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墙倒屋不塌”

“墙倒屋不塌”

时间:2022-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能以其独有的风格和魅力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呢?尽管聪明的中国古代工匠们并不鄙视砖石建筑材料,但他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深感梁柱式木结构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于是无可争议地将其光大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主流,并由此形成了迥异于砖石结构系统的立面形象和风姿。俗语“墙倒屋不塌”概括地指出了这种木结构体系的特点。这是多地震的中国得以保存众多古代木构建筑的重要原因之一。

“墙倒屋不塌”

为什么中国古代建筑能以其独有的风格和魅力在世界建筑文化之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呢?究其原因,首先应该归功于它的科学结构,因为任何建筑风格都主要是由其建筑结构决定的。世界上所有的已经发展成熟的古代建筑体系,包括属于东方类型的印度建筑,似乎无一例外是以砖石为主要建筑材料来营建的,为砖石结构系统。唯有中国古典建筑——当然也包括受其影响的近邻日本、朝鲜等地建筑——以木材为基本材料,并创造了木构梁柱式的建筑结构体系。尽管聪明的中国古代工匠们并不鄙视砖石建筑材料,但他们在长期实践过程中,深感梁柱式木结构具有多方面的优越性,于是无可争议地将其光大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结构的主流,并由此形成了迥异于砖石结构系统的立面形象和风姿。

梁柱式木结构,由立柱、横梁及顺檩等主要构件组成。各构件之间的结点用榫卯相连,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这种榫卯结合的形式在原始社会建筑中就已出现。后来人们又发明了斗拱,它成为中国古建筑结构的一种重要特征。

img7

殿堂大木作制度示意图

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3种不同的结构方式。所谓井干式木构架是用天然圆木或方形、矩形、六角形断面的木料,层层累叠,构成房屋的壁体。这是一种比较原始简单的结构,现在除少数森林地区外已很少使用。穿斗式是用穿枋、柱子相穿通接斗而成,便于施工,最能抗震,但很难建造大型建筑,我国南方民居和较小的殿堂楼阁多采用这种形式。抬梁式(也称叠梁式)是沿着房屋的进深方向在石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又安柱(短柱),柱上又架梁的结构方式,其特点是可以使建筑物的面阔和进深加大,成为大型宫殿、坛庙、寺观、府第等建筑物所采取的主要结构形式,它在中国古代建筑结构中使用最广。

在梁柱式木结构所形成的框架中,屋顶与房檐的重量通过梁架传递到立柱上,墙壁只起隔断的作用,不是承受房屋重量的结构。俗语“墙倒屋不塌”概括地指出了这种木结构体系的特点。这种结构,可以使房屋在不同气候条件下,满足生活和生产所提出的千变万化的功能要求。同时,由于房屋的墙壁不负荷重量,所以门窗的设置具有极大的灵活性。此外它还有一个突出的优点是抗震性能强,即将巨大的震动能量消失在富有弹性的木构结点上。这是多地震的中国得以保存众多古代木构建筑的重要原因之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