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深圳以湖为名的风景植物园

深圳以湖为名的风景植物园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学习、继承和发展中国风景园林的民族传统是我们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的人经常思考和付诸实践的命题。深圳市仙湖风景植物园坐落在深圳市东北的梧桐山西北山麓,东经114°10′,北纬22°34′,占地590公顷。该设计项目荣获1993年深圳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后又被评为1995年建设部优秀园林设计三等奖。孙先生提出了风景植物园的设想,大家受到启发并都表示赞同。因为深圳市是经济特区,与港澳毗邻,是当时对外开放的风景旅游城市。

相地合宜 构园得体——深圳市仙湖风景植物园设计心得

一、概说

如何学习、继承和发展中国风景园林的民族传统是我们从事风景园林设计的人经常思考和付诸实践的命题。在基本理论具备一定基础后就要力图通过设计实践加以运用,从中小结得失的体会以求进一步提高。总的感受不是以前所想的那样,将古代名园扩大或抄袭一点名作的单体,而是继承和发展传统的设计理论和手法。

深圳市仙湖风景植物园坐落在深圳市东北的梧桐山西北山麓,东经114°10′,北纬22°34′,占地590公顷(8 820亩)。1982年应深圳市之约由孙筱祥教授主持规划设计工作,确定了园名、性质、内容、园址和提出总体设计初步方案。迄后,由笔者主持总体设计,施工设计中的园林建筑设计和结构设计由白日新教授和黄金锜教授承担。在深圳市党政领导、规划局和市园林公司刘更申总经理的大力支持下,全体设计人员通力合作于1987年完成主景区(湖区)设计(图1)。1992年又应植物园之约进行了其他的景点设计。该设计项目荣获1993年深圳市优秀设计一等奖,后又被评为1995年建设部优秀园林设计三等奖。

二、明确园旨 相地合宜

首先要正名、明确建园目的和性质,再寻觅一个理想的园址,这是相互联系的几个环节。鉴于深圳地近广州,广州已建立了以科研和科普为主的华南植物园,没有必要再建同性质的植物园。孙先生提出了风景植物园的设想,大家受到启发并都表示赞同。因为深圳市是经济特区,与港澳毗邻,是当时对外开放的风景旅游城市。深圳植物园要创造自己的特色,可以将普及植物科学的内容园林艺术化,但也有专门用地供科学研究。我们决定要建设一座具有中国园林传统的民族特色、华南地方风格和适应社会主义现代生活内容需要的风景植物园。于是园的性质确定为以风景旅游为主,科研、科普和生产相结合的风景植物园。甲方提出园林建筑风格要吸取北方平正、稳重、大方的某些因素,我们也采纳了。

经过初步了解和对原定园址进行踏查和访问,大家发现原址基本上不符合建设风景植物园的条件——主要缺少水源和植被的基础。我们采取外来“和尚”与当地“和尚”相结合的方式,经熟悉深圳情况的园林公司园林科科长冯良才先生推荐,发现了梧桐山背海面山麓的这块风水宝地。这里山高入云、峰峦竞翠、谷壑争流、山林野趣横生,既有大地形的变化也有微地形的变化。山中溪洞奔流,终年不涸,葱郁的林木、奇花异果,加上裸露的岩石,是一处建造风景植物园的理想园址。《园冶》中“相地合宜,构园得体”的理论是千真万确的,有望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除了自然风景资源外,这里已有前人开发,还留下一座小庙和一些传说。梧桐山是这里的镇山并是新安八景之一,有说“凤凰栖于梧桐,仙女嬉于天池”。梧桐山东南为浩瀚无边的南海,梧桐山以西是清澈洁静的深圳水库。此处宛如世外桃源幽涵其间。当时深圳以湖为名的风景园林很多,可就还没有以仙为名的“仙湖”,这里早有仙意,便顺理成章地定名为“仙湖”。孙筱祥教授在相地、命名、定性等方面具有真知灼见。

相地有两层意义,一是选址,二是因地构园使布局得体。说是仙湖,可原本无湖,只有山间的一块低塘地原名“大山塘”。借山溪而于山之隐处筑坝拦水便形成众山环抱中的一片碧玉。以山环水抱的湖区为主景区,沿山腰和一些小山头布置控制景点。内向有心,外向可借,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因山构室,就水安桥组合成一座写意自然山水园。此园着重创造风景游览的优美环境气氛,通过赏心悦目的游览活动使游人得到植物科学的一般知识。根据地带性植物条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植物构成景区划分的骨架,而不完全受植物进化和分类的约束。以植物材料为分区内容,因地制宜地赋予景区有传统意味的新名称。游人通过“闻名心晓”的过程,品赏风景和领略其中意境。

img229

图1 仙湖植物园总平面

1—仙湖 2—仙渡 3—深圳水库 4—水生植物园 5—药洲 6—钓鱼台 7—乡渡 8—两宜亭 9—棕榈园 10—苏铁园 11—竹园12—荔枝园 13—百果园 14—仙泉 15—仙池 16—莲花池 17—汽车总站 18—管理处 19.野航 20—竹苇深处 21—玉带桥 22—锁龙桥 23—荫生植物区 24—客舍 25—苗圃 26—大门 27—家属区 28—小停车场 29—停车场 30—厕所 31—餐厅32—茶厅 33—饮水处 34—水景园 35—悬亭 36—听松阁 37—裸子植物区 38—盆景园 39—大鹏展翅 40—蓑衣亭

