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1.1电子数据交换概述

1.1电子数据交换概述

时间:2022-10-15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日本是亚洲最早引入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国家。然而由于EDI电子数据交换建立在功能单一的专用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当时网络技术的局限性和成本过高等因素限制了EDI电子数据交换应用的发展,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经过几十年商业实践的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至今仍广泛使用。

1.1 电子数据交换概述

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人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手段来共享信息资源、简化贸易程序、促进商务活动、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益和效率。从电报、传真、EDI电子数据交换到始于20世纪90年代的基于Internet的电子数据交换,以及目前集RFID技术、无线通信技术、网络技术于一体的流通领域物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研究,清晰地显示出人们利用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活动轨迹。

早期的电子数据交换只是贸易双方使用相互约定的协议、非结构化的数据在计算机上进行简单的数据传输,需要人工介入操作,不能满足快速发展的国际贸易的需求。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带动了电子数据交换技术不断向更高层次的发展和应用,出现了使用在电信基本网络基础上的增值网络(VAN)交换贸易参与方相关业务信息的电子数据交换,即EDI电子数据交换。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TC154和联合国电子商务促进中心(UN/CEFACT)制定了一整套用于EDI电子数据交换的数据标准、格式标准和实施指南。全球商业流通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货品编码协会(GS1)在UN/CEFACT标准的基础上制定了全球商业流通领域EDI电子数据交换标准化实施和解决方案。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贸易方式,贸易参与方间传输结构化、标准化的文件,数据从计算机到计算机自动传输,无须人工操作,自动处理和交换。出现了“零库存”和“无纸贸易”等供应链管理(SCM)的新理念,极大地提高了供应链的效率和效益。

美国是最早应用EDI的国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美国运输行业开始使用EDI方式在计算机间传递业务文件。从1992年开始,美国海关宣布全部采用EDI方式处理业务。如果不采用EDI方式,清关手续将被推迟办理。1997年美国政府采用EDI方式进行政府采购。

日本是亚洲最早引入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国家。主要在零售业、制造业、国际贸易和运输等领域的采购、订货、报关、结算、销售、交货等方面应用EDI电子数据交换。

我国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应用始于20世纪90年代,主要在我国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国际贸易、交通运输、商业流通等领域应用,主要应用是电子报关、电子报检、电子订货系统、运输电子单证系统、商业信息系统。

全球商业流通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货品编码协会(GS1)是全球推广EDI电子数据交换应用较早的组织,也是应用最成功的组织。GS1具有全球性的系统成员组织,它开发的EANCOM(商业流通领域EDI电子数据交换规范)与UN/EDIFACT相兼容,EANCOM报文是UN/EDIFACT报文(UNSM)的子集,是UN/EDIFACT(UN/CEFACT的EDI国际标准)在商业流通领域应用的实施指南。EANCOM广泛地应用于全球商业流通领域,对全球商业流通领域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GS1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的特点是自动识别技术与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相结合,自动识别、采集印在产品上的条码标签或货物上的物流条码标签,识读器自动读出条码符号所含的数字,数据自动输入计算机,物流和信息流同步,数据被各参与方信息化系统共享,进入计算机辅助订货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自动收、发货处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自动补货系统,实现商业自动化处理。

全球商业流通领域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典型应用包括电子产品目录、高效消费者反映(ECR)和协作计划、预测和补货(CPFR)、供应商管理库存(VM I)等。应用的典型特点是通过对商品条码扫描,采集数据,采用EDI的方式传输数据,零售商和供应商共享POS扫描数据,通过基于EDI的计算机辅助订货系统、订单管理系统、自动收、发货处理系统、销售管理系统、库存管理系统、自动补货系统,快速反映市场信息,减少缺货、库存,提高订货的准确性。在行业中为贸易伙伴节约成本、疏通贸易渠道、准确把握消费者需求,为消费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然而由于EDI电子数据交换建立在功能单一的专用软硬件设施的基础上,当时网络技术的局限性和成本过高等因素限制了EDI电子数据交换应用的发展,使得许多中小企业望而却步。但是,EDI电子数据交换对于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向前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它改变了人们经营模式的传统理念,提供了定义贸易商务语义的实践经验,规范了业务过程和贸易数据基础信息,为后续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几十年商业实践的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至今仍广泛使用。只是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创新,伴随着人们对数字经济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认识的逐步深入,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基于专用增值网电子数据交换向基于Internet的应用集成过渡,从EDI电子数据交换向基于XML标记语言的电子数据交换过渡(见图1-1)。

