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对角线调版及其技术实现

对角线调版及其技术实现

时间:2024-10-2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印版滚筒的对角调节一般也是利用偏心轴承来实现的,海德堡机型就是这种方式,如图6-26所示。图6-27所示为对角线套准的实现机构,与螺纹调压器很相似。利用传纸滚筒的偏心套自动调节完成对角线套准,无须使印版滚筒单边偏斜移位,克服了由于印版滚筒的偏心调节对橡皮布滚筒及着墨辊所产生的平行度偏差。

四、对角线调版及其技术实现

上好版套印试车时,除了可能产生轴向、周向套印误差外,还有可能因为制版打孔精度不高或者夹版机构有误差而出现对角线方向套印误差,显然仅利用现有的周向和轴向套准机构是不能对其进行调节的,同时若忽略此误差,印刷品的质量将大大降低,难以满足日益提高的生产要求。

产生套印角度误差时,传统的方法就是依靠操作工重新安装印版加以减小和控制。这样处理既耗时又耗力,而且精度随操作工的经验不同而差别很大。于是,就出现了对角线调版(也叫斜向拉版)的方法,而且不少现代印刷机上都设计了专用的机构对此误差进行处理。

要实现多色套印(包括轴向、周向和斜向)调节,通常有两类不同的方式或原理:一是改变图文位置;二是改变纸张位置。

下面结合具体的机型,简要介绍对角线调版技术和机构。

1.改变印版与印版滚筒的相对位置

有些印刷机采用直接拉动印版的方法实现对角线方向的套准调节,即通过改变印版与印版滚筒相对位置来实现对角线套准,如秋山Jprint4p440型机就属这种类型。

由图6-25(a)可以看到,印版1经印版自动装卸驱动装置进入版夹2中,这样印版与版夹是一体的,传动面版夹可由驱动装置上下移动,遥控调至套准位置,其精确性由数字式电位器控制。遥控夹紧及拉平使印版能准确定位。由图6-25(b)看到,在印版滚筒上安装有定位销3,在印版上开有定位销槽4,印版上在制版时制作有十字线,装版时把印版上的销槽装在销轴上,保证印版安装的准确性。套准调节的范围在±2mm之内,印刷机的操作和调整都很简单。

img219

图6-25 遥控印版对角线校正和印版定位装置

1-印版;2-版夹;3-定位销;4-定位销槽

从理论上讲,这种方法最理想,不但调节距离较大(可以达到±2mm),而且不破坏印刷机功能部件的相互位置关系和正确的传动关系,但这种方法对机器的技术要求较高。因为印版滚筒空档很狭小,需要安装电机机械执行机构,还考虑电源信号与控制信号的输入和传输等,操作上非常困难。如果努力地加以实现,也会使机器的造价大幅度增加,所以这种方法目前使用并不普及。

2.改变印版滚筒中心线与橡皮布滚筒中心线的相对位置

参照周向和轴向调版方法,采用调节印版滚筒的方法也可以实现对角线调版。

印版滚筒的对角调节一般也是利用偏心轴承来实现的,海德堡机型就是这种方式,如图6-26所示。在印版滚筒的一端(多为操作面)设置一个专用的偏心轴承(套),当偏心轴承旋转一个角度时,印版滚筒一端产生一个近似的横向位移,另一端却不动(因为无此偏心轴承),这就实现了对角线调整。

img220

图6-26 印版滚筒对角线调版及其影响分析图解

图6-27所示为对角线套准的实现机构,与螺纹调压器很相似。偏心套3的转动主要靠具有伸缩功能的螺纹副(螺杆7和螺母6)实现。当伺服电机1通过轮系减速带动齿轮2转动时,使螺杆7(只能转动,不能移动)转动,因为螺母6只能移动及摆动,不能随螺杆转动,于是固定于偏心套3上的摆销5产生移动,使偏心套转动,此时印版滚筒4操作面一端就会出现微量移动,从而达到对角调节的目的。

如上所述,印版滚筒中心线与橡皮滚筒的中心线由平行转变为空间交叉,从而使印版与橡皮布轴向上各点在周向的相对位移不等,并由此实现对角线方向的套准。但是,这种方法的调整范围也极为有限,一般只能达到±0.2mm,如果误差太大就难以实现自动套准调节。更重要的是,印版滚筒和橡皮滚筒不平行对印版滚筒轴承极为不利,加剧了其磨损速度,还会改变印版滚筒与着墨辊的压力,重新调节压力会增加过版纸用量,如果设置随动调压机构,又会使机构复杂化而增加成本。

img221

图6-27 对角线套准的实现机构(操作面)

