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资源卫星应用前景广阔

资源卫星应用前景广阔

时间:2022-10-13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地球资源卫星的出现和应用是从1972年7月23日,美国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开始的。我国在1999年10月14日,资源1号卫星“01号星”成功发射升空。比如说森林、草场发生病虫害,隐伏的火源,可提前一个多星期发现,这样就可提前采取防止和抢救措施。从地球资源卫星照片上可以发现地壳上的许多断裂系统,推测深部隐伏的地质构造。有关部门对黄河凌汛先后进行了4次监测,都是利用下午两点的极轨气象卫星的数据。

九、资源卫星应用前景广阔

地球资源卫星的出现和应用是从1972年7月23日,美国发射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开始的。1977年前苏联也发射了一颗地球资源及海洋勘测卫星。我国在1999年10月14日,资源1号卫星“01号星”成功发射升空。2003年10月21日,资源1号卫星“02号星”发射升空。我国的这两颗资源卫星投入应用运行,创造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应用范围覆盖了我国农、林、水、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众多领域。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向有关部门提供了大量数据,相当于覆盖我国全部国土8遍之多,成功获取并进行相关处理的图像已覆盖我国99%以上,极小部分是因云雾影响尚待解决。

从长江口崇明岛的一张彩色卫星照片(CCD4.3.2波段彩色合成图)可清楚看到长江入海航道分为南北两支,利用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提供的数据,由华东师范大学做出了1∶45万比例尺的长江口的水下地形图、泥沙扩散图、河势图。这对我国利用和改造长江口航道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从资源卫星数据制作的“由北疆看天山——CCD三维图像”、“新疆火焰山假彩色合成图”让你身临其境,“山东东营郊区的养殖池与农田分布图”把机耕道、小灌溉渠道都看得一清二楚。在资源勘测和保护方面的作用就更神奇了。一幅地球资源卫星照片所拍摄的地面面积可达3.4万平方千米,相当于一个海南岛那么大,这些资料取得周期短,资料积累快。因为它快,不仅能及时地反映客观现象,还可以用来对比分析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时监测和发现各种自然现象的异常和变化规律,能够赢得预测预报的时间。这就为大面积勘测、检矿、找水以及加速荒地、森林、水利、地热资源的调查和保护,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比如说森林、草场发生病虫害,隐伏的火源,可提前一个多星期发现,这样就可提前采取防止和抢救措施。

从地球资源卫星照片上可以发现地壳上的许多断裂系统,推测深部隐伏的地质构造。为地震分析、海啸发生等提供直观依据。卫星照片不仅弥补了地面观测信息的不足,而且经它提供的多元化的更丰富和更准确的信息,提高了信息的全局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环境监测、水利建设与维护方面,因资源卫星能查览九州,监测动态变化,特别适用于监测江河湖海和大气污染及其变化。它可提供大量水利信息,包括江河流域的经济、生态环境、气候气象信息。例如,汛情旱情、水量水质、水环境、水库水坝工程等重要信息。为防洪抗旱斗争和水资源综合利用管理服务,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这种服务,信息处理快速、可视。再加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可视程度更高,快速直观,增强了决策的支持力度。

有关部门利用极轨气象卫星数据,对凌汛发生、发展过程进行动态监测,及时向防汛领导部门提供了卫星监测图像和数据,为战胜凌汛作出了贡献。

卫星为什么能够监测凌汛呢?其根据是不同地物的光谱响应特征不同。在近红外波段,洁净水体的反射率远比土壤和植被的反射率低,所以在卫星图像上可以很容易地区分水体和非水体的界限。像黄河这样泥沙含量较高的水体,其反射率的最大值移向可见光波段,但仍比土壤和植被低。这样,在卫星图像上就能够将发生凌汛的地点及其区域判读出来,进而可以根据像元数估算淹没范围和面积。

有关部门对黄河凌汛先后进行了4次监测,都是利用下午两点的极轨气象卫星的数据。这些数据分别属于可见光、近红外、热红外3个波段。利用计算机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按照红、绿、蓝通道制成三通道假彩色合成图像,并在图像上判定水淹区域和测算水淹面积。然后把监测结果图像和统计图表报告防汛领导部门,用来指挥抗灾。

资源卫星在外交、公安、安全保障及航运方面更是大显神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