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交通需求管理的典型措施及技术模式

交通需求管理的典型措施及技术模式

时间:2022-11-0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许多国家对于交通需求管理,制定了许多典型的措施。日本主要采用的交通需求管理是减少交通总量,减少车辆交通,强化交通安全,鼓励乘地铁、公交车,均衡交通量等措施。综合国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其大致可以归纳为土地利用策略、改变出行时间策略、改变出行方式策略、增加出行成本策略四个方面。只有在其他措施难奏效的情况下,才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因为行政措施在许多情况下不符合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原则。

许多国家对于交通需求管理,制定了许多典型的措施。新加坡政府通过高额的车辆购置税、车辆的配额制度,限制私人拥有车辆,同时釆用商业区的区域通行证方案和周末汽车方案限制车辆使用,并通过高额的汽油税和高额的停车费严格限制私人拥有车辆。另外,错峰上班、弹性工作、车辆合乘,在新加坡也曾经尝试过,但普遍效果不很明显,因此都已经停用。新加坡在1998年推出了电子化道路收费系统(ERP),全面取代1975年开始使用的区域通行证系统和20世纪90年代初在三条主要高速公路上使用的道路收费系统,此收费系统制定较为合理的测算交通拥堵的方式,成功地控制了城市道路网的交通拥堵水平。

美国的政府部门、高校、交通管理相关部门组织起来,对拟实施的交通需求管理方案进行研究,接着在许多城市开始实施,测试其效果,获得了很好的经验,并开展了第三方中介机构组织对交通需求管理方案效果进行了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制定了公交优先、高乘坐车辆优先通行、停车价格策略等交通需求管理策略。

日本主要采用的交通需求管理是减少交通总量,减少车辆交通,强化交通安全,鼓励乘地铁、公交车,均衡交通量等措施。长滨市实行巴士购物券,刺激居民乘坐公交到中心商业区购物,有效地防止了大城市中心空心化并缓和了中心区的交通拥堵;东京实施汽车排放尾气的责任管理,使城市环境有很大改观;随着智能交通系统技术的完善,日本引人先进的智能交通系统及公共车辆优先系统,在住宅、大型公共商业场提供地铁、公交运行及换乘信息,用户可随意查阅,这大大方便了公共交通出行,使公交乘坐率提高了25%,目前该系统已经在全日本推广。

英国在诺丁汉采用基于计算机数据库的合乘系统、合乘汽车停车优先制度、工作通勤出行乘坐公共自行车制度、优先使用公共交通制度、区域收费制度等绿色通勤计划,使该区域的员工单独驾乘率在3年内下降了30%。

综合国外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措施,其大致可以归纳为土地利用策略、改变出行时间策略、改变出行方式策略、增加出行成本策略四个方面。土地利用策略包括面向公交的土地利用模式、ABC区位政策、在城市规划中考虑减少交通拥挤的因素、公共交通社区、鼓励城市规划沿公交轴线开发土地等;改变出行时间策略包括错时上下班、减少每周工作日、弹性上班制等;改变出行方式策略包括在家办公、车辆合乘、单位通勤出行、公共交通、骑自行车、步行等;增加出行成本策略主要包括停车收费、拥堵收费等。

城市交通需求管理所涉及的问题,大致分为以下4个层次:

(1)城市的性质、规模、结构与功能定位层次,此时需要确定城市未来交通发展的战略方案,处理交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城市总体规划层次,这个层次决定土地利用,功能分区,人口、就业岗位等分布,也就决定了交通发生、吸引、分布、集聚强度和城市交通的主要流向与流量

(3)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层次,这是关键层次,任务是落实城市道路网络、路网结构,交通枢纽、交通结构,站场、港口布局及对外交通干线等专业规划,从而确定了客货运交通设施在城市空间范围的分布,这个层次对实现需求与供给的平衡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4)交通监控,组织与管理层次,这一层次就是在现有既定布局的基础上做好车流、人流的组织调配,进行监控、指挥、引导与疏解,尽量做到人车分流、快慢分流、静动分流以改善交通秩序、提高交通运行质量与道路的通行能力。

在交通需求管理的第一、第二层次策略上,对于老城或已建城区来说,功能定位、土地利用、分区规划与生产力布局基本确定,交通需求管理难以实施,但是对于将要扩展的新区或拆旧翻新的小区,仍可采取以下策略:

(1)在开发建设新区时应完善各种生活、市政配套设施,以减少不合理的和非必要的出行,通过增强吸引老城中心区市民迁人、定居的力度,来解决老城中心区人口和就业岗位过分集中的问题,为合理分散老城市中心区的拥堵发挥作用。

(2)结合老区的拆迁更新,优化各小区居住就业等用地类型配比,使居宅与单位靠近,减少跨区长距离的通勤、通学出行,减少出行距离与总的交通运输量。

(3)对某些敏感地区或地段,对土地使用功能和开发强度均应严格控制,以防止交通吸引与过分集中所造成的拥堵阻塞。

(4)对于较大的城市新开发地区,在可能的条件下建立城市副中心,以避免中心区过分集中。

(5)理顺道路网络结构功能。对于道路网络的功能、各类道路结构的组合与配比要加以分析诊断并进行优化。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与支路应各司其职、配比合理。

在第三、第四层次上,主要的策略有:

(1)减少不必要与不合理的出行,特别指出合理选定客货运站场的重要性。

(2)优化交通结构策略,控制或削减时空资源消耗大、公害严重、运效不高的交通方式,使交通方式结构趋于合理,主要措施有: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鼓励步行与自行车交通、合理控制自行车总量等。

(3)空间均衡策略,尽量减少交通流过分集中造成结点或某个路段的交通拥堵,尽量设法均衡分布、减少集中程度,发挥所有道路的运力,其主要措施有:区域限制、调整工作岗位、组织单向交通、设置可变车道、变更线路等。

(4)时间调控法,在时间分布上对交通流进行削峰填谷使之尽量均匀,具体措施有:错时上班或弹性上班、压缩工作日、分期度假等。

(5)经济策略,引人市场机制或经济激励措施以改变出行者的方式选择行为,包括收费或税收策略、财政补贴或减税策略以及交通津贴策略等。

(6)行政策略,比如限制车辆拥有或通行等。只有在其他措施难奏效的情况下,才采取行政命令的办法,因为行政措施在许多情况下不符合实施交通需求管理的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