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一个子宫,两只环”引起的思考

“一个子宫,两只环”引起的思考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个子宫,两只环”引起的思考蓝旭燕近日,邹女士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放了两次环,却取了三次环,也亲眼见到了取出的三只环。2个月后李女士体检,妇科B超发现另一只 “O”型宫内节育器。“一个子宫,两只环”现象的出现,给广大的医务人员和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敲响了警钟,无论是“三查”的简单操作,还是难度相对较高的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的开展,都与执行者的技术和责任心紧密相关。
“一个子宫,两只环”引起的思考_人口科学发展论:低生育水平下的人口计划生育研究

“一个子宫,两只环”引起的思考

蓝旭燕

近日,邹女士百思不得其解,自己放了两次环(即宫内节育器,俗称环),却取了三次环,也亲眼见到了取出的三只环。邹女士蒙了!

与邹女士有相同遭遇的育龄妇女指导站每年都会遇到4、5例。出现这种特殊情况大致有以下几种原因:

1.产妇剖宫产时已经放置了宫内节育器,产后6个月后又去当地计生部门施行了放置宫内节育器术。

患者张女士就属这种情况。她于11年前剖宫产生育第一胎,剖宫产术后6个月施行了放置宫内节育器术。第一个孩子五岁后,按计划生育政策准予生育第二胎,在计生站顺利取出了一只“O”型节育器。术后恢复良好。但此后一直未孕。2009年因月经过多就诊,发现宫腔内有一只宫内节育器,环位正常。当地计生部门通过询问相关病史及查阅当时剖宫产时的手术记录,证实剖宫产时放置了一只宫内节育器。

2.既往有带环妊娠史,流产或引产后又采取了放环避孕措施。

患者李女士放环5年后,意外妊娠4个月,行引产手术后3个月本人主动去医疗机构放置了宫内节育器。后因绝经施行了取出宫内节育器术,取出的一只“O”型环。2个月后李女士体检,妇科B超发现另一只 “O”型宫内节育器。医生通过详细询问病史,推测李女士意外妊娠时是带环妊娠,且引产后环未排出子宫。李女士顺利进行了第二次取出宫内节育器术。

3.放环育龄妇女B超检查发现宫腔内无环,行第二次放环手术。

患者叶女士在1995年乡镇常规“三查”中,未查出环。在乡计生站施行了第二次放置宫内节育器术。后因月经不调,经量增多,至县计生站就诊取环。术前B超检查发现宫内有两宫内节育器,均为“O型”环,其中一“O”型环已下移至宫口。

本文开头邹女士的情况我们推测可能是当年邹女士放环后出现阴道出血多、腹痛等不适,体检及辅助检查未发现节育器及妇科异常,考虑是思想因素引起,曾经采用暗示疗法,施行过假取环手术。

邹女士所在村的育龄妇女卡上有第一次明确的放环记录记载,但没有相关取环的记载。根据她自己回忆,第一次放环后因阴道出血多十余天,而施行了取环手术。这与我们的推测基本一致。

采用放置宫内节育器避孕是我国育龄妇女首选的避孕措施。我国目前有一半以上的育龄妇女放置了宫内节育器。随着放置宫内节育器人数、次数的增加以及时间跨度增加,多少会出现一些“一个子宫,两只环”的特殊病例。病例虽不多,但值得我们深思,也应该引起有关医疗单位,特别是从事临床计划生育工作的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广大的医务工作者在提高自己医疗水平,加强自己工作责任心的基础上应该做到:第一,详细询问相关病史;第二,放(取)宫内节育器前常规行妇科B超检查,有条件的医疗单位取出宫内节育器后再次行妇科B超检查,最大限度防止上述事件的发生;第三,不使用暗示疗法。此方法在乡镇开展计划生育手术的初期有所使用,目前已经基本上不用;第四,完善手术记录,建立健全手术记录及登记的档案管理工作,以便查阅。

同时,也对广大放置宫内节育器的妇女提几点建议:第一,对医生不要隐瞒病史(如既往有放置或取出宫内节育器史;或带环妊娠、意外妊娠史以及脱环等病史);第二,剖宫产出院时一定要问清楚自己有没有落实避孕措施,是哪种避孕措施;第三,每年“三查”检查时,一定要充盈膀胱再行B超检查。检查出环情有变化的主动到上级计生部门或医院再次检查,以便确诊;第四,保存好相关病历,为下次就诊提供方便。

“一个子宫,两只环”现象的出现,给广大的医务人员和从事计划生育工作的相关人员敲响了警钟,无论是“三查”的简单操作,还是难度相对较高的计划生育四项手术的开展,都与执行者的技术和责任心紧密相关。另外特别要指出的是基层的医疗单位和计生站,B超等硬件设施都还很落后,无形当中给 “三查”增加了难度和降低了准确率。本人希望加强基层医疗单位、计生站的硬件建设,进一步提升医疗人员的责任心,确确实实保护好广大妇女的身体和身心的健康。

(作者工作单位:武义县计划生育宣传技术指导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