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扩展的各向异性

城市扩展的各向异性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城市扩展的各向异性可以通过各方位的面积增长、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的差异来进行揭示。为了揭示合肥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方向与规模的差异,本书在扇形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可称之为“等扇分析法”。扩展强度类型相同或接近且相邻的方位共同构成了城市主导扩展翼。城市扩展有较明显的方向性,形成了SEE—E—NEE、SWW—SW—SSW、N—NNW—NW三个扩展主导方向。

4.2.2 城市扩展的各向异性

城市扩展的各向异性可以通过各方位的面积增长、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的差异来进行揭示。扩展的空间差异分析,同样存在横向比较(扩展的同期各向异性)和纵向比较(某方位历史时期强度差异)两个方面。为了揭示合肥城市用地空间扩展方向与规模的差异,本书在扇形分析法的基础上,发展了一种可称之为“等扇分析法”。针对研究区域较为特殊的城市形态特征,为详细辨查各方位扩展差异,采用16方位分配法。具体分析步骤如下:以合肥市人民广场为中心,选取适当的半径(使之能包含所有的建成区),以东偏北11.25°为起点,将研究区划分成16个夹角与面积相等的扇形区域(图4-7),并与各时期城市用地现状图进行空间叠加分析,利用ArcGIS 8.3软件中的“Spatial Analyst/Zonal Statistics”命令统计得到各年份、各扇区城市建成区面积,最后分析不同时段各扇区的扩展规模和扩展强度,并用柱状图和雷达图分别予以表现,因而能直观地判断出各时段各扇区用地扩展强度的差异,分清各时段扩展主导方向的变化。由于各扇区面积相等,所得到的扩展强度具有纵向和横向的可比性。

img40

图4-7 扇区划分图

统计各时段、各扇区扩展强度指数并以雷达图的形式表现(图4-8),可以直观地发现各时期各方位的扩展差异(表4-2、表4-3)以及该时段扩展的主导方向。采用自然断裂(natural break)分级法,对各时段、各扇区的扩展强度进行空间聚类分析,最终可以将各时段扩展强度划分成5个扩展类型:高速扩展型、快速扩展型、中速扩展型、低速扩展型和滞后扩展型(表4-4)。扩展强度类型相同或接近且相邻的方位共同构成了城市主导扩展翼。

img41

图4-8 1949-2004年各阶段不同方位用地扩展强度雷达图

表4-2 各方位用地扩展强度统计表

img42

表4-3 各时段、各方位城市扩展强度指数差异统计表

表4-4 各时段用地扩展类型划分

img44

(1)时间段(1949-1958年)

这一时间段均值为0.22,标准差为0.17,数据具有一定的离散度,变异系数仅为0.03,数据相对波动范围很小,说明这个时期各方位扩展强度指数均较低且比较接近。相比较而言,E、SEE为高速扩展型,SSW、SWW为快速扩展型,中速、低速和滞后扩展型分别达到4个,占据绝大多数。城市扩展有较明显的方向性,形成了SEE—E—NEE、SWW—SW—SSW、N—NNW—NW三个扩展主导方向。其中,SEE—E—NEE构成城市东向扩展翼,扩展最快,是这一时期城市的主要扩展方向;SWW—SW—SSW构成了城市西南向扩展翼,是城市的次要扩展方向;N—NNW—NW构成了城市扩展的西北翼,属于中低速扩展翼。

(2)时间段(1958-1978年)

这一时间段均值为0.11,标准差为0.07,数据离散程度进一步降低,变异系数为0.01,数据相对波动范围很小,说明这个时期各方位扩展强度指数仍然比较接近。从扩展类型来看,W、SEE、NWW为高速扩展型,SW为快速扩展型,其余类型仍然占据大多数,说明这个时期城市扩展强度均较低。形成一个“+”字型的城市扩展翼,其中W—NWW、SEE两个扇翼扩展速度最快,为高速扩展翼,但SEE扇翼幅度很小;SW—SSW—S和N—NNW是城市次要扩展翼。

(3)时间段(1978-1988年)

