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岭南四大园林

岭南四大园林

时间:2022-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广东、福建南部、广西东部和南部。岭南园林历史悠久,至清中叶以后更是日趋兴旺,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园林之一。广东省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佛山的梁园号称岭南四大名园。清晖园是岭南四大名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坐落在顺德县大良镇。园内主体建筑名可楼,共4层,底层是桂花厅和双清室。

岭南四大园林

岭南,系我国南方五岭之南的概称,其境域主要涉及广东、福建南部、广西东部和南部。与中原相比,这里开发较晚,加之气候温热潮湿,崇山峻岭,植物茂盛,因此被视作“魑魅为邻”的“瘴疠之地”。事实上,这里风光风情颇得人爱,当年苏东坡被贬谪于此,由衷感叹“风物殊不恶”,“万户皆春色”,“海山葱茏气佳哉”,并表示“不辞长作岭南人”。这里由自然景观形成的园林和适于岭南人生活习性的庭园,也极富特色,堪与江南名园媲美。

岭南园林历史悠久,至清中叶以后更是日趋兴旺,终于异军突起而成为与江南、北方鼎峙的三大地方园林之一。广东省顺德的清晖园、东莞的可园、番禺的余荫山房和佛山的梁园(二十四石斋)号称岭南四大名园。

清晖园是岭南四大名园中规模最大的一处,坐落在顺德县大良镇。该园原建于开元十四年,又合并周围的邸宅和寺院,重加扩建,遂成为唐玄宗时代政治中心所在,也是他和爱妃杨玉环长期居住的地方。为明末壮元黄士俊府第,后为清朝进士龙应时购得。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应时之子翰林龙廷槐辞官南归,筑园奉母。其后,复经廷槐之子龙元任、孙龙景灿、曾孙龙诸慧,一门数代精心管建,格局始臻定型。抗日战争期间,龙氏家人避居海外,庭院日趋残破。1959年,中共广东省委书纪陶铸莅临视察,深为关注,批专款修复。1996年,顺德市委、市政府鉴于其历史、艺术和观赏价值,对清晖园进行扩建,面积由7000多平方米增至22000多平方米,以重现名园精髓,接待海外广大游客。

全园建筑物的配置以船厅一带为中心,因地制宜,互相衬托。船厅、南楼、惜阴书屋、真砚斋等建筑,古朴淡雅,彼此有曲廊衔接,古树穿插其间,建筑空间既有联系又有分隔。船厅造型仿自昔日珠江河上的“紫洞艇”,坐落在水池之北,是舫屋和楼厅建筑的结合体,平面像舫,主体如楼,两侧饰以水波纹,无论从造型还是装修上看,都有着浓郁的粤中特色。楼屋前舱和后舱之间有一道间隔,木雕镂空成芭蕉双面图案,两边芭蕉树下的石头上各刻有两只蜗牛,看似在缓缓蠕动,窗户的格子则以木树竹叶装饰。走道上有木栏扶手,往下望则是碧波涟漪的青青池塘。置身其间,恍如泛舟在蕉林浓密、竹荫蔽天的水乡。即便是在盛暑炎夏,也自觉荫翳生凉,盛暑顿消,意趣盎然。由南楼(船厅后舱)登小梯,经迂回的露天平台可达船厅二楼(前舱)。凭栏眺望,莲池水榭,山石花木,皆奔来眼底,一派迷人景色。楼门两旁挂着关晓峰所书对联“楼台浸明月,灯火耀清晖”,更有画龙点睛之妙。船厅东面的景物主要由假山和花卉果木组成,置身其间,令人心旷神怡。船厅西面景物以池塘为中心,一塘碧水,微泛涟漪,配上池边的水榭凉亭,点缀着蔓草修竹,另是一片优美恬静的境地。池西北角有碧溪草堂,建筑雕饰十分精美。

img94

清晖园

清晖园内散植着木兰、素馨、米兰、龙眼、芭蕉等岭南常见植物,四季婆娑,花香果美,绿荫深处,山鸟自鸣,把整个园林点缀得有声有色。前人诗云“有馆有池,八九亩余,中植嘉禾,千百为株,色花声鸟,四叙周如……”,可谓道出了清晖园的独特之处——它将岭南庭院的精髓与江南园林之绝妙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