三、巧于因借 精在体宜

园名、性质、内容、园址既定,便在方案基础上着手总体设计和景点的设计。我们学习“巧于因借”、“因境成景”等传统理法并作了实践与探索。以往对借景理解比较狭隘,认为自园内借园外景物才称借景,逐步深入学习,发现古汉字“借”同“藉”。借因应理解为“藉因造景”。地与人皆有异宜,故要善于用因。由于借景纵贯构思、立意、布局和细部处理,所以,计成大师说:“夫借景,林园之最要者也。”其理论概括性极强,即“借景无由,触情俱是”。循此理法造园,当收因地制宜之功效。传统理法还必须伴随时代前进,我们以现代生活为内容,按自然与人文交融的“天人合一”总则行事,深感“从来多古意,可以赋新诗”。

我们借梧桐山仙女之传说正名,借不涸之山溪蓄水为湖,为增加水景变化在仙湖东侧设长岛,借植物园有药用植物内容和华南古代名园“九曜园”中有药洲一景,而且药洲也寓仙意,故名岛为“药洲”。岛首立汉白玉石坊,坊两面皆镌刻具有地域形胜特色和歌颂现代生活的景联。作者是已故去的汪雪楣先生。正面上联是“梧山园影葱笼在”,下联为“海浪肖声断续来”。背面上联为“一望尧天舜地”,下联是“四围水色山光”。“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名言要求景物形象极尽天然之趣,而内蕴寓教的人化意境。仙意为人们对美好理想的追求,把园内游览的环境装点得犹如向往中的仙境一样。梧桐山因其高峻而终年云雾缭绕、扑朔迷离,深山老林、溪声潺潺,本身已有几分仙意,加以巧施人工,使之形成与城嚣气氛相违的大反差。用山、水、石、路、建筑、植物等造景因素来表现人们追求的高尚品质。“莫道世上无仙,斯住世之瀛壶也。”

主环路通过湖区东南高处有长岗横出,路绕岗而迂回。人立岗上,上可仰观梧桐山巍峨入云石,下可俯览深圳水库碧波曲岸。人们因上仰山、下俯水而触情。于是我们按“宜亭斯亭”之理,安长亭于长岗山。重檐方亭后座,自亭伸出单檐廊,亭名“两宜亭”。额题“仰秀”、“俯虚”。因环境确定较大尺度,不但园内远近俯仰皆成景,而且从市内某些角度也可远览其势。

反映岭南地带性植物特征的棕搁科植物安排在湖区东南面低山上。低山西北为向湖倾斜的缓坡地。水边已有零星点缀,由水至山逐渐加密,在疏朗的缓坡草地上散植棕榈科乔木,取其枝叶潇洒、婆娑多姿。丛植则作为前置框景,造型上带棕榈科特色的“棕风阁”高踞山头,山下辅以“蓑亭”,都是借棕生景。临湖地面芦苇丛生、汀石星点,颇有一些乡情。此处又是渡船码头,因之景区名曰“芦汀乡渡”,岸上设供候船、休息的景观小筑,水亭“挹露亭”由汀石引上(图2)。

其北宽广的谷地上接山区,下临湖水,为湖区注目所在。谷地上竹、苇丛生,取“竹深留客”之意,取名“竹苇深处”作为湖区主景(图3)。借山为屏,引溪贯院,园廊出水,竹院合围,设置主要服务、餐饮和停留、休息的景点,远眺湖光山色,近挹药洲浮水。主建筑“竹苇深处”有“汩碧堂”和“远翠馆”交拥。“汩碧”影射从山溪分流穿院,“远翠”点出背山高大的竹林。分流后按“疏水若为无尽,断处安桥”的手法作石拱桥扼水面水口,故名“锁龙桥”,而恰成景点入口,临湖面布置带仙意的月牙廊。这里景色满目、应接不暇,实为“秀色堪餐”之境,取名“秀餐廊”。其向院内面作“尺幅窗”赏“无心画”。在廊中或坐或游,外眺波光,内挹竹石小品。廊尽端设“芳润亭”,山溪分流处跨水,这亭因为跨水之亭自然名为“枕流亭”。这是一个建筑组,大小兼有,高低参差地围合成一个水石庭院。

