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多组团紧密发展期(-年)

多组团紧密发展期(-年)

时间:2024-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通过前一阶段城市单中心极核式和跳跃式发展后,城市空间形态进入了渐变或整合阶段。进入21世纪,合肥经济发展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空间需求激增;伴随着政务中心的外迁,双中心结构逐渐形成,城市呈现出多中心发展趋势,新的成长集群出现。城市功能空间和内部形态进入调整和重组时期。此间,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扩张。

7.1.6 多组团紧密发展期(2000-2004年)

通过前一阶段城市单中心极核式和跳跃式发展后,城市空间形态进入了渐变或整合阶段。城市空间形态呈现双中心、组团密集式的布局形态。

进入21世纪,合肥经济发展步入了高速发展时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大,城市空间需求激增;伴随着政务中心的外迁,双中心结构逐渐形成,城市呈现出多中心发展趋势,新的成长集群出现。城市功能空间和内部形态进入调整和重组时期。开发区和新城已形成一定规模,城市西部和西南部形成了新的建设集群,“风扇型”城市形态被彻底打破。

此间,城市空间扩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的扩张。产业空间的中心逐渐转移至城市西南部和西部,新兴工业大多选址于城市外围和开发区,而东部和北部的老工业区的发展自1990年以来趋向停滞发展态势,用地功能逐渐向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演变。随着内城工业的衰退和外迁,老城区及其外围地段基本成为居住和公共服务设施用地。

城市空间扩展模式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这其中主要包括粘合式扩展、轴向扩展、跳跃式发展等。老城区和新城之间由于政务中心的设立,使得两者逐渐相连,但各自利用高压走廊、铁路和高速公路等设置了隔离带,避免城市连片发展,保持各组团的相对独立性。同时,在城市东、东北、北等方位出现了4~5个沿交通廊道轴向扩展的伸展轴,并有与周边乡镇(包括肥东县城)建成区联成一体的趋势;在城市西南部,出现了新的生长点,成为合肥城市由“环城时代”走向“巢湖时代”发展战略实施的开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