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透明性的材料转换
透明总是也只有在光的穿透时才能显现,材料也只有在光的照耀下方能被人知觉。我们对于材料的感知——无论是视觉的还是触觉的——都依赖于光的存在。
如果不去考虑柯林·罗所谓的空间透明性以及维德勒所谓的意义的透明性,透明首先是指材料的物理属性。石头是不透明的,玻璃是透明的。但是,从人的感知的角度来看,透明却并没有这么简单:巴塞罗那馆的石材竟可以光亮如明鉴,在对于其他物体的反射中,它隐隐透出一种视觉上的透明来(图5-46);而范斯沃斯宅的玻璃虽然是完全透明的,然而从某些角度看去,却完全不知里面是什么(图5-47)。于是,感知上的透明性与材料的物理属性常常又并不一致。无论透明材料还是不透明材料,在一定的加工工艺下和合适的观察视角,都有反光的性能。在特定入射角的光线下和一定的视角,它们的透明性也会有某种转换,虽然这种转换有着一定的虚幻性(illusion)(图5-48)。
图5-46 巴塞罗那馆的石材反射
图5-47 范斯沃斯宅的“不透明”的透明玻璃
图5-48 巴塞罗那馆中的多重反射
如果说近二十年来建筑师们对于材料的兴趣与日俱增,它当然也包括了对于材料透明性的发掘。在新的技术工艺下和施工方式中,透明性的转换不再仅仅是一种视幻觉现象,它在事实上成为材料新的物理属性而具有一定的恒久性。建筑师们的兴趣由不同种类间材料的差异,转向了同一材料的不同加工方法及使用方法所带来的不同——这也正是materiality逐渐侵占material在建筑言论中的地位的缘由。
透明与不透明的区隔由于这种相互转换而变得越发模糊,但是共同趋向于一种半透明的状态,这既源于一种文化转向,也带来了一系列显著的建筑效果。在有些情况下,它甚至是颠覆了人们对于材料的某些通常印象与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