该园被上海古籍出版社列入中国十大名园之一,曾经接待过邓小平、胡耀邦、薄一波、李宗仁、郭沫若、何香凝蔡廷锴等原中央领导人及社会知名人士。郭沫若1962年3月8日视察广东顺德,重游清晖园时留下了这样的诗篇:“弹指经过廿五年,人来重到凤凰园。蔷薇馥郁红逾火,芒果茏葱碧入天。千顷鱼塘千顷蔗,万家桑土万家弦。缘何篁竹犹垂泪,为喜乾坤已转旋。”

可园位于东莞市城西博厦村,原为清代官僚张敬修的别墅,始建于清道光末年,建成于咸丰同治年间。可园规模甚小,占地仅3亩许,但建筑、山池、花木等景物却十分丰富,住宅、客厅、别墅、庭院、花园、书斋结合在一起,一应俱全,相得益彰。

img95

可园

可园外缘呈三角形,全园一楼、六阁、五亭、六台、五池、三桥、十九厅、十五房,通过97座样式不同的大小门及游廊、走道联成一体,设计精巧,布局新奇。其名多以“可”字命名,如可楼、可轩、可堂、可洲等。

入园门经擘红小榭可至曲廊,沿廊游赏,园景渐次展开。根据功能和景观需要,可园建筑大致分3个组群。东南门厅建筑组群,为入口所在,是接待客人和人流出入的枢纽。以门厅为中心还建有擘红小榭、草草草堂、葡萄林堂、听秋居等建筑。西部楼阁组群,为款宴、眺望和消暑的场所,有双清室、桂花厅(可轩)、厨房和侍人室。北部厅堂组群,是游览、居住、读书、琴乐、绘画、吟诗的地方。临湖设游廊,题为博溪渔隐,另有可堂、问花小院、雏月池馆、绿绮楼、息窠、诗窝、钓鱼台、可亭等建筑。整个园林建筑是清一色的水磨青砖结构,显得齐整、气派。

园内主体建筑名可楼,共4层,底层是桂花厅和双清室。桂花厅因地板、落地罩以桂花纹装饰而得名。地板用板砖与青砖加工,打磨光滑,拼凑细密,针插不入。厅地面正中装一铜管,连通隔壁小房,仆人房内鼓风,厅内则凉风阵阵。双清室,因其平面如“亞”字形,故又称亚字厅,进深6.4米,面阔6.15米,歇山顶。建筑本身、地板乃至台凳、茶几均作繁体亚字形,槛墙设窗,饰以法国夹色玻璃,是园主人用来吟风弄月的地方,根据堂前湛明桥翠,曲池映月之景,而命名“双清”。顶层称邀山阁,檐高15余米,四面明窗,飞檐展翅,雕梁画栋,造型秀丽。楼前有曲尺形水池,清澈见底,游鱼可数。登临此楼,俯瞰全园,则园中胜景历历在目,犹如一幅连续的画卷;极目远眺,博厦一带秀色尽收眼底,深得借景之妙。

双清室之后,是“问花小院”,为主人赏花之处。顺环碧廊步出“问花小院”,来到一处广阔空间,园中花丛果坛,满目青翠,被称为“壶中天”。“壶中天”无任何建筑,它是倚着四面的楼房而形成的一方独立的空间,是园主人下棋喝茶的小天地。“可堂”是可园最庄严的建筑,4条红石柱并列堂前,显得气派不凡。堂外左右两廊长花基,秀丽中蕴藏着庄严肃穆。右前方设一小台名“滋树台”,为专门摆设盆景之用。堂外正中筑一大石山,状似狮子,威武雄壮,其间建一楼台,人称狮子上楼台。