1-伺服电机;2-齿轮;3-偏心套; 4-印版滚筒;5-螺母摆销; 6-螺母;7-螺杆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对角调节机构与轴向调版机构都设在印版滚筒的操作面外侧,尽管它们相互不影响,各自完成自己的功能,但是给机构安装和控制带来不便。

3.改变传纸滚筒中心线与压印滚筒中心线的相对位置

在德国高宝的KBA74、Rapida(利必达)105以及曼罗兰系列机型上,利用机组之间的传纸滚筒偏心轴承,通过调整传纸滚筒的位置来改变纸张的叼纸量和套印关系,从而实现对角线调节。BEIREN300型机也采用了这种结构。

如图6-28所示,传纸滚筒传动侧的轴头用定心轴承支撑,操作侧的轴头用偏心轴承支撑。通过调节操作侧的偏心轴承来改变传纸滚筒操作侧的高低,调节其轴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从而改变传纸滚筒操作侧的叼纸量,达到改变纸张位置进行套印调节的目的。假设,只有第二色套印不准,且在操作侧的图文位置偏向叼口,套印误差为1个单位。当逆时针转动偏心轴承使得其轴头上移(此时,传动侧的轴头不动),这样,传纸滚筒在接纸时,在操作侧就会多叼一些(套印误差的1/2),传纸滚筒上传动侧的纸张就比调前超前套印误差的1/2,当传纸滚筒将纸张递给第二色组的压印滚筒时,由于传纸滚筒操作侧的轴线高于调节前,其递纸牙又会超前套印误差的1/2,这样纸张经过两次交接,到达第二色组时,它的超前量正好等于套印误差。由于传动侧的轴头并无变化,因此并不影响其套印,当印第二色时就会实现套准。但是,由于我们调节第二色时,改变了纸张的叼口的位置(即改变了纸张相对于印版图文的位置)会影响到以后色组的套印。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使纸张到达第三色组以前恢复原位,从而不改变第三及以后色组的图文与纸张的相对位置。通过改变二、三色组间的传纸滚筒的叼纸量即可实现,其过程与上述大致相同,只不过偏心轴承的转动方向应相反而已。

img222

图6-28 传纸滚筒斜向调整原理简图

1-压印滚筒;2-传纸滚筒;3-偏心套;4-倍径传纸滚筒

利用倍径传纸滚筒进行斜向调整,可以在相同偏心量下获得更大的调整范围(最大已达0.25mm),其过程如图6-29所示。在A段,承印物由正常状态被传送到倾斜的传纸滚筒上;在B段,承印物位置从正常状态渐渐变成倾斜的位置;在C段,倾斜状态下的承印物进入压印传递过程;在D段,倾斜状态下的承印物被传递到下一个有反向补偿的传纸滚筒。

如上所述,反向改变有套印误差的色组两侧的传纸滚筒的叼纸量(大小相等),则可以调整该色组的套印误差,而不影响其他色组的套印。如果斜向套印误差不在操作侧而在传动侧,可以通过周向套准机构实现传动侧的套准,即转动印版滚筒,把误差转移到操作侧,然后通过传纸滚筒的上述动作实现斜向拉纸,达到套印准确。

img223

图6-29 倍径传纸滚筒斜向调整过程简图

利用传纸滚筒的偏心套自动调节完成对角线套准,无须使印版滚筒单边偏斜移位,克服了由于印版滚筒的偏心调节对橡皮布滚筒及着墨辊所产生的平行度偏差。保证了印刷机印刷滚筒的运转精度,减少了过版纸的浪费。但是,因为需要调节和补偿,机构复杂,控制要求高,而且这种方式对递纸牙有较高的要求,增加了设计难度和安装困难。

4.改变牙排相对于滚筒的相对位置

通过改变牙排相对于滚筒(一般是传纸滚筒)的相对位置,也可以实现对角调整。

类似于无侧规技术,设计一个具有动态拉纸功能的牙排,在从前一环节接过纸张传纸过程中,随着传纸滚筒的旋转,牙排在专门的驱动装置控制下,相对滚筒进行单边拉纸,将正常状态的纸张调整为倾斜状态,然后将倾斜状态的纸张传给下一色压印滚筒进行套印。

显然,这种实现机构也需要成对设计,因为除第一色对角调节(可通过规矩实现调整)和最后一色对角调节(收纸前无须补偿调整)外,都需要在随后的传纸过程中进行补偿调整。另外,这种实现机构,由于采用动态拉纸,需要设置专用驱动控制装置,使机构复杂化,增加了维护和运行成本。

以上各种对角套准方式,各有优缺点,都不能有效地解决产生对角线误差的各种问题,如何选择,需要通盘考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