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城市扩展的时间特征

城市扩展的时间特征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方针政策影响下,在不稳定的外部环境的强烈冲击下,合肥城市扩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这一时期合肥城市用地扩展进入快速扩张时期。合肥三大开发区年均扩展面积接近3.0km2。

4.2.1 城市扩展的时间特征

1)数量与速度的阶段性差异

根据历史文献和历次城市规划资料得出的各时期合肥城市建设用地面积,绘制了1948-2004年合肥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曲线图(缺省年份采用插值法)(图4-4),并统计出各时段年均扩展速度(图4-5),依据城市用地年均增长量可将建国以来合肥市建成区扩展划分成如下4个阶段:1949-1962年为高速扩展期、1963-1975年为扩展波动期、1976-1989年为缓慢扩展期、1989-2004年为快速扩展期。

img36

图4-4 1948-2004年合肥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曲线图

img37

图4-5 合肥市各时段城市用地扩展速度曲线图

(1)高速扩展期(1949-1962年)

高速扩展期年均增加建成区面积3.8km2,平均扩展速度达到178.6%。其中,1949-1957年间,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48年的2.0km2激增到1957年的20.7km2,年均扩展2.08km2,年均扩展速度达到103.9%,是一种超常规扩张。1958-1962年间,建成区面积扩展到52.0km2,年均增加建成区面积6.26km2,年均扩展速度为30.2%。

这一时期是我国解放初期社会、经济全面恢复建设阶段。一方面,合肥城市人口快速膨胀;另一方面,合肥城市职能从一个小县城转变成省级行政中心,从消费型城市开始转向生产型城市,从封闭型城市转向开放型城市。城市的行政职能、居住功能和产业功能都得到了显著增强,成为建成区空间扩展的主动力,促进了城市建设用地大规模扩展。此后的国民经济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经历了经济、人口快速恢复发展后,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变消费城市为生产城市”的指导下,合肥市大办钢铁运动导致城市工业用地急剧扩张,城市扩展保持较高的速度。

(2)扩展波动期(1963-1975年)

这一时期,城市发展基本处于收缩和停滞期。其中,1963-1969年间,建成区面积从1962年末的52.0km2缩小到1969年的45.2km2,年均减少建成区面积0.97km2,年均扩展速度降至-1.9%,城市用地呈现逆向增长。1970-1975年间,建成区面积继续减少,从1969年末的45.2km2降到1970年的44.0km2并保持到1975年不变,建成区面积年均减少0.20km2,年均扩展速度为-0.4%,城市用地萎缩趋势减缓。

1963-1965年为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合肥市在此间进行了调整和紧缩;同时,对“大办钢铁”后闲置的土地和三年自然灾害期间下马、停建或停产的工业用地进行了整理,使城市建成区面积减少。因此,在这一特定历史时期的国家发展方针政策影响下,在不稳定的外部环境的强烈冲击下,合肥城市扩展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3)缓慢扩展期(1976-1989年)

1976-1980年间,合肥城市建成区面积从1975年末的44.0km2增长到1980年的56.0km2,年均增加建成区面积2.40km2,年均扩展速度提高至5.5%,呈现出稳步恢复的态势;1981-1989年间,建成区面积从1980年末的56.0km2增长到1989年的64.0km2,年均增加建成区面积0.89km2,年均扩展速度减缓,仅为1.6%。

20世纪70年代末,“文革”结束后百废待兴,城市经济开始复苏,城市建设开始逐步回到正常的轨道。由于处在改革开放初期,社会、经济处于缓慢恢复阶段,1984年合肥市政府制定了《关于开创城市规划建设新局面的近期目标和措施的初步意见》,提出了“收缩布局范围,合理填补充实,分段改造旧区,控制征用土地”的城市发展方针,使得城市扩展的步伐开始缓慢。

(4)快速扩展期(1990-2004年)

这一时期合肥城市用地扩展进入快速扩张时期。其中1990-1999年间,城市建设用地从1989年末的64.0km2猛增到1999年的126.0km2,年均增加建成区面积6.20km2,年均扩展速度骤升到9.7%。2000-2004年间,从1999年末的126.0km2增长到2004年的177.92km2,年均增加建成区面积10.38km2,年均扩展速度有所降低,为8.2%。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合肥城市发展进入了快速城市化和高速经济发展时期,土地需求量的急剧上升,使得城市发展呈现“摊大饼式”的扩展趋势;其次,1993年4月,合肥市正式提出“开放开发,再造新合肥”的发展战略,在城市西南开辟新区;再次,在这个时期,合肥市区周边先后建立了高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新站开发区等国家级或省部级开发区三个,周边县、市也同时在合肥城郊结合部设置县级开发区三个。1990-2001年间,高新区建成面积达到7.0km2,年均扩展0.7km2;1993-2001年间,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成面积达到14.0km2,年均扩展约1.3km2;1995-2001年间,新站开发区建成区面积为6.0km2,年均扩展1.0km2。合肥三大开发区年均扩展面积接近3.0km2

进入21世纪以来,合肥市经济进入快速、稳步发展时期,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整、“中部崛起”政策的影响下,城市发展呈现快速扩展趋势。2002年,为解决老城区的人口、交通压力,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在城市西南设置了政务新区,在城市东南包河大道又设置了省级行政服务中心;此外,市辖各区分别建设工业区或产业园区,包括庐阳产业园、瑶海工业园区、包河工业区和蜀山新产业园区等,使城市用地以较高的速度扩展。

2)扩展强度的时间差异

根据历次城市规划现状图和其他相关资料,在ArcGIS环境下,获取各年份的用地扩展数据,利用GIS叠置(overlay)分析功能,得到各时段城市用地的扩展面积,计算得出各时段的扩展强度指数(表4-1),可将研究期内城市扩展划分为高速扩展、快速扩展、中速扩展和低速扩展四个阶段。

表4-1 1949-2004年间城市用地增长与扩展强度统计表

img38

注:1.总面积(TLAi)按合肥市目前行政区划面积596km2(不包括巢湖水域)计算;2.建成区面积不包括周边卫星镇如肥东店埠、肥西上派和长丰双墩镇等;3.与其他统计数据有一定差异。

总体上来看(图4-6),1949-1958年为中速扩展阶段,扩展强度指数为0.427 5,这与当时城市整体规模很小、城市职能的转变密切相关;1958-1988年间为低速扩展阶段,扩展强度指数不足前一阶段的一半;1988-1994年间为快速扩展阶段,扩展强度指数与前两个时期相比快速提高;1994年以后,城市扩展迅速,扩展强度提升到1.4以上。这种扩展强度上的差异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历程基本相似,反映了城市扩展与经济发展呈现的相关性。

img39

图4-6 合肥市各阶段总体扩展强度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