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1)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法。通过专家访谈、入户调查等形式充分了解参与调查地区居民、水产养殖户、水产品销售业户、生产加工企业及各级主管部门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的认知,了解他们对质量安全水产品的生产、销售和消费的意愿。选择典型地区进行比较分析,确定不同的管理体系模式、不同的消费群体、不同的养殖和生产工艺流程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2)对比分析法。在总结日本、韩国、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水产品安全质量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归纳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的一般规律。通过对不同模式的对比剖析,为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3)博弈分析法。运用交易成本理论、收益分析法和消费者支付意愿与生产者生产意愿的博弈分析,以及成本投入与产出比较分析。以博弈论分析消费者、生产者、销售者和政府部门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成本、销售价格、生态环境、生产工艺、企业声誉和经济收益的诉求与选择,探索能够实现消费者、生产者、销售者、政府部门等多方共赢的管理模式。
(4)系统学方法。对不同类型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进行科学分析,对影响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人员素质、环境状况、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社会文化发展水平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学理论建立模型,创新建立覆盖水产品供应链全过程的监管模式。
二、技术路线
本研究采用实地调查与理论模型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政策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在文献研究中,通过有针对性的搜集资料,全面系统地了解本选题的国内外研究进展。选择北京、湛江、福州、青岛、潍坊、荣成等地典型的水产品产业集聚区进行实地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深入分析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现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和关键环节,在此基础上运用系统学理论和农业经济理论建立了研究框架。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水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的管理体制机制新模式。
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先后三次参加了国家质检总局和山东省委、省政府联合举办的综合管理专题学术研讨会和现场会议(潍坊会议、威海会议和济南会议),认真学习了有关会议资料,征询了专家及地方相关主管部门对本选题研究的意见,希望可以对有关主管部门起到决策参考作用。
本研究的技术路线如图1-1所示。
图1-1 技术路线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