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交往空间规划的手法

交往空间规划的手法

时间:2022-10-1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为满足校园主体对知识的索取与探求,校园建设规划中的人文规划理念,或者说,交往空间的建设规划理念出现了。不特定领域又称为“不特定空间”,简称“不定空间”。他认为,将空间规划局限于某些特定功能,容易显得过于刻板和生硬。“不定空间”的构想在于通过空间规划的不定性,进而诱发各种新的行为活动,让环境更富有活力。

(二)交往空间规划的手法

1.认识交往空间规划的手法

为满足校园主体对知识的索取与探求,校园建设规划中的人文规划理念,或者说,交往空间的建设规划理念出现了。

这一理念的基本含义是,在校园建设规划与设计中,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有意识地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提供适宜的交往和交流的空间,创造出各种有利于对话、研讨、沉思和休憩的场所,构成了潜在的“第二课堂”和“无形的大学”。

实践反复证明,交往空间的建设规划,应从建筑个体到校园环境的各个领域或空间予以渗透。

2.不同领域的不同手法

要实现交往空间规划,就要区分个人、小群体等四种领域,并采取相应的不同手法。

——个人领域

个人领域在校园中亦多种多样:凡能形成一定的围合、依托、遮隐和尺度亲切的小环境,均可以使人产生心理上的领域感。从校园规划认识这一领域,凡是人们愿意在那里滞留、休憩或阅读的空间,均可以称为个人领域。这就是说,个人领域可以是路旁的绿篱、林中的坐凳、池边的堆石。一句话,可以体现在到处随机所提供的各种“就座”的设施之中(见彩色插页:图7.3.1个人领域)。

——小群体领域

校园里大量的交往活动,往往以3~5人或6~7人的小群体形式出现。他们或是课后滞留,或是事先约定,或是偶然相遇,或是从一般的寒暄转入某些课题的探讨,引发思想火花的碰撞。从教学建筑的内部空间(如门厅、走廊)到整个校园的其他空间,规划时都要注意多提供各种利于小群体围坐休憩与交往的领域(见彩色插页:图7.3.2 小群体领域)。

——公共性活动领域

任何校园,为供较大规模的集会、庆典或纪念活动使用,均应有一个较大的公共活动空间。公共领域活动区的布局过去往往被规划所忽视,今天,体育活动区等公共活动领域作为人际交往的重要场所,则愈来愈被规划所重视。

公共性活动领域的空间布局,宜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兼顾学生课间和平时的使用。如上海大学和新江汉大学在建设规划设计中,体育活动区的布局除了几个集中的区域外,还在生活区当中分散布置了一些小型活动场地,体现出了集中与分散布局相结合的特点。从交往空间规划的意义上说,集中与分散有利于人际交往,又避免了因人际交往而引起的人际干扰(见彩色插页:图7.3.3 公共活动领域)。

——不特定领域

不特定领域又称为“不特定空间”,简称“不定空间”。这是日本著名建筑师槙文彦所提出的规划理念。他认为,将空间规划局限于某些特定功能,容易显得过于刻板和生硬。“不定空间”的构想在于通过空间规划的不定性,进而诱发各种新的行为活动,让环境更富有活力(见彩色插页:图7.3.4不特定活动领域之一、图7.3.5 不特定活动领域之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