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历史街区没落的两种主要形式

历史街区没落的两种主要形式

时间:2022-10-2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对应于历史街区各阶段的保护形式,自然也存在历史街区没落的主要方式。一是“衰退”,主要表现在建筑状况与社会环境的日益衰败;二是“窒息”,主要反映为经济功能与社会阶层的转变,往往是第三产业迅速增长,逐步取代居住区原有的优先地位。这意味着历史中心区被宣判死刑,面临着逐步衰败的命运,当地居民也无法摆脱贫困的生活。综上所述,第三产业的过度流入,使历史中心区有“窒息”的危险,最终导致衰败。

1.3.4 历史街区没落的两种主要形式——“衰退”与“窒息”

对应于历史街区各阶段的保护形式,自然也存在历史街区没落的主要方式。一是“衰退”(decay),主要表现在建筑状况与社会环境的日益衰败;二是“窒息”(asphyxia),主要反映为经济功能与社会阶层的转变,往往是第三产业迅速增长,逐步取代居住区原有的优先地位。

1)“衰退”的历史中心区

我们以经济、人口发展处于停滞状态的城镇或村庄为例,通常这些地区被称作处于“睡眠状态”(定义为经济疲软地区)。然而这些地区的衰败却不能阻止城市化的无限蔓延。

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过程中可以发现:新建筑或是“现代”建筑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因此年青一代乐于在市郊建造这类风格的建筑,同时建造全新的公共福利设施以满足现代的生活方式,因为他们是经济上的弱势群体,而市郊的土地价格也没有那么昂贵。此外,还有以下几种因素对选址造成直接影响:经济增长的愿望、社区活动集中化、对可达性和交通便利的强烈要求(城镇周边工业区的新厂房、公司总部、地方政府机关、商业区、大型超市等)。自发的发展趋势改变了历史中心区的传统地位,从而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败的命运。

虽然历史中心区的形态结构未发生改变,但衰败过程就如同逐渐干涸的小溪那样,往往持续很久。原因是:①出售的地产与住宅越来越多,居住在历史中心区的业主却越来越少,中心城区逐渐丧失活力;②老人、女人与丧失劳动力的人口比例增加;③出现社会阶层与职业的隔离现象,从事服务业人口比例增加,由于租金下调吸引了大量长期移居的工人。这些情形间接地反映了建筑缺乏维护、被低收入者占用的现象,“结果是不可避免的——人口素质下降、人口减少、购买力低下,收入的减少也就意味着住宅状况的恶化,住宅状况恶化也就意味着人口的减少。简而言之,恶性循环”。

如果城市发展政策认为当代城镇的发展仅限于新区,那必将带来灾难性的后果。这意味着历史中心区被宣判死刑,面临着逐步衰败的命运,当地居民也无法摆脱贫困的生活。

2)“窒息”的历史中心区

如果历史中心区仍承担着功能中心区的职责,并保持经济的快速增长,那情形就完全不同了。在这种情况下,造成的后果往往是第三产业迅速增长、逐步代替居住区原有的优先地位。

在城镇功能中占有较高比例的往往是居住、办公或商业。但是,由于过度占用闲置地区(庭院、花园等),原先的城市结构变得不甚重负。转变的过程往往是:首先使历史建筑处于隔离状态,然后以激进的方式建造新建筑——体量巨大、高容积率、高度缺乏控制,最后达到取代历史建筑的目的。由于地价的大幅上涨,虽然拆除费用也不低,但是仍兴起了大规模的重建运动(对于未来的买家而言,在项目全部结束后,每平方米的费用仍是可以接受的)。集中化现象逐渐形成一个新倾向,即每个街区只有一种功能。很多街区原先以居住为主,但在目前情况下显然第三产业更有利可图。因此居住功能被挤出历史中心区,人口大量从历史中心区迁出,然而由于活动仍集中在原地,在中心城区内常常出现白天拥挤、夜间闲置的现象,从而引起交通量的猛然增加。与此同时为了建造更多的道路与停车场,对中心城区的破坏也在进一步增强。

综上所述,第三产业的过度流入,使历史中心区有“窒息”的危险,最终导致衰败。在这方面,周庄可谓前景堪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