可园虽小,却五脏俱全。它虽是木石、青砖结构,但建筑十分讲究,亦非常牢固。各处建筑高低错落,曲折回环,扑朔迷离。整座园林处处有景,小中见大,曲径通幽,极富南方特色,是广东园林的珍品。由于创建人张敬修擅长金石书画、琴棋诗赋,又广邀文人雅集,可园成为广东近代的文化策源地之一。居巢、居廉又在此开创了岭南画派先河,这使得可园成为清新文雅的游览胜地。今天,可园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过不断完善,其境其景,更加可人。

余荫山房又名余荫园,位于广州市番禹区南村,是清道光年间举人邬燕山为纪念其祖父邬余荫而建的私家花园。始建于清同治六年(公元1867年),建成于同治十年(公元1871年)。全园占地面积1598平方米,坐北朝南,以廊桥为界,将园林分为东、西两个区域。西部以长方形石砌水池为中心,池南有造型简洁的临池别馆,池北为主厅深柳堂。东部中央为一八角形水池,池中有亭名玲珑水榭,周有假山和孔雀亭、来薰亭。余荫山房吸收了苏杭庭院建筑艺术风格,整座园林布局灵巧精致,以“藏而不露”的手法,在有限的空间里分别建筑了深柳堂、榄核厅、临池别馆、玲珑水榭、来薰亭、孔雀亭和廊桥等,在面积并不大的山林里,浓缩了园林的主要设施和景致,使有限的空间注入了幽深广阔的无限佳景。余荫山房内亭、台、池、馆的分布,借助游廊、拱桥、花径、假山、围墙与绿荫如盖的高树穿插配置,虚实呼应,构成起伏曲折、回环幽深、隐小若大的庭苑结构。门联所题“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正描绘出这座名园的一大特色。

img96

点题名联

深柳堂是园中主题建筑,是装饰艺术与文物精华所在,堂前两壁满洲窗古色古香,厅上两幅花鸟通花花罩栩栩如生,侧厢32幅桃木扇格画橱,碧纱橱的几扇紫檀屏风,皆为著名的木雕珍品,珍藏着当时名人诗画书法。隔莲池相望,有临池别馆呼应,夏日凭栏,风送荷香,令人陶醉。堂前庭院两侧有两棵苍劲的炮仗花古藤,花开时宛若一片红雨,绚丽壮观。

余荫山房南面还紧邻着一座稍小的瑜园。瑜园是一个住宅式庭院,建于1922年,是园主人的第四代孙邬仲瑜所造。该园占地面积415平方米,布局更加巧妙,建筑更加紧凑。底层有船厅,厅外有小型方池一个,第二层有玻璃厅,可将余荫山房的景色尽收眼底。瑜园现已归属余荫山房,两园并在一起,起到了辅弼作用。

正所谓“隐小若大”,余荫山房与大部分名园相比,面积算不上大,却以其精心的合理的布局,给人以曼妙之感。

梁园坐落在佛山市禅城区松风路先锋古道上,是由当地诗书画名家梁蔼如、梁九章、梁九华及梁九图叔侄四人,于清嘉庆、道光年间(公元1796—1850年)陆续建成的,期间历时50余年。至咸丰初年,梁氏园林群体已至相当规模,面积上百亩。长期不懈的建设,使得梁园终成“岭南第一园”。

梁园布局精妙,住宅、祠堂、园林三者浑然一体,主要由“无怠懈斋”、“十二石斋”、“寒香馆”、“群星草堂”及“汾江草庐”等5组不同地点、特色各异的园林群体组成。梁园以奇峰异石作为重要造景手段,在岭南园林中独树一帜,而与各建筑物和景区主题紧密结合的诗书画文化,无不洋溢着诗情画意。岭南式的“庭园”空间变化迭出,格调高雅;造园组景不拘一格,追求雅淡自然、如诗如画的田园风韵;富于地方特色的园林建筑式式俱全、轻盈通透;园内果木成荫、繁花似锦,加上曲水回环、松堤柳岸,形成特有的岭南水乡韵味;尤以大小奇石之千姿百态、设置组合之巧妙脱俗而独树一帜。梁园是研究岭南古代文人园林地方特色、构思布局、造园组景、文化内涵等问题不可多得的典型范例,充分展示了岭南园林的古代文人特色。