更北的一山谷呈“丫”字形,交会后向西延展为三面封闭的大壑,自成空间而且十分幽静,宜借以兴造盆景园,景点名“盎然清趣”。引上流水穿谷而下,向西汇入仙湖。山地造盆景园学习避暑山庄山区建筑“因山构室”之法,组成互为对景可合而为一体的园林建筑群,自然光线采光条件好的一面,布置树桩盆景展室名“缩龙成寸”。相对一面坡地作山水盆景展室,名曰“卷山勺水”(图4)。山谷的中锋位置作为精品展馆,取名“萃锦堂”。于是宾主有位、高下相属、穿岩径水,并以爬山廊串连,是一所山林气氛很浓的山地盆景园。

植物园有展览水生植物的内容,借仙湖东岸最北一条山谷曲折多变之因,采取分段截水于谷,形成不同水位、不同深度的水生植物展览区,并定名为“曲港汇芳”。

岸坡自成湿生、沼生植物的植床。又吸取河南省百泉在水中架窄石梁穿水游览之法,为在水边、水中尽情地游览和观赏水生植物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恰与隔山邻谷之山地盆景园情趣迥异。

仙湖南渡口已有“芦汀乡渡”,北面还要设一渡口。借北岸山势陡峭,小辟山脚,填伸平台借原址名“大山塘”而称为“山塘仙渡”(图5),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之意。各显身手,用不同手段达到同一目的还是有现实意义的。平台铺地便借八仙手持的器物为形。

为了增加仙湖水面的层次感、深远感和就地平衡一部分土方,决定在湖中设岛,以形成山环水、水环岛之势。湖中设岛,因云雾所得虚无飘渺感更可凭添仙意。鉴于水面的尺度不大而深度深,不宜抄袭“一池三山”制,可以少胜多地安置一个逶迤曲折的长岛低贴水面,位置居偏而引人注目,与周岸环境皆有协调和相互成景的关系。如前所述,借华南现存最早古代园林南唐时之“九曜园”,园中药洲园与植物园药用植物相关,可以展示华南特产药用植物,便造药洲山岛,形成蜿蜒回曲、尺度与环境相称并采取岸几与水平的低岸处理。建成后自水边观药洲,有若漂浮的仙山。主景区仙湖既成,围绕主景区上下左右,各借地宜造景,“景以境出”的理法避免了“千景一面”。

“山塘仙渡”和“曲港汇芳”间设一餐舫,“食在广州”反映这一带人民的生活特色。餐舫逆水湖泊而泊。舫分两体,母子相随。母舫两层,为营业空间,子舫为厨房。子舫居岸,母舫入水,舫之造型借民船气质,借航于山野间而称“野航”(图6)。

四、因地成景 组合成章

造园有布局,风景区也有布局,只是不同于造园多叨人力安排。风景区已具风景骨架,不是可以随意挪动的,顺其自然之理而成格局。仙湖是在梧桐山的环抱里造园,应据植物园分区内容和主要景点按因借之法选合宜的位置,使之各得其所。另一方面也要先立山水间架而后施润饰细作,只不过这里是以动不了的真山为主,因此,湖岛和微地形处理要循山脉之走向,务求顺应自然。溪流是真的,仙湖是人工的,而只要遵从“疏水之去由,察水之来历”便可以进行分流、汇集、改水形人为的艺术加工。最后将山水、建筑、园路、场地和植物山石等组合成一个整体,犹如文章一样,起、承、转、合,章法不谬。

img230

图2 芦汀乡渡立面图

(a)东立面;(b)南立面

img231

图3 竹苇深处西、南立面图

img232

图4 卷山勺水馆立面图

五、运心无尽 精益求精

仙湖初步建成并开放后,得到同行和广大游人的赞许(图7)。1992年春,邓小平同志和杨尚昆同志来视察时也称赞这里环境优美。植物园工作人员后来又委托我们完成其他单项设计。如原来在西岸松柏区制高点上只设计了个“听涛亭”,并未攀上顶峰,只是想象松林听涛罢了,总觉未尽人意。后来由植物园主任陈潭清和北林大深圳分院院长何昉陪同,冒着酷暑攀岩穿林。待登顶一观,近俯水库,曲岸绿水、港汊掩映,远眺市区,高楼广厦、绿树蓝天悉在眼底,极目远舒,顿开心境,自当借景发挥。故决定改亭为阁,景名“听涛挹爽阁”。因山势作南急北缓三层跌落的园林建筑组,主阁两层,下通陡岩,并出双廊合抱,亭、廊、台、阁、洞浑然一体,以人工之美入天然,气势恢弘而与山林环境相称。松柏区入口,本拟开山,出于保护自然山水资源,稍将入口南移退西,与两宜亭一明一晦,交相生辉。

img233

图5 山塘仙渡之南、北立面图

img234

图6 山塘野航之平、立面图

img235

图7 仙湖湖区总效果图

总之,这是一次学习、运用传统理法的设计实践。虽取得一些成绩,也出现过一些错误或缺点。为了交流学术,不顾浅陋,应约撰文,希望指正。

(本文内的图由白日新教授绘制。此文原载《中国园林》1997年第5期,此书编选时略有删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