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依靠科技解决合成氨的原料问题

依靠科技解决合成氨的原料问题

时间:2022-10-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工人们吃住在现场,技术人员和工人打成一片。1965年12月,年产500吨丁二烯装置正式开车,年底拿到了合格的丁二烯产品,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顺丁橡胶,彻底解决了合成橡胶厂的原料供应问题,实现了合成橡胶原料向石油化工的转变。这一成功,同时也是林华对科技队伍的重视、历练和提升的结果,使兰化的科技人才升华到一个新的科技水平层面上。

依靠科技解决合成氨的原料问题

解决了化肥的原料,合成氨的原料问题又出现了。

虽然有了乙烯,但只能解决了苯乙烯的原料,可丁二烯的原料怎么办?

关键的时候,又是林华,又是聪明睿智的兰化人,他们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毅力和拼劲克服着一个个困难,填补着一个个国内空白。

林华第一个大胆地提出,采用丁烯为原料制取丁二烯。谁也没有这么干过。兰化人不管这一套,第一不也是由人创造的嘛。林华带领兰化的科研人员着手收集有关资料,为研究做准备。这时,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传来好消息,该所已经在丁烯氧化脱氢制取丁二烯小试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果。真是天助我也!林华显得异常激动。凭借坚实的技术功底和敏锐的超前意识,他认为,该项目代表了先进的技术路线。于是,林华立马赶到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两家初谈,一拍即合!共同研发,人力、物力、财力方面,兰化公司全力以赴做保证。

1964年9月,兰化选派了公司最优秀的10名科研人员来到中科院兰州化物所,参与丁烯氧化脱氢课题研究,在小试和立升级模试取得了基本数据后,林华又立刻动身进京。

他从国际前沿性、发展前景等诸方面反复论证该课题的可行性,以此来说服国家部委的领导。

他在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不停地进出,找完领导找具体办事人员,一颗火热的心,一腔燃烧的情永不熄灭。

虽然回到兰州等待消息,但林华把呼吸器官却放在了千里之外的北京,如果每天不能从话筒里听到来自北京的声音,他的面部就僵硬,思维就失去了活力。

终于,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同意了,并将丁烯氧化脱氢这一课题列为国家新技术革命31项重点任务之一。

兰化沸腾了。林华更是兴高采烈,心跳不已,他走路都在偷着乐。

只要是认准了的事情,他就非抓到底不可。

他紧急来到化工部。

img21

我国最早的橡胶生产装置

化工部决定,给兰化再建设一套年生产50吨丁二烯的扩大试验装置,为年生产500吨中试反应器部分提供数据。

1965年5月17日,年产50吨丁二烯扩大试验装置开始建设;1965年6月1日,年产50吨丁二烯扩大试验装置建成;随之,年产500吨丁二烯反应器开始设计。

建设要求:大、中、小试验工作互相衔接;科研、设计、制造、施工交叉进行。

装置要求:当年研究,当年设计,当年施工,当年投产。

这一时期,兰化研究院院长李新,自始至终在一线了解情况,协助解决问题;林华设计、施工、科研等什么心都在操;兰州化物所尹元根主任、周望耀工程师受林华精神的鼓舞,和兰化人一样夜以继日跑现场,指导施工,参加开车,大家不分彼此,团结奋战。工人们吃住在现场,技术人员和工人打成一片。建设场面火热、感人!

1965年12月,年产500吨丁二烯装置正式开车,年底拿到了合格的丁二烯产品,生产出了第一批合格的顺丁橡胶,彻底解决了合成橡胶厂的原料供应问题,实现了合成橡胶原料向石油化工的转变。

1985年,丁烯氧化脱氢制取丁二烯和顺丁橡胶课题同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林华在北京领取了奖杯和证书。

至此,化肥厂和橡胶厂的生产原料都实现了向石油化工的转变。

成功了!这一课题取得的成功,不仅显示了林华非凡的领导能力,还表现出他对科学技术的胆识和勇于创新、不畏承担风险的精神。这一成功,同时也是林华对科技队伍的重视、历练和提升的结果,使兰化的科技人才升华到一个新的科技水平层面上。

就在这样的气魄下,林华和兰化的科技人员又在进行不断的技术改造。

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先念曾回忆:“1971年八九月间,毛泽东在去南方视察的列车上,听到一位身边的工作人员高兴地向他报告,排了半天队终于买到一条喜爱的‘的确良’裤子,引起毛泽东的深入思考。”那时“的确良”衣服深受群众喜爱,因其原料依赖进口,难以满足群众需求。回京后,毛泽东下决心解决人民群众穿衣难问题,在与周恩来研究决策后,责成李先念、余秋里研究落实进口成套大型化纤、化肥设备。化肥的投产,为解决人民群众吃饭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化纤工业快速发展,不仅使我国于1984年取消了布票制度,而且使以棉织物为主的产品结构发生了转折性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