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靠山式窑居村落

靠山式窑居村落

时间:2022-10-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引发了靠山式窑居村落由线形形态结构向立体化散落格局的转化,其结果使村落形态更趋分散和混乱,严重影响了住区整体社会生活。靠山式窑居村落地处沟壑、交通闭塞,大多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且经济相对落后,当地人基本纯粹依赖农业生存,生活和发展受到巨大先天性限制,所以凡有条件的家庭或村落,均有向塬区迁移的意愿。

3.1.4 靠山式窑居村落

靠山式窑居村落与地坑窑居村落相似处于退化转型时期,但由于纯粹的靠山式窑居位于沟壑区,往往结合溪岸呈线形发展(这与住区建设必须依赖地形地势条件限制有非常直接的关系),且一般规模较小,所以其传统村落形态和现状村落形态均表现出个性化的一系列特征,其中主要反映为分散化趋势和向塬区迁移趋势(见图3.7)。

img63

图3.7 澄城县雷家洼乡靠山式窑居村落分布形态图

1)分散化趋势

早期,这种村落多将窑院建于沟底,尽量靠近溪水,以方便人畜饮用水。近年来由于机械打井、机械抽水的发展,使得靠山式窑居住区单纯依赖溪水的格局发生变化,导致许多家庭开始向沟壑半腰区的平台移动,主要考虑出入方便及离耕地较近。另一方面,随着靠山式窑居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大部分家庭脱贫,家庭具备了发展房居及独立式窑居的经济条件,宅院建设选点也不再受地形地势条件的限制。由此引发了靠山式窑居村落由线形形态结构向立体化散落格局的转化,其结果使村落形态更趋分散和混乱,严重影响了住区整体社会生活。

2)向塬区迁移趋势

靠山式窑居村落地处沟壑、交通闭塞,大多规模较小、布局分散且经济相对落后,当地人基本纯粹依赖农业生存,生活和发展受到巨大先天性限制,所以凡有条件的家庭或村落,均有向塬区迁移的意愿。另一方面,沟壑区生态环境脆弱农业产量低,尤其水土流失严重,结合国家退耕还林战略及山川秀美工程,该类地区应逐步向纯生态区方向发展,所以国家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推动“迁村并点”社会事业(据陕西电视新闻2001年3月报道,陕西省2001年计划搬迁农村人口10万人)。沟壑区独立式窑居住区的迁移有以下三种形式:

其一,以家庭为单位的自发迁移;

其二,以邻里为单位的有组织迁移;

其三,以自然村为单位的整体组织迁移(见图3.8)。

img64

图3.8 澄城县马家河村迁移到半沟壑区的17户新邻里远景及位置图

以澄城县冯塬镇山头村为例,该村辖9个自然村,1 000口人,分布在两条沟道中,村村不相连(见图3.9),设5个初级小学(见图3.10),针对现实,当地人总结了“七难”,即行路难、娶妻难、上学难、吃水难、致富难、生产难、信息难,所以,许多具备条件的家庭不断向邻近中心村或小城镇迁移,结果使其原有的乡村宅院长期空废,原有的村落逐步衰退,山头村于1999年实施了100户移民迁移工程。这是一种自发的现象,但客观上有助于西部大开发“退耕还林”战略的实施。

img65

图3.9 山头村原村落形态布局

img66

图3.10 山头村最大的一所小学只有一间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