这一时间段均值为0.08,标准差为0.06,数据离散程度很低,变异系数为0.00,数据相对波动范围极小,说明这个时期各方位扩展强度指数十分接近,呈现出一种圈层缓慢扩展的态势。相比较而言,仅有SW为高速扩展型,快速、中速和低速扩展型分别达到4个,占据城市扩展类型的主流。形成一个“口袋”型城市扩展翼,即W—SWW—SW—SSW—S构成城市扩展的主导方向,SEE—E和NNE—N—NNW—NW—NWW构成城市次要扩展翼。

(4)时间段(1988-1991年)

这一时间段均值为0.34,标准差为0.30,数据离散程度仍然很低,变异系数为0.09,数据相对波动范围虽较上一时段有所扩大,但较小,说明这个时期各方位扩展强度指数比较接近。各种扩展型数量相近,属于典型的圈层均衡扩展态势,扩展翼不明显,相比较而言,W—SWW—SW—SSW可构成城市主要的扩展翼。

(5)时间段(1991-1994年)

这一时间段均值为0.44,标准差为0.58,数据离散程度有所提升,变异系数为0.33,数据相对波动范围较大,说明这个时期各方位扩展强度差异明显。其中SSW达到2.36,是平均值的5.4倍,远远高于其他方向的扩展强度,属于高速扩展型;W、SWW、SEE为快速扩展型;中速扩展型和滞后扩展型分别达到5个,而低速扩展型仅有2个。SSW形成城市主要的扩展翼,W—SWW和SEE—E形成城市的次要扩展翼,但扩展强度远远低于主要扩展翼。

(6)时间段(1994-2000年)

这一时间段均值为0.79,标准差为0.54,平均扩展强度较前一时段有很大提高,而数据离散程度则有所降低,说明各方位扩展强度相互差异有所降低;变异系数为0.29,数据相对波动范围较上一时段有所缩小。说明这个时期各方位扩展强度差异虽然明显,但差距缩小。这一时段高速扩展型达到5个,快速和中速扩展型分别达到3个和4个,占据了这一时期的主要部分,而低速和滞后扩展型分别只有2个,说明这一时期,多数方位扩展强度均较大。城市扩展主导方向明显,NWW—SSW形成一个大型的城市主要扩展翼,其中NWW方向主要是位于董铺水库周边的城市近郊绿地的增加所致;E—NEE、N—NNW和SSE形成三个小型扩展翼,但与主要扩展翼差异较大,其中,E—NEE可成为城市次要扩展翼。

(7)时间段(2000-2004年)

这一时间段均值为0.74,标准差达到1.21,平均扩展强度较前一时段有所减缓,但数据离散程度显著提高,说明城市扩展的各向异性明显,变异系数达到1.47,数据相对波动范围很大。其中,高速扩展型包括SSW、SW、SWW,快速扩展型包括N、S、SSE、NEE,中速和低速扩展型仅有1个和3个,其余5个方位扩展强度相对较低,属于滞后扩展型,其中NW和NNE基本无扩展。城市主导扩展方向明确,SWW—SW—SSW扩展翼扩展强度突出,而其余方位扩展强度差异较小。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合肥市城市扩展经历了两个阶段,1978年以前,各方位扩展强度总体上较低,呈现缓慢渐进式扩展态势;1978年以来特别是进入1990年代以来,扩展强度显著提高,呈现出高强度快速扩展趋势。城市扩展模式多样,研究期合肥城市扩展模式可概括为1949-1978年的扩展翼缓慢扩展、1978-1991年的圈层渐进式扩展,1991年以来扩展翼快速扩展三种类型(表4-5)。

表4-5 不同时段城市扩展模式

img45

若从整个研究期(1949-2004)的平均水平来看,扩展强度均值为0.27,标准差为0.21,数据离散范围较小,变异系数仅为0.04,各方位扩展强度指数波动范围相对较小,说明城市扩展的各向异性虽然在各阶段差异较大,但总体上并不显著,呈现出圈层式缓慢扩展的倾向,反映了城市空间扩展总体上呈现“趋圆性”特征。扩展强度最大的方位是SSW,为0.87,其次是SW和SWW,均为0.52,三个相邻的高速扩展型方位构成了城市主导扩展翼;再次是W、NWW、E、SEE,扩展强度为0.26~0.35,为快速扩展型,构成城市两个次要扩展翼。其余方位扩展强度较低,最低的NNE仅有0.0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