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化与支出范围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化与支出范围

时间:2022-03-1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一旦从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向低的支出水平运作,必然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甚至会产生政治动荡。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化,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将社会保障水平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使之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化与支出范围_社会保障概论

5.1.3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化与支出范围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化是各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保障水平过高过低都不利于经济社会的发展。例如一些西方国家(以英国、瑞典、丹麦、芬兰作为国家福利型社会保障模式的国家为代表)社会保障项目很全面,保障水平也很高,基本上社会保障支出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以上。如此高的社会保障支出,使一些民众不劳动也能过上较好的生活,客观上助长了国民的惰性,影响了国家的竞争力。一旦从高社会保障支出水平向低的支出水平运作,必然引起社会的强烈关注,甚至会产生政治动荡。随着人口的发展越来越老龄化,需支付的养老金数额越来越大,必然将使城镇企业人员的退休金很低,农村居民的养老金更是杯水车薪,资金缺口大。据测算,当前仅养老、医疗、失业三方面的社会保障基金的支付缺口每年大约在700亿元,政府不堪重负。事实上,完全依靠政府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能的。这样社会保障只能在低层次上运行,水平过低,不能解决国民面临的各种现实风险。

社会保障水平的适度化,就是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状况,将社会保障水平控制在一个适当的范围内,使之与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适度的社会保障水平既能维持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又能激励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对社会的责任感,推动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地发展。

如何衡量社会保障的某一水平是否适度?这是一个较为复杂的问题。可以说,各个层次的民众对其的评价是不同的,这是国家各阶层的经济地位不同,对它的要求也就不同,需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具体的分析判断。就政府管理阶层而言,一般来说,应从以下几点来衡量、评价社会保障水平是否适度:

第一,社会保障制度是否能够保证公民的基本生活水平,能激励公民积极参与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第二,社会保障的支出是否与经济、社会发展及相关各方面的承受能力相适应;第三,社会保障制度是否能够保证社会稳定,是否有利于社会公平。保障结构是否与国民经济产业布局相适应;第四,社会保障制度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民素质、促进社会进步

社会保障的支出范围,世界各国的社会保障的支出范围主要包括三大领域:(1)面向社会贫困群体或低收入者的社会救助;(2)面向劳动民众的社会保险;(3)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福利。这三者建构了一个由低层次到高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的最低层次是社会救助,保障的对象是贫困者,保障水平维持了最基本的生活;较高层次是社会保险,保障的对象是广大“劳动者”,保障水平是劳动者因失去劳动能力或失业无工资收入的情况下,仍能过上正常生活;最高层次是社会福利,保障的对象是“全体公民”,保障的水平是增进公民的生活福利。一般而言,社会保障的层次低,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对象分布较窄;社会保障的层次高,享受社会保障待遇的对象分布广[2]

上述三大保障领域,国际上的社会保障支出通常划分为五个方面:①养老、残障、死亡;②疾病、生育、医疗护理;③失业;④家庭津贴;⑤工伤及其他社会救助[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