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畲族戴家山民俗村落景区

畲族戴家山民俗村落景区

时间:2022-03-1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七节 历史遗迹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山地耕猎、辗转迁徙、抵抗压迫和维护祖国统一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值得研究、观赏的历史遗迹。重要的历史遗迹有凤凰山古墓、五通庙、漳浦蓝廷珍府第、惠明寺等。在畲族民间,凤凰山也是畲族同胞世代相传的祖居地和民族发祥地,在全国畲族同胞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这种特殊的家族现象,对于研究中国畲族历史,研究畲汉关系史和社会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历史遗迹_中国畲族

第七节 历史遗迹

畲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在长期的山地耕猎、辗转迁徙、抵抗压迫和维护祖国统一的过程中,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和值得研究、观赏的历史遗迹。重要的历史遗迹有凤凰山古墓、五通庙、漳浦蓝廷珍府第、惠明寺等。

一、凤凰山古墓

凤凰山位于广东省潮州市东北郊,是畲族的发祥地之一。据考证,唐代以前畲族先民就聚居在以广东的凤凰山为中心的粤、闽、赣交界一带。由于战乱、汉人的挤压和特殊的游耕狩猎方式,自元后期至明万历年间,凤凰山的畲族开始大规模向闽、浙一带迁徙,之后又辗转迁徙到周围各省,日渐形成目前的“大分散,小聚居”的格局。在畲族民间,凤凰山也是畲族同胞世代相传的祖居地和民族发祥地,在全国畲族同胞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

畲族人民世代相传的广东凤凰山有祖先龙麒(盘瓠王)的墓地,据一些学者的调查[18],传说中的古墓可能就座落于粤东第一高峰——海拔1497米的凤凰山脉主峰(大髻)东侧的石墩山,海拔约1200米处。古墓的建筑风格颇具特色,也颇为讲究,墓穴为平台掘进,垒土泥盖顶。正面为一无字墓碑,其顶端及左右两侧各有一块石碑。因年代久远,石碑中央及四沿皆斑驳陆离,无法辨认花纹和文字。每块石碑高64~77厘米,宽33~35厘米,石碑总宽180厘米,称铁券书型,与粤东、粤中汉族坟墓的造型有比较明显的区别,是宋代以前的风格。主墓坐东朝西,墓前平地呈三进式状,正面眺望但见倾泻而来的滔滔韩江水而不见其逝去,从墓茔的特色和规模仍可看出墓主生前的地位和子孙对他的尊重。古墓前后左右的地名如冠(髻)星顶、会(背)稽(阴)山、山羊石、七贤(太子)洞等,与畲族口头传说和族谱记载的畲族祖先的坟墓环境十分相似。

二、五通庙

五通庙又名“王爹庙”,位于福建省云霄县城北4公里的漳江右岸西林村。据《云霄厅志》记载:“查此庙石柱镌有盘、蓝、雷氏字样。……庙柱为蛮所舍,则建庙必在开屯之先,云霄宫庙唯此最古。”五通庙原建筑于清同治年间被毁,后于原址重建。重建后的五通庙占地约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700平方米,分前后两殿,抬梁式歇山顶,四周墙面有十余根浮柱,连接雕楣画梁讹桷及斗拱,承撑厚重宽长的屋顶,形制独特。相传“五通神”供奉的是射九日的畲家五兄弟,其中五弟功劳最大,在塑像中居中位,头戴王冠,三只眼睛,威风凛凛。

三、惠明寺

惠明寺位于景宁县敕木山亚峰惠明泉山上,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因惠明和尚而得名。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重建正殿,同治四年(1865年)造后堂及左右轩,今仅存山门、石道及两侧残墙,天井原正殿木门残破,1982年后重建。据传当年雷姓畲民的祖先雷太祖与惠明和尚一同迁徙到敕木山,惠明和尚传授畲民茶叶种植技术,此后寺中的和尚与畲民一起,将寺院周围的荒山开辟为茶园,所产茶叶品质优良,誉满全球的“金奖惠明茶”即产于此地。

四、蓝理牌楼

img13

康熙御文表彰蓝理的“勇壮简易”牌坊   摄影:郑燕萍

蓝理牌楼位于福建省漳州市华东路岳口街头,牌楼高10米,为三间五楼十二柱式。楼匾镌刻着康熙御书的“勇壮简易”“所向无前”,表达了康熙大帝对蓝理功绩的褒奖和肯定。匾额两边有青石雕饰的花卉、人物、狮兽等浮雕。蓝理(1647~ 1719年)是清初名将,在康熙二十年(1681年)攻打澎湖的战斗中,蓝理被炮弹击中腹部,腹破肠出,仍拖肠血战,大败郑氏刘国轩所部水师,为清朝统一台湾立下汗马功劳。蓝理曾任天津总兵、福建陆路提督等职。其事迹在《清史稿》《碑传集》《康熙起居注》《清圣祖实录》《重修天津府志》《台湾外记》等文献、史籍中均有记载。

