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园林艺术美

园林艺术美

时间:2022-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从欣赏角度来讲,园林艺术也具有一种综合美。园林艺术的综合美还体现在它是静态美和动态美的交织和统一上。这就是园林艺术的空间美。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正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中国园林艺术十分重视“写意”手法。总之,中国的文学、艺术乃至传统习俗无不以含蓄为美,它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

园林艺术

作为一门艺术,中国古典园林具有不同于其他艺术门类的独特的美学宗旨和审美价值。

首先,园林是一种由建筑、园艺、山水、文学、书画等各门艺术相互渗透的综合性艺术,因此,园林艺术美具有综合性。上述各艺术门类都是独立的艺术分支,都有自己创作和欣赏上的特点,但它们一旦组合而形成统一的园林艺术,则又形成了一种新的特色,这种新的特色不是原有各门艺术特色的总和,而是一种新的融合。例如中国古建筑独特的造型和群体组合方式,被认为是东方建筑艺术的主要特点,但在园林这一特定环境中,却不能按一般古建筑形制生搬硬套,而是选择其适合园林欣赏和使用的艺术手法进行园林建筑的再创造,从而形成园林建筑的新的艺术手法。如建筑布局的灵活多变而非整齐对称;围护墙的空透而非“实在”;建筑造型的轻巧夸张而非凝重规整;色彩装饰的淡雅宜人而非繁琐浓丽,等等。因此,正如刘天华先生所说,园林中的建筑艺术具有双重特征,一方面它是整个建筑艺术的一个分支,继承了诸如木构架的承重系统、微微反转的呈凹曲线的屋顶造型;另一方面,为了与园林供欣赏的风景空间相协调,它又有着一些特殊的艺术规律和处理手法。同样,园林的花木栽培艺术也与大面积的园圃不同,它不求品种的齐全和科学价值,而更重姿色,考虑观赏上的形式美。书画处理亦然。由于建筑开敞,易受阳光雨水侵蚀,园林中很少悬挂装裱精细的书画作品,而多采用竹木、石材雕刻等朴雅耐久的形式。这些都体现了园林艺术不同于它所包含的原有各门类艺术的特色,园林艺术实在是一种新的综合性艺术。因此,从欣赏角度来讲,园林艺术也具有一种综合美。

园林艺术的综合美还体现在它是静态美和动态美的交织和统一上。陈从周先生说,“园有静观、动观之分”,“何谓静观,就是园中使游者多驻足的观赏点;动观就是要有较长的游览线”。但园林中又常常是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山静泉流,水静鱼游,花静蝶飞,石静影移,都是静态形象中的运动。漫步曲径,泛舟池上,是以动观静;而坐石临流,倚栏看云,则是以静观动。“方动即静,方静旋动,静即含动,动不舍静”,园林中如此多样而变化的动静结合,赋予了风景形象一种“媚”的活力,这也正是任何艺术门类都无法体现的综合艺术美。

其次,园林艺术具有独特的空间美。清朝郑板桥曾这样描写一个院落:“十笏茅斋,一方天井,修竹数竿,石笋数尺,其地无多,其费亦无多也。而风中雨中有声,日中月中有影,诗中酒中有情,闲中闷中有伴,非唯我爱竹石,即竹石亦爱我也。彼千金万金造园亭,或游宦四方,终其身不能归享。而吾辈欲游名山大川,又一时不得即往,何如一室小景,有情有味,历久弥新乎!对此画,构此境,何难敛之则退藏于密,亦复放之可弥六合也。”一方小天井,竟给了郑板桥如此丰富的感受。在这里,空间随着心中意境可敛可放,是流动变化的,是虚灵的。这就是园林艺术的空间美。

宋人郭熙在论山水画时说,“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可行、可望、可游、可居,正是园林艺术的基本思想。这里,“望”最重要,一切美术都是“望”,都是欣赏。而对园林来讲,正如美学老人宗白华先生所言:“不但走廊、窗子,而且一切楼、台、亭、阁,都是为了‘望’,都是为了得到和丰富对于空间的美的感受。”我们前文所述的园林艺术的造景手法如借景、对景、框景、隔景等,无一不是为了布置空间、组织空间、创造空间,以达到丰富空间的美感。

再次,中国园林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具有一种“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含蓄美。陈从周先生说:“中国园林妙在含蓄,一山一石耐人寻味。”又说:“园之佳者如诗之绝句,词之小令,皆以少胜多,有不尽之意,寥寥几句,弦外之音犹绕梁间。”弦外之音、言外之意、象外之趣等,都将美感归之于想象,而不是干巴巴、直通通地表达出来,这便是艺术的含蓄美,当然也是园林艺术的含蓄美。

中国园林艺术十分重视“写意”手法。所谓“写意”便是创造含蓄美的一种有效方式,它是指不过分追求和拘泥于对实物形象的摹写,而是赋予有限形象更深广寓意的艺术宗旨。一拳小石,便有山壑气象;一勺清水,便有江海气象;一草一木,便有森林气象;一座建筑小品,便赋予园主的人格理想……古典园林中众多的诸如“云冈”、“小蓬莱”、“韵琴峡”、“课农轩”、“稻香村”、“濠濮间”等景观,无不寓有深意。当年苏子美建园名之“沧浪亭”,取《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之意以明志;拙政园“待霜亭”使人联想到晚唐韦应物名句“洞庭须待满林霜”,令人形羁一亭之中而得置身洞庭水际之感。

艺术最忌直露,构园亦是同理。一些构思精妙的佳景,常常隐藏起来,使游人在“山重水复疑无路”的情况下,一转身、一抬头,出乎意料地发现“柳暗花明”的景色;或者从漏窗花墙中露出几分消息而引起游赏者“满园春色”的联想。在园林的审美欣赏中,讲究的是“隐秀”、“曲致”,所谓“景愈藏,境愈大而意愈深”,隐是为了更好地显,虚是为了更好地衬托实,有隐有虚方能使人瞩之不见、观之不畅而思之有味。古人曾对宅园提出过这样的设想:“门内有径,径欲曲;轻转有屏,屏欲小;屏进有阶,阶欲平;阶畔有花,花欲鲜;花外有墙,墙欲低;墙内有松,松欲古;松底有石,石欲怪;石后有亭,亭欲朴;亭后有竹,竹欲疏;竹尽有室,室欲幽。”瞧,这是怎样的一幅含蓄别致的画面!

总之,中国的文学、艺术乃至传统习俗无不以含蓄为美,它可以说是中国民族文化的一大特色。而作为综合性艺术的古典园林,则是体现含蓄美的典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