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物质先行与形态先行

物质先行与形态先行

时间:2022-10-2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以上两种方式,不妨把它们分别称作物质先行与形态先行。他认为,源自于物质的印象要比源自于形式的印象产生更深层和更深刻的体验。物质唤起无意识的印象和情感,但现代性首先是与形式有关。然而,物质性的想象力的加入似乎带有整个现代性的第二传统的特色。物质先行意味着对于物的崇敬和对于知觉空间的关注,形态先行意味着构件形式的首要性,并在起点处便指向了抽象的空间与形式关系。

二、物质先行与形态先行

1.对于“物”的两种介入方式

在论述空间时,著名的德国艺术理论家鲁道夫·阿恩海姆用了一个含混却又富有深意的词,他说空间是由“物”(thing)创造出来的。但是如何开始对于这个形成空间的“物”(材料)的具体操作呢?

香港中文大学的顾大庆教授归结为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考虑‘物’的物质性,即各种不同的可以用来设计和建造的材料”;另一种则是“先界定‘物’的基本形态特征,归纳出几个基本的类型。……(譬如)块(体块)、板(平板)和杆(杆件)三种基本的建构要素(element)。要素是抽象的形式概念,块、板和杆在这个层面上的区别主要是相对的尺寸关系”(8)。由此他提供了进入建筑中材料问题的两种可能方式。

对于以上两种方式,不妨把它们分别称作物质先行与形态先行。前者源自具体,后者始于抽象。此时,问题是,这一操作是从材料的自身具体属性开始,还是从它被抽象化了的几何形态开始?

2.物质先行与形态先行

由于建筑内在的几何性,它的基本构件——柱、墙、地板与天花——都表现为一定的几何形态,从这些几何形态出发开始对建筑的想象便成为最普遍的做法。这一途径固然便利,但是它与真正的材料之间毕竟隔了一层,没有触及材料的真正特性,也把材料的具体性置于建筑构件的几何性以下一个层级。换句话说,设计者首先构想了构件——柱、墙、地板与天花——的几何特征,然后才寻找合适的材料来满足这些构件的几何性。

与这一做法不同,斯蒂文·霍尔在哥伦比亚大学曾经主持过一个教学小组,从材料开始来达致最终的建筑空间。他这么解释这种方式所带来的变化:“(在这种设计方式中)你难以预期将会发生什么,但是学习正是在这一过程之中。这里,材料的物质性变成了某种工具性的东西。”(9)这一教学的实验性在于它无法预知结果,也正是在这种不确定性中可能达成某种空间上的创造性。为了达成这种创造性,我们不能再以一种抽象的方式来思考建筑,相反,我们要考虑那些更为具体的元素和材料(10)

从形态出发还是从具体的质料出发,事实上有着更为广泛的含义。法国哲学家和文学评论家加斯东·巴舍拉尔在他对于诗歌的意象进行的现象学研究中,便对“形式的想象力”和“材料的想象力”进行了区分。他认为,源自于物质的印象要比源自于形式的印象产生更深层和更深刻的体验。物质唤起无意识的印象和情感,但现代性首先是与形式有关。然而,物质性的想象力的加入似乎带有整个现代性的第二传统的特色。帕拉斯玛则与巴舍拉尔在这一点上心心相印,并把这种感悟用于描述他对于建筑的体验:“以前我总是对建筑的形式更感兴趣。但是这20年来,我对实体本身所具有的诗性的兴趣不断增加。我和加斯东·巴舍拉尔都把‘形式的想象力’和‘材料的想象力’作了区分。实体(matter),材料(material),直接向我的感觉、心灵和情绪陈述,而且它们唤起我们内心深处那种原始的感应。”(11)

可以看出,如果说第一种方式因为对于“物”的直接面对,通过其意义的显现获得了材料的某种自主性的话,那么,第二种方式则预示着对于物的操作事实上却脱离了具体的材料设定——不论是材料的结构性能还是知觉性能的设定,而开始于抽象化了的建筑要素,即便尚还没有抽象成纯粹几何性的线、面、体。这一起点使得这种方法在本质上将被归入立体构成和空间构成的范畴,所不同的只是对于材料的考虑可能随后被加入——当然主要是对于材料的知觉属性的考虑。但是,这一方法——对于材料的某种贴图式的应用和考虑——似乎不可避免地只是一种对于材料的图像式(pictorial)应用,而没有真正揭示材料与空间之间的潜在关系,以及材料的具体性对于空间创造的独特意义。

