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时间:2022-10-1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铸铁中的碳除少量固溶于基体中外,主要以化合态的渗碳体和游离态的石墨两种形式存在。铸铁中的碳原子析出形成石墨的过程称为石墨化。铸铁中的碳和硅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3%的硅相当于1%碳的作用。此外,铝、铜、镍、钴等元素对石墨化也有促进作用,而硫、锰、铬、钨、钼、钒等元素则阻碍石墨化。铸件冷却缓慢,有利于碳原子的充分扩散,结晶将按Fe-G相图进行,因而促进石墨化。

5.5.1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1.Fe–Fe3C和Fe–G(石墨)双重相图

铸铁中的碳除少量固溶于基体中外,主要以化合态的渗碳体(Fe3C)和游离态的石墨(G)两种形式存在。石墨是碳的单质态之一,其强度、塑性和韧性都几乎为零。渗碳体是亚稳相,在一定条件下将发生分解:Fe3C→3Fe+C,形成游离态石墨。因此,铁碳合金实际上存在两个相图,即Fe–Fe3C相图和Fe–G相图,这两个相图几乎重合,只是E、C、S点的成分和温度稍有变化,如图5-31所示,图中虚线为Fe–G系相图。根据条件不同,铁碳合金可全部或部分按其中一种相图结晶。

2.铸铁的石墨化过程

铸铁中的石墨可以在结晶过程中直接析出,也可以由渗碳体加热时分解得到。铸铁中的碳原子析出形成石墨的过程称为石墨化。

铸铁的石墨化过程分为两个阶段,在P'S'K'线以上发生的石墨化称为第一阶段石墨化,包括结晶时一次石墨、二次石墨、共晶石墨的析出和加热时一次渗碳体、二次渗碳体及共晶渗碳体的分解;在P'S'K'线以下发生的石墨化称为第二阶段石墨化,包括冷却时共析石墨的析出和加热时共析渗碳体的分解。

img140

图5-31 铁碳合金的双重相图

石墨化程度不同,所得到的铸铁类型和组织也不同,如表5-6所示。

表5-6 铸铁的石墨化程度与其组织之间的关系(以共晶铸铁为例)

img141

3.影响石墨化的因素

研究表明,铸铁的化学成分和结晶时的冷却速度是影响石墨化的主要因素。

(1)化学成分的影响

铸铁中的碳和硅是强烈促进石墨化的元素,3%的硅相当于1%碳的作用。碳、硅含量过低,易出现白口组织,力学性能和铸造性能变差;碳、硅含量过高,会使石墨数量多且粗大,基体内铁素体量增多,降低铸件的性能和质量。因此,铸铁中的碳、硅含量一般控制在下列范围:2.5%~4.0%C,1.0%~3.0%Si。磷虽然可促进石墨化,但其含量高时易在晶界上形成硬而脆的磷共晶,降低铸铁的强度,只有耐磨铸铁中磷含量偏高(达0.3%以上)。此外,铝、铜、镍、钴等元素对石墨化也有促进作用,而硫、锰、铬、钨、钼、钒等元素则阻碍石墨化。

(2)冷却速度的影响

铸件冷却缓慢,有利于碳原子的充分扩散,结晶将按Fe-G相图进行,因而促进石墨化。而快冷时由于过冷度大,结晶将按Fe–Fe3C相图进行,不利于石墨化。

图5-32为在一般砂型铸造条件下,铸件壁厚和碳硅含量对其组织的影响。

img142

图5-32 铸件壁厚和碳硅含量对铸铁组织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