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道路交通事故

道路交通事故

时间:2022-04-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交通事故伤占创伤伤员的50%以上,已被各国公认为“世界第一公害”。交通事故致严重创伤多为多发性创伤、复合伤。因此,在多发性创伤早期现场处理原则中,必须争分夺秒,树立伤后10min内,给予救命性治疗,伤后1h内做出准确诊断,并采取手术等行之有效地措施积极救治。

(一)概述

道路交通事故(road traffic accident,RTA)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行人、乘车人以及其他在道路上进行与交通有关活动的人员,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和其他道路交通管理法规、规章的行为、过失,造成人身伤亡或者财产损失的事故。随着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交通工具膨胀性发展和使用,交通事故也随着增多,成为全球意外伤害中最常见的一种。交通事故伤占创伤伤员的50%以上,已被各国公认为“世界第一公害”。严重的交通事故,可致人残障,甚至死亡。因此,正确进行伤情评估,积极采取正确的救护技术,可降低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生活质量。

(二)交通事故伤的特点

暴力大,伤情严重,致残、死亡率高。多脏器损伤、开放性骨折脊柱骨折及脱位、截瘫、颅脑损伤、血气胸和肝、脾破裂多见。

(三)现场评估

交通伤伤员可能是一个或多个,同一个伤员同时可有多处受伤。现场评估时要分清主次及轻重缓急,进行检伤分类。

1.检伤

(1)观察:现场情况、伤亡人数、车辆情况;伤员的面色、有无出血、躯体形态有无异常等。

(2)倾听:呼吸是否正常及事故经过,了解伤员心理反应。

(3)触摸:检查创伤疼痛部位及脉搏情况,判断是否存在畸形和活动异常。

2.分类

(1)根据生命体征变化判断:意识不清者表明有颅脑损伤或休克,病情危重。呼吸不规则、呼吸困难或呼吸停止,表明有颅脑损伤或高位颈椎损伤、胸部外伤及呼吸道梗阻等。脉搏弱或摸不到,表明出血过多处于休克状态。瞳孔不等大或扩大表明有严重颅脑损伤。

(2)根据症状、体征判断:颅脑损伤时头部出血或血肿,意识不清,瞳孔改变。胸部损伤时胸部有或无伤口,胸廓变形,呼吸困难。腹部损伤时腹痛及压痛,伴有肝区、脾区叩击痛及休克。脊柱骨折时脊柱畸形,四肢瘫痪(颈椎)或双下肢瘫痪(胸腰椎)。四肢骨折时肢体肿胀、畸形及疼痛,正常活动受限。

(四)现场救护

1.呼吸、心搏停止 立即将伤员放于地上,开放气道,行人工呼吸及胸外心脏按压术。

2.创伤出血 正确判断伤情和受伤部位。出血伤员应根据出血性质和部位进行止血。深部出血采用填塞加压包扎止血;喷射状出血采用钳夹止血或结扎止血;四肢出血可用止血带临时止血。伤员无开放性损伤但出现表情淡漠、面色苍白、四肢发凉及脉搏细速等症状时,可判断有内出血的发生,应立即转运至医院救治。

3.呼吸道阻塞 使伤员仰卧位头部偏向一侧,用手取出或吸出口咽部异物、血块及分泌物,必要时行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

4.四肢骨折 应用长度适宜的夹板或就地取材,进行骨折部位的固定。

5.其他损伤 脊柱损伤救护时尽量不使脊柱弯曲或用力,妥善固定,正确搬运;肢体离断伤应从近心端结扎出血血管,包扎残端,对离断的肢体用三角巾或洁净包布包裹,必要时低温保存,随伤员迅速转送医院;胸部伤时肋骨骨折可固定,伴有开放性气胸的伤员应立即进行密闭包扎,有条件时可插入闭式引流管;腹部开放性损伤内脏脱出,救护时不可将脱出的内脏送回腹腔,以防止加重感染。

拓展链接

交通事故致严重创伤多为多发性创伤、复合伤。伤者在高速运行物体撞击下,常受到撞击、惯性、挤压等多种合力的作用,机体会同时或相继发生2处以上解剖部位较严重创伤。致伤后许多患者易被创伤所掩盖,而忽略内脏或其他部位损伤,以致早期抢救漏诊或误诊,这也是交通事故伤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多发性创伤早期现场处理原则中,必须争分夺秒,树立伤后10min(白金时间)内,给予救命性治疗,伤后1h内(黄金时间)做出准确诊断,并采取手术等行之有效地措施积极救治。救治患者时间平均缩短1~5min,可有效防止创伤的进一步发展,减少失血性休克、脑疝等危险情况的发生,并能提高抢救效率,降低死亡率。

(五)转运

1.转运时机 交通事故的伤员病情允许应迅速送往医院救治。如在转运途中可能发生意外者,则不要立即转送,应现场给予必要的紧急处理后再进行转运。

2.转运体位 昏迷伤员采取侧卧位或俯卧位;胸部损伤者取半坐卧位;腹部损伤取屈膝仰卧位;脊柱伤应俯卧于硬板担架上或仰卧位,胸、腰部垫防护垫。

3.途中救护 运送途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造成伤员二次损伤,如有意外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对路途较远且伤情较重者,宜用直升机转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