虽然阿恩海姆所谓的形成空间的“物”可以由两个途径来切入,但是当我们从材料的角度来讨论建筑的时候,似乎并非任何一种方式都那么有效。或许后一种方式无论在教学还是设计操作中都更为方便,但是这种权宜之计恰恰限制了对于材料的独特潜力的挖掘。

物质先行意味着对于物的崇敬和对于知觉空间的关注,形态先行意味着构件形式的首要性,并在起点处便指向了抽象的空间与形式关系。物质先行意味着基于材料的具体属性来生成建筑的空间和形式,形态先行意味着对于形式的抽象关系的把握与玩味。就这一意义来看,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前者是对于材料的显现,后者则是对于材料的隐匿。

形态先行的极端是忽视了构件的建筑性,而把它们彻底抽象为纯粹的几何要素,在这一意义上,它甚至可以被看作是放大了的立体构成。与此相对立的做法则是从具体的材料出发,不仅表现它在知觉意义上的独特性,而且使其结构性质与其所承担的构件特征相一致。不妨以“抽象形式”和“建构形式”来指谓这两种类型。

3.抽象形式与建构形式(12)

抽象形式根本上是一种抽象的形式要素的构成,在这一类型中,材料的物质性(Materiality)被极端压抑而至隐匿。施罗德住宅是这一形式的集中体现,它也是风格派的代表作,就形式特征而言,它表现了一种板的抽象构成。构件表面的涂料不仅掩盖了具体建造的材料,而且还模糊了它的结构体系和承重方式。就这一点而言,它与萨伏伊别墅、斯坦因别墅,甚至后来艾森曼的卡纸板住宅系列都有同样的形式属性。

与这一形式相对比,建构形式则不仅表达了材料的区分,并且还常常通过材料的运用清楚表达了结构体系和构件关系,通过节点的设计与表现使其建造方式在视觉上直接可读。如果说建构形式通过材料的运用清楚表达了结构体系关系,并且它的建造方式直接可读。其中“材料、结构体系、建造方式、直接可读”殊为关键,它们分别道出了建构形式的实施媒介、关注对象、形成手段以及对于最终形象的要求。

在这些从材料和建造的角度进行的辨识中,节点事实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两种形式对于建造和材料的不同态度,在节点的隐匿还是显现得到集中展现。抽象形式往往隐匿节点来达到对于材料的压抑,把建筑变成一个抽象的形式构成;而建构形式则表现节点,突出材料的关系以及建造的方法,使建筑对于重力的抵抗方式清晰可读。此外,抽象形式和建构形式在起点处便已显歧异,前者是从形式要素的抽象关系出发来进行组织,可以说是一种考虑了人体尺度的立体构成;后者则是从具体的建造材料和重力结构关系来组织构件要素。而从实现的方式来看,它们也是不同的,建构形式往往以一种“诚实”的方式忠实地表达建筑对于重力的抵抗方式,以及建筑的要素关系和联结方式,但是这些却并非抽象形式首要考虑的内容。

抽象形式伴随着风格派的诞生而在建筑中产生风行,它深刻影响了早期现代建筑的进程,并在20世纪50年代的“得州骑警”那里得到系统性的发展和研究,从而改变了包豪斯以来的教育方向。建构形式近年来则在后现代的废墟上重新提起,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当作对抗那一时段建筑图像化的一剂解药。由于它带着较少的建筑物知性以外的追求,与人的建造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也更为直接,可以说它是人类建造活动的直接反映和结果。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抽象形式和建构形式可以认为是建筑的抽象约减和材料回归的一个缩影。抽象形式与抽象空间在含义上几乎有着某种同构性,它们都与材料的具体性相对立。而建构形式则首先源自于材料的具体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