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校本教研课题应该来源于学生_广阔深处_新课程

校本教研课题应该来源于学生_广阔深处_新课程

时间:2022-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校本教研课题应该来源于学生_广阔深处_新课程拜读2005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上《先有“选题”还是先有“问题”?》的文章,我们认为应该是先有问题后有选题(课题)。下面以三个校本教研课题为例说明我们的做法。(二)课题形成的出发点我们的调查发现,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地区,大约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到中学阶段就几乎没有了学习能力,成了所谓的“差生”,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差

校本教研课题应该来源于学生_广阔深处_新课程

拜读2005年10月11日《中国教育报》上《先有“选题”还是先有“问题”?》的文章,我们认为应该是先有问题后有选题(课题)。但是校本教研的课题从哪里来呢?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没有学生也就没有学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和最高宗旨就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但是教育理论家不可能提出一条适合所有一线教师的具体实施方法,这就必须由广大一线教师来研究落实,必须由一线教师结合本地区、本学校、本班级、本学科的具体情况,通过校本教研的形式和方法来确定适用于自己学校、自己班级的教育方法。

如何找到这个好的教育方法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师俯下身倾听学生的声音,了解学生的合理要求,了解学生的正常需要,近五年来我们每年都从学生的上千封(总计已经超过1万封)来信中,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学生来信,这些来信反映的问题和现象是我们学校、乃至现阶段中国中小学存在的普遍现象和问题,本着“只对现象不对人”的宗旨,我们把教师和学生的姓名隐去后,原封不动地把这些信件的其余内容交给全体教师学习、讨论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教育对策,以此作为学校校本教研的课题。下面以三个校本教研课题为例说明我们的做法。

一、研究课题之一

(一)课题形成的背景(www.guayunfan.com)

学生来信之一:老师,我要说,我们的压力太大,负担太重了。我们每天的生活就是:上课——做英语作业——上课。难道我们中学生的生活就应该是这样吗?为什么竟把我们搞得如此沉重?老师呀,您可知道,生活的色彩并不是蓝色的忧郁,不是黄褐色的孤独,更不是雪白色的单调、苍白,它应该有歌声,应该有鸟语花香,应该是绿草、轻风……,总之,生活不能没有阳光,不能没有色彩。老师,您说对吗?您说“要在榜上拿名次”,而我却要说:“榜上无名次,脚下却有路。”

学生来信之二:×××在我心目中是一位爱考试的教师,每两个星期我们都会考试一次,而考试的成绩并不理想。就是因为每当老师宣布要考试时,同学们的心情并不是开心,相反地而多了几分忧愁,只知道如何在测试的时候多抄几分,以免老师发脾气。我认为考试的确是一种验测的好办法,但如果经常考,不但考不出个所以然来,反而会弄巧成拙,一次不及一次,测验同学们基础的方式不是只有考试一种而已,比如说:听写,做一些有关的听力训练,作业都是对我们获益匪浅的。我想对您说:“考试是会给同学们带来很大的压力的,对同学不是很有益的”。

学生来信之三:教师,我希望您少布置家庭作业,让我们的娱乐活动可以更有趣、丰富多彩,虽然我知道您是为我们好,可我们也要休息,我们并不是“铁人”。

(二)课题形成的出发点

我们每年收到的学生来信,百分之百地提到了课业负担过重,学生都有无所适从的感觉。沉重的课业负担与压力常常使我们的学生感到疲惫不堪,也使广大教师苦不堪言,其实减轻学生的负担也就是减轻教师自身的负担,把学生和教师从沉重的心理、生理负担中都解脱出来,不是光靠行政命令就可以实现的,它更需要教师提高课题教学效率,在新课程改革的路上,作为教师,这个问题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

(三)由此形成的研究课题

在应试环境还没有破除的情况下,如何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呢?

