故现场,由于驾驶人员死亡或昏迷,不能动作,现场处置人员应立即切断车上的电源,封闭油路或拆下漏油的油箱,以防起火。对已经起火的车辆,应利用附近单位或过往车辆上的灭火器材进行扑救,若无灭火器材,可用沙土、被褥等进行捂盖,使空气与燃烧物隔绝,将火扑灭;对在加油站或油库附近发生事故并着火的车辆,应尽快驶离或推离危险区域到安全的地方进行扑救和处理。对仍在事故车辆上或散落在现场内的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应尽快移出现场,妥善保管。对事故发生后仍然倾骑在路肩外侧或车轮悬空的事故车辆,应先采取固定、拖拽或转移重心的方法将车体稳住,然后设法将车辆移出险地;对位于坡道上的事故车辆,应在车轮下放置木块或石块,以防溜坡;对处于即将坍塌的危楼、危桥等险境中的车辆,应尽快使车辆离开险地。

2.人员救助。道路交通事故伤员的损伤往往比较严重,且体表损伤、内脏损伤与脑损伤并存。对伤者的现场急救是否正确、及时,对伤者的存活和致残程度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可能的情况下,当事者应首先进行自救和互救,救援人员应抓紧一切时间尽快展开急救工作。由于道路交通事故损伤的部位、程度不同,急救的方法也有区别,因此,必须迅速判明伤情,按照急救要求采取正确的止血、固定、运送方法,在多人受伤的情况下,还要区分伤情的轻重,优先抢救、运送危重伤员。同时,要及时与医院、急救中心取得联系,征用过往车辆,做好现场抢救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