img97

梁园

来到梁园,经过部曹第、佛堂、客堂、宅第,进入二道门,就是群星草堂了。它分前厅、后厅,中间以棚廊连接。前厅、后厅均为屏风门,开敞通透。开门迎客,主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之意不言自明。

群星草堂入口至秋爽轩船厅,穿井过廊,3个圆门贯列,增加景深,让人隐约感到“庭园深深深几许”;秋爽轩前至群星草堂后厅侧,狭窄的石庭中古木参天,如果在炎热的夏日来到石庭,则凉气袭人,正是“蔼蔼堂前木,中夏贮清阴”。

群星草堂群体的“半边亭”,结构奇特,首层六角半边,二层四方完整,屋顶平缓,飞檐斗拱,可称是“求拙”之作。“船厅”三面为大型满洲窗,四周景物尽收眼底,真是斗室容环宇。更为突出的是“荷香小榭”,精美纤巧、四周通透、里外交汇,把天、地、人完全融为一体。

“汾江草庐”为梁九图所营建。汾江草庐是“半亩池塘几亩坡,一泓清澈即沧波。桥通曲径依林转,屋似渔舟得水多”。只见,汾江草庐绿水如镜,两岸花竹环绕,有韵桥、石舫、个轩、笠亭、种纸处、水蓊坞、锁翠湾诸胜,此处曲径、亭台错落,缚柴作门,列柳成岸,修篁万束,苍松百株。

“石庭”是梁园的一大特色。相传梁园奇石有400多块,有“积石比书多”的美誉。园内巧布太湖、灵璧、英德等地奇石,大者高逾丈、阔逾仞,小者不过百斤。在庭园之中或立或卧、或俯或仰,极具情趣,其中的名石有“苏武牧羊”、“童子拜观音”、“美人照镜”、“宫舞”、“追月”、“倚云”等。梁九图在诗中描述道:“衡岳归来意未阑,壶中蓄石当烟鬟。”园主采取以石代山的方法,通过对独石、孤石的整理,突显个体特性,自由地表达不同的思想情感。

梁园造园艺术别具一格,融园林艺术和中国文化传统于一体,具有丰富的文化艺术内涵,立意清雅脱俗,园内祠堂、宅第与园林建筑浑然一体,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园内亭廊桥榭、室阁轩庐,层次分明,轻盈通透,与大面积绿水荷池、松堤柳岸相映成趣,各种奇花异卉、苍松翠柏、岭南佳果,倍添庭园毓秀,整个园林布局精妙,聚散得宜、优雅别致。它的园林建筑宽敞通透,四周回廊穿引,有步移景异之效。园中有一亭,李可琼题之“壶亭”。

梁园四季常青、佳果盈枝、鸟语花香,园中有荔枝、龙眼、菠萝蜜、番石榴、水葡萄、杨桃、芭蕉等数十种岭南佳果,通过树形的选择、剪裁,与建筑物及湖池相互呼应,形成“漏日无隙”的绿荫,古木蕴秀,庭园幽深。园西有小湖,湖畔植水松,天井置之石台,设花基,种植各种时花。窗外搭棚架,架下种植兰花。梁九华的好友岑征曰,梁园“两处园林都入画,满庭兰玉尽能诗”,由此可见梁园所植植物的品位。

随着岁月的流逝,梁园历尽沧桑,至建国初,已难显当年风采。佛山市委市政府于1982年对仅存的群星草堂群体进行了局部的抢救保护,并于1994年10月实施了大规模的全面修复,“修旧如旧”,群星草堂、汾江草庐等重点景观得以再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