五、蓝廷珍府第

蓝廷珍府第位于漳浦县湖西乡的顶坛村新城自然村,因府第新建于湖西顶坛,四周建筑犹如城墙环绕,故有“顶坛新城”“院城”之称。其是清朝福建水师提督蓝廷珍于康熙末修建,至雍正五年(1727年)落成的府第式城堡,也是江南水师提督、蓝廷珍之孙蓝元枚的故居。2001年1月,蓝廷珍府第被公布为福建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蓝廷珍府第规模庞大,布局严谨。建筑群坐西向东,府第前有360块条石砌成的宽阔广场,条石纵横交错,气派恢弘。主建筑台基勒脚为大面积花岗石,外墙面红砖、灰砖与白粉墙交相辉映,通面宽50米,纵深86米,占地4300多平方米。大门两侧立一对青石鼓,高1.5米,鼓面是麒麟、荷花、水草等精美浮雕。大门门柱镌刻一副楹联,赞颂蓝廷珍平定、治理台湾的历史功绩:复鹿耳于崇朝,韬略溪似管乐;定东都以七日,戍机可比孙吴。

整座建筑的特点是砖墙土墙承重的歇山桷搁檩与木穿斗构架相结合。值得一提的是,在府第建筑中建造土楼,在闽南民居中甚为罕见,也是蓝廷珍府第独特之处。土楼上的木结构于20世纪40年代焚于火,现主楼外墙仍完整矗立。第五落是后厢房,当中一间为敞厅,两端设后门,后厢房与左右厢房护厝连成一圈,围成一个大四合院,土楼居四合院之中,呈独特的“院城”形式,蔚为壮观。

蓝廷珍府第是闽南地区官家府第的杰作,也是研究闽台两地关系和蓝氏家族史的历史见证。府第规模宏大,布局对称,构思巧妙,工艺手段多样。府第内建造土楼,形成院城格局,体现了闽南地区当时的建筑艺术最高水平。

300多年前,漳浦蓝氏家族先后出现了蓝理、蓝廷珍、蓝鼎元、蓝元枚、蓝日宠、蓝瑶、蓝瑗等数十名以战功赫赫而身居要职的军事将领,对祖国统一台湾和台湾的早期开发、治理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蓝廷珍、蓝理、蓝元枚官居一品,被台湾文献委员会列为对台湾早期的开发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

蓝理、蓝廷珍和一代名吏、筹台宗匠蓝鼎元,史称“蓝氏三杰”,他们都是中国蓝氏家族的杰出代表。这种特殊的家族现象,对于研究中国畲族历史,研究畲汉关系史和社会学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瑞云寺

瑞云寺位于闽东福鼎市硖门畲族乡瑞云村,始建于后晋天福元年(942年),整个寺院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寺内保存有宋宣和年间石斛一只、清代寺碑一道,寺后有千年铁树和银杏各一株(为县文物保护单位)。

七、赤竹溪

赤竹溪庵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南阳镇南岭畲族村原汀(州)(新)罗古道上,始建于清乾隆元年(1736年)。现存有建庵时所立石碑两块,是当地现存最完整的古建筑之一。庵旁赤竹溪上原建有一座20多米长的屋桥,20世纪80年代初被洪水所毁,今被石拱桥所取代。村中信众一般认为赤竹溪庵所奉主神是天上圣母,然而据村中长者介绍,赤竹溪所奉天上圣母与村中建于民国年间的天后宫所奉天上圣母是不同的。天后宫的天上圣母是妈祖基本没有疑问,赤竹溪的天上圣母是妈祖还是陈太后仍需进一步考证。[19]原因之一是赤竹溪庵过去一直有供奉闽西山区畲族、客家普遍信仰的送子神“吉祥菩萨”(又称“吉祥哥”)神像,这与有“妇幼保护神”之称的“临水陈太后”的神职功能似乎更为接近。

img14

南岭赤竹溪庵   摄影:钟伯炘

八、观音亭

观音亭也称“官路亭”“半岭亭”,位于福建省霞浦县水门畲族乡半岭村,始建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为四进三开木石结构建筑,面积640平方米,亭内有六根石柱,均镌刻有禅联,佛座为石砌莲花式;亭外竖有明清碑刻15块。观音亭北依山建有一座长118米、高5.4米的古堡寨,东边寨门门楣刻有“观音亭寨”四个大字。相传从明代开始,每年元宵、重阳节畲族村民就聚此盘歌,渐成风习,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注释】

[1]陈元光:《请建州县表》,转引自清嘉庆《云霄厅志》,卷一七,《艺文》。

[2]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二七册,《广东上·博罗县》。

[3]李调元:《南越笔记》,卷七《畲人》。

[4]熊人杰:《南荣集》卷十二,《防菁民议上》。

[5]清同治《兴化府志》,卷十二。

[6]卢建其、张君宾:《宁德县志》卷一,《舆地志5物产》。

[7]《广东通志》,卷三三○。

[8]熊人霖:《南荣集》,卷一二,《防菁民议上》。

[9]《兴化府志》清同治版,卷一二。

[10]卢建其、张君宾:《宁德县志》,卷一,《舆地志·物产》。

[11]徐友梧:《霞浦县志》,卷一一,《物产志》。

[12](清)朱珪修、李拔纂:《福宁府志》卷一二,《食货志·物产》。

[13]周杰:《景宁县志》卷十二,《附畲民》,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

[14]李拔:《汀州府志》重刊本,卷四五,《丛谈附》,清同治六年(1867年)。

[15]《建阳县志》,卷二,《舆地志附畲民风俗》,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

[16](清)周荣椿:《处州府志》,卷三○,《艺文志下·诗篇》,光绪三年刊本。

[17]庄晚芳等:《中国名茶》,浙江人民出版社,1979年。

[18]雷楠:《畲族祖墓》,《潮州日报》,2008年1月23日第C03版。

[19]钟伯清:《中国民间信仰的基本形态》,《福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5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