img2

图1-1 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演变

20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全球化、Internet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突破性的发展,网络化和全球化形成了价格便宜和连通全世界的电子信息传输通道,建立在EDI电子数据交换技术标准和经验之上,充分利用XML标记语言灵活性的依托Internet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应运而生。Internet模式的电子数据交换是指利用互联网、服务器体系结构和软件系统进行电子数据交换,互联网为电子数据交换提供了公共信息平台,将供应链上的各参与方连接在一起,彼此成为战略伙伴关系,共享信息资源,信息可以实时交换,系统用户范围扩大,用户使用简易,便于应用开发。尤其是对于中小型企业,不用购买和维护EDI软件,不用开发EDI应用程序接口(API),只需利用浏览软件即可应用和访问。

在Internet上使用XML标记语言描述信息的电子数据交换避免了不同协议、平台和结构带来的不便,各种协议、平台转换成公共语言XML,通过互联网把用户及其应用程序有效地连接了起来,实现信息交换自动化和集成化。为此,联合国电子商务促进中心(United Nations/Center for Trade Facilitation and Electronic Business,UN/CEFACT)及推进结构化信息标准组织(Organiz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tructural Information Standards,OASIS)共同制定了一套国际上一致认可的、由通用的XML语法和结构化文件组成的技术规范(ebXML)。

ebXML汲取了EDI(电子数据交换)的实践经验,参考了IETF(互联网工程任务组)、ISO(国际标准化组织)、IEEE(电子电工协会)、IEC(国际电工委员会)和OMG(对象管理组织)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标准和规范,伴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为企业使用互联网进行电子数据交换提供了开放的、跨行业的、可互操作的技术架构

ebXML的目标是开发一个以开放的XML标准为基础的电子商务基础架构,建立全球统一的电子交易集市,为所有企业进入电子商务扫清障碍,简化贸易程序。ebXML技术规范为电子商务定义了一个架构,通过架构可以建立协调一致的、有极强互操作能力的服务和组件,在全球电子交易集市中实现无缝集成。

20世纪90年代末期,GS1系统就开始对基于ebXML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进行研究,GS1 ebXML解决方案方向上与W3C和UN/CEFACT一致,同时充分利用其自身全球通用商业语言的特点,形成了GS1系统完整的ebXML方法学和GS1 ebXML B2B电子商务实施方案。

GS1 ebXML标准化解决方案根据W3C XML规范和UN/CEFACT ebXML的UMM方法学,把其实际的业务过程和ebXML语法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制定了一套由商务应用驱动的ebXML整合标准,并建立了GSMP(全球标准管理程序),针对ebXML标准实施建立GSMP网上维护机制,进行全球标准的制定和全球动态维护。GS1 ebXML实施方案的内容包括: GS1建模方法学、GS1核心组件方法学、GS1 XML设计规则及GS1 XML传输架构。

GS1 ebXML电子数据交换典型的应用包括ebXML商业报文标准(BMS)、高效消费者反映(ECR)和协作计划、预测和补货实施指南(CPFR)、全球数据同步网络(GDSN)等。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出现了集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通信技术、自动识别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物联网进行电子数据交换的新技术,如图1-2所示,其原理是:把产品信息嵌入电子标签芯片中,通过射频识别,利用网络,实现整个供应链中产品的实时跟踪与信息的自动交换和共享,从产品的生产、销售直至最终用户,整个供应链的信息透明,产品信息实时准确地反映在贸易参与方的信息系统中,准确的信息流使供应链的各个环节、各个节点都可受益,这将极大提升供应链的效率,增强企业竞争优势。自动识别技术和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的高速发展对信息产业、电子商务、经贸乃至整个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img3

图1-2 物联网在供应链的应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