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放线菌插片培养技术及其形态观察

放线菌插片培养技术及其形态观察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
放线菌插片培养技术及其形态观察_微生物实验实训

实训8 微生物细胞形态的观察(五)——霉菌、放线菌插片培养技术及其形态观察

一、实训目的

(1)学习并掌握观察放线菌、霉菌形态的基本方法。

(2)初步了解放线菌、霉菌的形态特征。

二、实训原理

放线菌是指能形成分枝丝状体或菌丝体的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常见放线菌大多能形成菌丝体,紧贴培养基表面或深入培养基内生长的称为基内菌丝(简称“基丝”),基丝生长到一定阶段还能向空气中生长出气生菌丝(简称“气丝”),并进一步分化产生孢子丝及孢子。有的放线菌只产生基丝而无气丝。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时,气丝在上层,基丝在下层;气丝色暗,基丝较透明。孢子丝依种类的不同分为有直形、波曲形、各种螺旋形或轮生。

霉菌是可产生复合分枝的菌丝体,分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气生菌丝生长到一定阶段分化产生繁殖菌丝,由繁殖菌丝产生孢子。霉菌菌丝体(尤其是繁殖菌丝)及孢子的形态特征是识别不同种类霉菌的重要依据。霉菌菌丝和孢子的宽度通常比细菌和放线菌粗得多,常是细菌菌体宽度的几倍至几十倍,因此,用低倍显微镜即可观察。人们设计了各种培养和观察方法,包括插片法、玻璃纸片法、印片法、直接制片观察法。这些方法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尽可能保持放线菌自然生长状态下的形态特征。本实训介绍其中的插片法。

插片法:将放线菌接种在琼脂平板上,插上灭菌盖玻片后培养,使放线菌菌丝沿着培养基表面与盖玻片的交接处生长而附着在盖玻片上。观察时,轻轻取出盖玻片,置于载玻片上直接镜检。这种方法可观察到放线菌在自然生长状态下的特征,而且便于观察不同生长期的形态(图3-11)。

图3-11 插片法

三、实训器材

1.菌种及培养基

黑曲霉,青霉和根霉,细黄链霉菌或青色链霉菌,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或察氏培养基。

2.器具

培养皿,玻璃纸,无菌吸管,盖玻片,玻璃涂棒,载玻片,接种环,接种铲,镊子,显微镜等。

四、实训步骤

1.倒平板

将灭菌的高氏Ⅰ号琼脂或察氏培养基熔化后,倒10~12mL于灭菌培养皿内,凝固后使用。

2.插片

将灭菌的盖玻片以45°夹角插入培养皿内的培养基中,插入深约为盖玻片的1/2或1/3长度。

3.接种与培养

用接种环将菌种接种在盖玻片与琼脂相接的沿线,放置于28℃恒温培养箱培养3~7天。

4.观察

培养后菌丝体生长在培养基及盖玻片上,小心用镊子将盖玻片抽出,轻轻擦去生长较差的一面的菌丝体,

五、结果记录

画出所观察的放线菌和霉菌,并注明其形态特征。

1.放线菌形态观察

先低倍镜后高倍镜,主要观察孢子丝形状和菌丝。

2.霉菌形态观察

根霉:假根、孢子囊、孢囊孢子、囊托和囊轴。

曲霉:分生孢子梗、顶囊、分生孢子小梗、足细胞。

青霉:孢子穗、菌丝有无横隔。

六、思考题

(1)镜检时,如何区分放线菌的基内菌丝和气生菌丝?

(2)如果用0.1%美蓝染液对培养后的盖玻片进行染色后观察,效果会怎么样?

(3)霉菌和放线菌菌丝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