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育雏必备的基本条件

育雏必备的基本条件

时间:2022-10-02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秋冬季育雏应适当锻炼雏鸡的耐寒能力,鸡舍不能总保持高温,否则,温度稍稍变化,雏鸡就会表现畏寒扎堆,甚至诱发呼吸道病。煤炉供热,可能发生一氧化碳气体对雏鸡造成危害。为避“贼风”,育雏舍门口应设缓冲间,窗户上可安装风斗,排风扇应安装导流板。

1.适宜的鸡舍温度适宜的鸡舍温度是育雏成功与否的首要条件,温度不合适,育雏也就无以谈起。温度低,雏鸡畏寒扎堆,卵黄吸收不良,还易发生白痢。若鸡舍温度长时间偏高,则雏鸡正常代谢受抑制,食欲减退、体质软弱、发育迟缓,还易诱发啄癖。温控做到:

(1)育雏第一周:舍温在33 ~ 35 ℃,第二周以后,每周可下降3℃,直至24℃。温度计应多点、均匀悬挂,与热源保持一定距离。因热空气向上,多层育雏笼,上下层之间的温度会有差异。刚进的雏鸡应先安置在中上层,以后随日龄增大,再置于下层。不管用何方式供暖,都要保证供暖均匀,防止局部过热或过冷,允许的误差为0.75 ℃ 。

(2)舍温须稳定, 日龄越小,对温度的稳定性要求愈严。

(3)壮雏舍温可以略低些,在适温的范围之内,温度低比温度高育雏效果好,雏鸡更活泼,运动量大,采食多,生长快。

(4)如果所进的雏鸡中弱雏偏多,体重偏轻,舍温应高些,温度的稳定性也须更高。

(5)秋冬季育雏,舍温散发快,温度可高一些,遇寒流警报时,舍温也需高些。

(6)断喙、接种疫苗、闹病等可能对鸡群造成应激时,需提高舍温。

(7)夏季育雏,外界温度、湿度双高,温度、湿度均不易调控到雏鸡舒适的程度。温度可以进行微调,白天鸡舍温度超过30℃,湿度在70%,鸡舍减少通风,不供热;入夜外界温度下降,鸡舍温度不降时,也不供热应升温;午夜之后,鸡舍温度下降,适当供热保温,温控在30℃即可,不可太高。因为湿度大,舍温30℃,雏鸡体感温度一般在33℃。 1周之后,夜间补温可停止,只有遇雨降温幅度较大时,可以补温。长期处在气温高、湿度大的环境下育雏,鸡采食量偏低,弱雏多。

(8)随着日龄增长,雏鸡羽毛生长,对外界温度有了适应能力,应及时脱温。脱温应循序渐进,保持每周降3~24℃ 。24℃是鸡最佳生长温度,最好能予以保持。秋冬季育雏应适当锻炼雏鸡的耐寒能力,鸡舍不能总保持高温,否则,温度稍稍变化,雏鸡就会表现畏寒扎堆,甚至诱发呼吸道病。

(9)看鸡施温:育雏温度是否适宜,不能生搬硬套33~35℃这一标准,应“看鸡施温”。温度合适时,雏鸡均匀地分散在雏鸡笼内,活泼好动,饮食欲旺盛。温度低时,雏鸡扎堆,并发出“叽叽”的叫声。温度高时,雏鸡张口喘气,有的头朝下伏在笼子的边缘,不愿活动。除上述雏鸡对温度适宜与否表现外,还应考虑温度计的误差、房舍散热快慢、加温方法等因素,不可忽冷忽热,保持供温的均衡。

(10)供暖方法:电热伞育雏,占地面积大、耗电量大,已不用。煤炉供热,可能发生一氧化碳气体对雏鸡造成危害。火墙、火炕供热,耗煤量大。 目前多采用热风炉供暖,注意散热孔的大小,离热源近,孔小,离热源远,孔需大,以保证供热均匀。

2.调控鸡舍湿度适宜的湿度也是育雏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雏鸡对湿度要求是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要求:

(1) 0~2周,湿度控制在70%左右:首先,此时雏鸡呼吸较快,如果空气过于干燥,呼出的水分大于吸进的水分,失去的水分只能靠增加饮水量来补充,但饮水一多则稀释了胃内消化液,影响到饲料的消化吸收机能及其他正常的生理活动,还容易引起下痢。第二,头两周较高的湿度可以缓解并改善雏鸡出壳之后,因鉴别、注射疫苗、运输等耽搁时间过长等人为因素造成的失水状态,避免因失水带来的绒毛枯脆脱落、脚趾干瘪等现象,提高育雏质量。第三,呼吸道黏膜作为抵御细菌、病毒的第一道屏障,干燥将使黏膜纤毛失活,黏液干枯,失去抵御病原微生物的作用。

(2) 3~4周,湿度控制在60%左右:此时,雏鸡已不存在失水状态且呼出吸进的水分已大体相当,保持太高的湿度没有意义。

(3) 5~6周,湿度控制在50%左右:此时,雏鸡体形已大,新陈代谢旺盛,呼出水汽增加,鸡舍内水槽、粪便也大量蒸发水分,容易使鸡舍偏湿。湿度大,细菌易繁殖,球虫卵也容易发育成有感染力的孢子卵囊,都增加了雏鸡的感染机会。从5周龄之后鸡舍稍偏干点对养鸡有益无害。

