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成矿预测的一般方法

成矿预测的一般方法

时间:2022-11-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在我国,对隐伏矿床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的探索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即已开始。1988年,地质矿产部在武汉召开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会议上,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工作。在研究程度较深的老矿区,还进行了大比例尺立体预测。我国的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或隐伏矿体预测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已经开始从平面预测走向立体预测,从定性预测走向定量预测,从浅部预测走向中深部预测。

在我国,对隐伏矿床大比例尺成矿预测的探索工作在20世纪50年代即已开始。典型案例如1956年甘肃小铁山黄铁矿型多金属矿床的成功预测。当时主要依据地质构造和成矿特点的分析,在已知矿床外围进行简单的类比预测。20世纪60年代初期,华南钨矿地质工作者对一部分钨矿总结出“五层楼”模式,揭示了成矿规律与成矿模式,用来指导寻找隐伏矿获得了很好效果。云南个旧锡矿,根据花岗岩突起控矿的认识,采用大面积电测深方法,并结合化探构造原生晕和岩石变质特征研究,探索隐伏花岗岩突起的位置,有效地指导了隐伏锡矿体的预测。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到70年代,地质力学理论与方法指导矿床预测,取得了一定成效,江西大余木梓园隐伏钨钼矿床、河南卢氏夜长坪隐伏钨钼矿床的预测成功都是典型案例。“七五”期间国家科委组织了“中国东部隐伏矿预测”的专门性科研攻关课题,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铜陵狮子山矿田、九江城门山-瑞昌武山矿田、大冶铁东矿田等地开展成矿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与此同时选择了地质工作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开展三维立体统计预测的试点。地质矿产部物化探局组织“1∶ 5万区调中遥感、物探、化探应用和方法研究”,分别在侵入岩发育区、变质岩发育区、沉积岩发育区和火山岩发育区设立4个专题,应用综合方法,加快区调进度,提高找矿成效。1985—1986年中国地质学会矿产普查勘探专业委员会两度举行了以“如何寻找隐伏矿”为中心议题之一的全国性学术讨论会,中国有色金属总公司召开了“隐伏矿找矿方法经验交流会”。这些会议重点讨论了隐伏矿床的普查预测方法和建立综合找矿模型,交流了成矿预测经验。1988年,地质矿产部在武汉召开的固体矿产普查工作会议上,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中、大比例尺成矿预测工作。近年来,我国进行第三轮成矿远景区划时,确定开展大比例尺( >1∶ 5万)成矿预测。

在理论方面,近些年来,在我国先后提出并开展了矿床统计预测、矿床成矿系列与成矿预测、“成矿系统”理论与成矿预测、边缘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三源”成矿理论与成矿预测、成矿流体及地幔热柱控矿理论与成矿预测、地-物-化-遥综合信息成矿预测、“三联式成矿预测”等,均不同程度地在指导找矿实践中发挥积极而重要的作用。

在方法技术方面,多采取测深能力较大的物探方法以及新的化探方法、遥感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在研究程度较深的老矿区,还进行了大比例尺立体预测。如胡惠民等(1995)在铜绿山矿田进行的大比例尺立体定量预测,李紫金等(1991)在安徽月山矿田开展了大比例尺三维立体矿床统计预测,陈建平等(2007)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对个旧锡矿某矿田进行了隐伏矿体预测。我国的大比例尺成矿预测或隐伏矿体预测已经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已经开始从平面预测走向立体预测,从定性预测走向定量预测,从浅部预测(300m以上)走向中深部(300~500m)预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