二、研究课题之二

(一)课题产生的背景

来信之四:您排位不是按个头的高矮,而是以分数为标准,分数高的排在前面,分数低的排在后面,这也许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是,老师,您排好队以后,发觉了没有?这多么像封建社会的“金字塔”或者“等级制”啊!成绩好的高高在上,成绩差的被压在塔底。悲观、忧愁笼罩着我们,我们哪有心思去学习!您或许会说,您有意用这种方法来激发我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是多么错误的想法啊!我们周围差生一片,一个小小的问题就会被困住,这样,又如何调动积极性呢?我们的确努力了,就像登山者一样吃力地沿着这座“金字塔”向上爬,它是那样的陡,那样的险,爬呀爬,我们爬得好累啊!我们多么需要帮助呀,哪怕有一根拐杖也好啊!然而,四周寂寥无声。老师,我们这些比较差的学生,虽然成绩有些差,可我们每一个都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我们也都想学好,和那些学习好的同学一样,我们也想考上大学,但我们需要帮助、理解与尊重,特别是您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都有一颗很强的自尊心。“一个人可以被别人爱也可以被别人恨,但绝不能被人看不起。”您实在太偏心优生了,即使有时我们得了高分,您却说我是抄袭别人的。您使我更孤独、更自卑、更自暴自弃了!

来信之五:您对我们来说是多么的陌生啊!这几年来,除了上课外,我们师生在一起很少讲话,老师,我想对您说,一个差等生需要的不只是老师简单在本子上写“A与A+”之类的东西,真正需要的是您的鼓励呀!您不知道吗?您每天都得批改一大堆作业,的确十分辛苦,我们的作业或考卷有时竟出现对的打错,错的打对的现象,可是我翻开您认为的那几个“尖子”的作业本或考卷时,却发现他们哪怕有一点点微不足道的错误您也详细地指出并改过来,上课提问时我们只得耐心地默默地静坐着,听着您提那几个叫腻的名字,老师您的眼里,也该有我们才对呀!

来信之六:在人生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委屈,那时你最想干什么?找位知心人,向他诉说你的忧愁,今天,我就把心里话告诉您。老师,您知道吗?当您把卷子发下来时,我的心有一种感觉——恨,我在那一刹那,恨不能冲出教室,奔向教导处,您为什么没有改别的卷子,我的泪珠顿时一涌而出,但是我还是控制了它的继续膨胀,在下一节的语文课中,我带着沉重而又憎恨的心情听讲。您知道吗?我从来没这种感觉,我感觉到我受到侮辱,我第一次尝试作一名差生的痛苦,让人无法忍受,我也无法接受这事实。当您对一向表现好的同学表示关爱时,我就闻到很浓的酸味。老师,其实每个人都需要沟通一下,那些差生,他们也不愿意成绩不好,只是他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些困难,我们是需要沟通的。

(二)课题形成的出发点

我们的调查发现,在我们这样的农村地区,大约有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学生由于各种原因,到中学阶段就几乎没有了学习能力,成了所谓的“差生”,无一例外的是,这些“差生”自己也承认自己“差”,同时也百分之百地认为自己受到了教师的歧视。由于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接受能力好坏程度不同,作为教师在对待他们的教育方式、教学方法上,应该采用不同的措施。可是我们千万不要忘记他们需要公平的眼神,他们渴望平等、拒绝歧视,有时老师一个小的举动,一句言语甚至会改变他们对社会的看法,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痕迹。关爱差生不是只停留在口头上,教师应该如何实实在在地去做呢?

(三)由此形成的研究课题

否认差生的存在,是唯心主义的一种表现,差生在学校里普遍存在,转差工作是每个学校都不得不面对的难题,那么我们该如何对待差生呢?如何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自信心呢?