增加湿度可通过向地面洒水或加热水蒸气解决。降低湿度相对较难,只有加强通风换气、勤出粪这类办法。有的农户喜欢往地面撒干石灰面来减湿、消毒,因为石灰扬起的尘埃刺激呼吸道,容易诱发呼吸道病,尽可能不用。

3.保证雏鸡能呼吸新鲜空气 育雏舍在注意保温的同时,需进行必要的通风换气,以保持舍内空气清新,一方面因雏鸡新陈代谢旺盛,对氧气需求量高,必须保证丰富的氧气供应量。另外,为减少和防止发生呼吸道疫病,须尽可能减少一氧化碳、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以及尘埃对呼吸道的刺激,只有通风,才能排出有害气体。通风换气须注意以下几点:

(1)第一周,雏鸡小,产生的废气、尘埃少,为防止过度换气发散热量,可以少通风或微通风,只将育雏舍天窗打开即可。

(2)随着雏鸡成长,新陈代谢更趋旺盛,产生的废气、尘埃多,加上雏鸡绒毛脱落,鸡舍更显污浊,此时,只靠天窗通气已远远不够,必须加大通风量,可以打开一两个排风扇,调至低速挡通风。有经验的养鸡户可采用“瞬间换气法”,即每隔一定时间,全部开启育雏室门窗1~3分钟进行换气。这样,一是可以锻炼雏鸡适应低温的能力;二是短时间获得大量新鲜空气,并利用瞬间风速,将有害气体、尘埃、病毒、病菌等快速排出舍外;三是瞬间通风对育雏舍温度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舍内墙壁、地面、顶棚全是热的,进来的空气会迅速被加热。此方法须根据天气情况、雏鸡日龄、鸡舍结构灵活掌握。

(3)通风应防“贼风”吹袭,雏鸡受风吹,体感温度低,容易感冒、应激。为避“贼风”,育雏舍门口应设缓冲间,窗户上可安装风斗,排风扇应安装导流板。

4.合理的饲养密度鸡舍空间无法改变,但进雏量可以调节,调节进雏量,就是调整密度。进雏量少,浪费能源和劳力;进雏鸡量过于饱和,则饲养环境恶化,易引起鸡打斗、互啄、应激,食槽、水槽长度不足,雏鸡不能一次同时采食,影响雏鸡营养、发育,继而造成抗病力差,死淘率高,报废鸡多,同样造成浪费。饲养密度掌握原则:

(1)平养育雏可按每平方米12 ~ 13只饲喂。多层笼养育雏增加了饲喂有效面积,一般按每只雏鸡占有的食槽长度计算饲养量,3周之内按每只雏2.5厘米,3周后按每只雏5厘米计算。

(2) 2周之内雏鸡体型小,所占空间有限,密度可适当大些。多层育雏笼上边两层光线充足,温度高,正适合幼雏的生长发育。刚进的雏鸡可以先集中在上两层喂养,然后逐步分群,尽量把壮雏、大雏分到下边两层。这样既符合雏鸡的生长规律,不至于密度太大,又便于饲养管理。

(3)夏季育雏,密度相对于秋冬季应减少20%,以利通风散热,体型较大的雏鸡密度更应小些。

5.光照的时间与强度必须严格掌握鸡是对光照十分敏感的动物,因此光照必须严格掌握。

(1) 5日龄之内长时间、强光照,光照强度为20勒克斯,光照时间23~24小时。刚出壳的雏鸡眼睛近视,嗅觉、味觉不发达,又无母鸡引导,不会采食。必须有较强的光照,让雏鸡看见食料,看见其他鸡的采食行为,只要一只鸡有采食行为,其他鸡立即跟着学,全群鸡迅速学会采食。只有在较强、较长光照下,雏鸡才能克服视力弱的缺点,看见食料,学会吃食。

(2)从6日龄开始,光照每3天减1小时,直至12小时光照时间,固定不变。光照强度由20勒克斯减为5勒克斯,白天可采用自然光照。

雏鸡光照掌握上的错误做法:一是光照过长、过强。在过长、过强的光照下,雏鸡烦躁不安,活动量大,易出现互啄的恶癖。另外,过长、过强的光照不利于雏鸡休息,鸡延脑中有一腺体名叫松果腺,它在黑暗时雏鸡处于休息状态时“工作”,产生褪黑素,褪黑素能促进雏鸡生长发育,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雏鸡如长时间暴露在亮光之中,褪黑色素缺乏,影响雏鸡生长发育,尤其是骨骼的发育,影响将来鸡的产蛋率,雏鸡的抗病力将会减弱。二是光照过短过弱,影响雏鸡的采食时间和采食量,增重慢,难以达到标准体重。不少国外育种公司提供的蛋鸡饲养手册,1周以后只安排8小时光照,在中国目前饲养条件下很难达到体重标准,不应盲目照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