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建构区域发展极核的思路

建构区域发展极核的思路

时间:2022-11-0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借用前文论述的“区域城市”的组合模式,本书提出乌江流域以城镇群体集合布局来建构区域发展极核的思路。对于贵阳城镇群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的功能而言,同乌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要求相对应,城镇群发展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极核增长形态,在城镇总数和规模上将尽可能地扩张。但由于这一地区城镇群的发展基础相对较弱,以及水资源环境的制约,遵义城镇群的等级与规模将小于贵阳城镇群。

4.5.2 建构区域发展极核的思路

Hildebrand Frey在《设计城市——迈向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城市形态》一书中认为,以可持续发展标准对六种城市模式的运行能力进行比较,比较结果是:核心城市得分最差,然后依次是线形城市和住区体系、星形城市中等,卫星城市和区域城市(多中心网络城市模式)得分最高(图4.14)。如作者指出,如果对一个现有的完全分散化的城市形态进行调整,向核心城市转化是最不现实的,转变为星形城市和线性城市也需要作大量的调整,相比之下,区域城市模式,即组合城市模式,由小型的核心城市、星形城市、卫星城市和线性城市组合而成,能够适用于任何结构,与地方条件相适应,因而可以将它视为最适合的城市模式[35]

img111

图4.14 Hildebrand Frey提出的六种城市模式(未含线形城市)

资料来源:王朝晖.关于可持续城市形态的探讨——介绍《设计城市——迈向一种更加可持续的城市形态》[J].国外城市规划,2001(2)

这一理论启发了乌江流域建构区域发展极核的模式选择。

乌江流域的一些城镇在我国“点—轴—面”布局的城镇体系中担当了发展极核的重任。但是立足于极点建构的具体层面,可以看到,由于乌江流域城镇发展受到环境的严厉制约,若仅突出单个城镇的首位发展,并通过其发挥辐射效应,在梯度发展模式的带动下实现区域的整体发展,是不太现实的。一方面,城镇环境容量小,城镇发展门槛多,将制约集聚效应以及城镇规模的扩大;另一方面,城镇在未来要发挥扩散效应,同样会受到区域环境的制约。

一个简单的例子可以用来说明问题:乌江流域喀斯特地貌影响下的水资源流失现象,使得许多城镇的发展面临缺水的现实,从长远看,即使通过水利工程建设使之得到改善,也难以给大型城镇提供水源供给,作为流域内最大的发展极核——贵阳市正是如此。贵阳市必须将23km外的清镇市作为该市的水源地,将清镇市自然地纳入贵阳市城镇布局的紧密系统,使它们之间形成了集合布局的关系。

借用前文论述的“区域城市”(多中心网络城市)的组合模式,本书提出乌江流域以城镇群体集合布局来建构区域发展极核的思路。笔者提出的集合布局模式,是指以某特大城市(或大城市)为核心,以规模较大的若干城镇所组成的群体布局模式。这样的组合模式通常反映了若干个县级以上行政区的区域协调与合作,不同于目前贵阳特大城市一枝独秀,向周边地区星形发展的状况。这种组织形式显然与城市经济区的区域分工协调的概念不同。从尺度上讲,城镇群体集合布局的总体规模通常小于城市经济区的范围。因为城镇群体的集合布局是为了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形成发展极核,而城市经济区的组织往往是在更广的范围内形成区域经济社会的共同发展,因此,区域内的每一个城镇都会被涵盖在城市经济区下。乌江流域的城镇群体集合布局不会涵盖所有的城镇,进入城镇群体集合布局的城镇仅限于中心城市最紧密的吸引范围之内。乌江流域城镇群体集合布局模式中的中心城市是城镇群体内部的经济中心和发展极核,但城镇群体内部的各个城镇保持着自身的形态格局,它们之间并不局限于按梯度发展模式发生联系,而是通过区域交通通讯网络共同连成网络式布局,通过各城镇之间的整体协调,共同构成整个区域的空间发展极核,达到“区域城市”的网络结构。城镇群内的各个城镇在经济社会、城镇功能、城际交通、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应当分工合作、区域共享、紧密联系。

根据乌江流域在全国城镇体系中的定位,主要可以形成贵阳、遵义和六盘水三个城镇群,他们都分布在乌江中上游地区的贵州境内。下游地区重庆境内的城镇中,涪陵和南川作为重庆都市圈有效辐射范围内的城镇群体成员,也是重庆市城镇体系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但由于地理环境的阻隔,对乌江下游其他各个城镇的影响力有限,难以自成核心组建各自的城镇群体,因此,乌江下游的众多城镇将更多地维持各县城镇分散发展的局面。

对于贵阳城镇群作为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的功能而言,同乌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城镇化进程要求相对应,城镇群发展的空间特征表现为极核增长形态,在城镇总数和规模上将尽可能地扩张。可以贵阳为中心,安顺为次中心,以清镇、平坝、修文、息烽、开阳、龙里、贵定、惠水等县市为重点,以县(市)域次中心城镇及一般建制镇为基础,形成高人口密度和高城镇密度的城市地区(图4.15)。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不能仅将贵阳周边的城镇定位于贵阳市的卫星城市,而应当进一步加强各自之间的联系,最终形成网络状的城镇群体组合模式,这样,依托贵阳市的城市发展质量内涵的大幅提升,吸引和辐射与其距离相近的城镇形成集聚发展的城镇群体,并且相互之间形成网络,最终形成极具带动力的区域城镇发展极核。

img112

图4.15 贵阳城镇群共建区域发展极核的构想

遵义城镇群和贵阳城镇群的发展模式比较相似。遵义附近的煤炭资源较好且集中,可以开发建设坑口电站带动城镇发展,且在渝黔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后,遵义城镇群将受到重庆和贵阳的双重辐射,这对于该地区城镇群体集合布局的形成十分有利。但由于这一地区城镇群的发展基础相对较弱,以及水资源环境的制约,遵义城镇群的等级与规模将小于贵阳城镇群。具体而言,可以遵义为中心,以仁怀、桐梓、绥阳、湄潭、金沙为重点,中小城镇均衡分布。

多种因素造成了六盘水城镇群的发展将不同于贵阳和遵义的城镇群集合布局模式。由于六盘水的能矿资源分布较分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城镇的集合布局,且该地区处于乌江流域与西江流域分水岭上,雨水流失迅速,水源供给成为区域城镇群集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造成了六盘水城镇群不能也不可能形成像贵阳和遵义那样的城镇多点聚合的群体布局模式。六盘水城镇群的集合布局特征将呈现为以重点城镇为母体(如水城、六枝),以交通干线为主要城镇群建构的轴线,串联起区域内部的一些矿区城镇,形成松散的葡萄串状集合布局模式。葡萄串状城镇群功能联系紧密,城镇数量多、规模较小。发展轴线建成煤炭、钢铁等原材料综合开发工业基地将促进工业专业化城镇的发展,尤其是贵昆铁路和水柏铁路、内昆铁路和株六复线轴,将改变现有城镇分散发展的格局,在轴线上新的城镇可能发育并参与轴线沿线及区际分工,扩大城镇服务范围,从而带动自上而下的城镇化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