三、研究课题之三

(一)课题形成的背景

来信之七:自从班上有了你,班上每次上物理课都没有活力,整个班死气沉沉。课后大家都议论纷纷,有的说物理课真是没趣,还有的说老师一点笑容也不给,死板得很!说到您的笑容,我们都会说物理老师的样子可谓盛气凌人,好像神圣不可侵犯,您上课严肃固然是好事,但在严肃的同时能把气氛搞热闹一点就更好了,这样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习的效率与速度,这不是一举两得吗?记得有一次上您的课,您在上面认真讲解,而我在下面未做笔记,您看见时,走下讲台狠狠地将我批评了一顿。您知道当时我的感觉吗?我觉得您太可怕了,如果这么一点小错误也要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那么大事不是要动手了吗?我知道其实您也不想打我们,只不过是给我们一点教训好让我们记住,可您的想法并不符合实际,您的地位反而在同学之中越来越坏,您的名字足以让我们心惊肉跳,有了这种感觉,同学们就会对您产生一种躲避的心情,即使有了新问题,知道答案他们也不会举手回答,因为,您的样子对我们产生了一种充满凶狠的感觉,也许您会说,我本来就是一副凶样,也从来不笑,但我还是觉得您应该改变,我们这学期相处的日子不多了,我希望在这几天里,让我们对您刮目相看,给我们一个新印象。

来信之八:老师上课很少微笑,总是板着脸,这也许是她一贯的教学方式吧!可对我们学生而言,心里总会有一点畏惧,有些老师会把学生的畏惧和惊恐当作自己“威严”的镜子,说什么“学生就要怕老师,学生要是一点都不怕老师,那老师还有什么威信可言啊!”其实,畏惧与威严之间,永远也无法相通,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和蔼方能使学生感到可亲,可亲方能使学生可敬,可敬方能使学生可信,请对我们学生微笑吧,以一颗火热的心来温暖学生们的心,他们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老师、学业和自己的成功。

来信之九:每次上课的时候,您都板着脸进教室,很严肃,同学们一看,就连上课的兴趣都没有了,整节课都处在一种惶恐之中,当您提出问题,即使很简单的问题,举手的人却不多,我想这就是您太过于严肃造成的,另外您上课的时候,不喜欢下面有一点点声音,您是教物理的,这门科本来就给同学们留了考虑与讨论的空间,你却不让同学们讲话。

(二)课题形成的出发点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所有教师和家长都抱着这样的想法,但是我们大部分学生都反映:教师对学生的严格往往表现在脸部表情上和言语中。俗话说:“严师出高徒”,但是过分的面部表情严肃,只会使我们的课堂呆板,使学生缺乏必要的心理安全。我们有时甚至把生活中的不良情绪带进课堂,使学生处于过分的紧张状态中。在如此环境下的教学,看似严格,怎会有好的效果?没有了安全,没有了兴趣,想出高徒不是更难吗?

(三)由此形成的研究课题

“老师!您对我的孩子一定要严一点啊!”这是家长遇见教师时通常要说的一句话。现在的教师普通反映:你对他(学生)好(和蔼)一点,他就会“爬到你头上做窝”;对他“拐”(板脸)一点,他就变得死气沉沉了。一张一弛是文武之道,在教育教学中如何做到“松弛有度”呢?

上述九封来信,是我们从学生的上万封来信中选择出来的,三个研究课题是我们近五十多个校本研究课题的代表,只是我们学校校本教研的一个缩影,通过我们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通过一种正当的渠道把正常的、不满的情绪宣泄出来,这种方式反映出来的现象和问题,很多都是事实,都是真问题,我们把它反馈给教师,希望教师个人能够反思,“有则改之,无则加冕”,然后通过教师的大讨论,形成较好的对策和行动方案,再由师生双方面通过正常的、必要的渠道进行沟通和交流,努力营造和谐的、互动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双方在了解的基础上理解对方,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产生心灵的共鸣,这样师生才会在愉悦的氛围下快乐地工作和学习,这也是我们开展校本教研的初衷!

本文发表于2006年2月22日《中国教师报》,发表时略有删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