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新纪录电影对“虚构”的接纳

新纪录电影对“虚构”的接纳

时间:2022-10-01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非虚构”一直是纪录片确认自身特性的根本要点,是经典大师们所信奉的纪录片艺术的基本准则。既然影像可由计算机处理而撒谎,则传统的纪录电影的“非虚构”的理念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新纪录电影虽然承认纪录片不是故事片,也不应混同于故事片,但纪录片却可以,而且应该采取一切虚构手段与策略来到达最终的真实。所以新纪录电影的虚构策略也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搬演和重构,也有别于故事片的虚构手段,威廉姆斯称之为“新虚构化”。

“非虚构”一直是纪录片确认自身特性的根本要点,是经典大师们所信奉的纪录片艺术的基本准则。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消费文化的持续繁荣和后现代哲学思潮的渐入人心,西方社会对纪录片的特性则有了不同的看法,美国《乡村之声》报评论家艾米•托宾指出:“1991年出现的四五部影片,使纪录电影走上了多样化的航线。现在,纪录电影已经走上了一条新路。”美国电影理论家林达•威廉姆斯则以“新纪录电影”一词概括了创作界的新倾向。他认为新纪录电影满足了部分观众了解现实的渴望,其所表现的真实与人们期待的纪录电影的真实相吻合,这种真实是由纪录电影的创作者通过操纵的手段制造和建构的,不管是在摄影机前还是在摄影机后。

这种纪录片理念的出现应该是西方技术发展达到了一种令人迷惑的程度的结果,因为电子计算机时代的影像已经不再能够被称作“映照着物体、人物和事件的视觉真实的‘有记忆的镜子’”,而是变成了对真实进行歪曲和篡改的产物,因为这个时代的影像最终都是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来进行处理的,而计算机处理影像的结果是解除了它的机械真实性,而代之以电子数据的可任意修改性。既然影像可由计算机处理而撒谎,则传统的纪录电影的“非虚构”的理念也就失去了意义。

因此新纪录电影虽然承认纪录片不是故事片,也不应混同于故事片,但纪录片却可以,而且应该采取一切虚构手段与策略来到达最终的真实。因为既然计算机技术瓦解了以往所有电影手段记录真实的可靠性,那么不管是虚构还是非虚构的方法,都仅仅只是一种手段而已,只有内心追求真实的真诚态度和信念才是真实性的保证。因此新纪录电影主张:“电影无法揭示事件的真实,只能表现构建竞争性真实的思想形态和意识,我们可以借助故事片大师的叙事方法搞清事件的意义。”这也就是说,简单的机械记录哪怕栩栩如生,也不能保证整部影片的真实,只有突破机械记录的真实观,而以各种更积极的选择、提炼、归纳等观察和分析现实的方法来处理现实,才更有望接近现实的真相。所以新纪录电影的虚构策略也不同于以往的简单搬演和重构,也有别于故事片的虚构手段,威廉姆斯称之为“新虚构化”。其本质特点就是可以用各种方法来构造影像,只要它们最终的效果与人们心中所期望的现实接近,而非纯粹的编造和歪曲即可。

这样一种纪录片的新理念,不仅符合当代世界的高技术环境的特点,也是充分理解消费文化的繁荣对观众心理的重新塑造的结果。当代世界的影像制造能力几乎无所不能,信息传播的速度也前所未有,人们对任何五花八门的影像都已经见怪不怪,也难以相信什么影像不能被制造出来,因此对于纪录片,他们只相信根据自己的切身经验和知识素养而能够有所印证和共鸣的影像,或者将其作为纯粹的娱乐性信息来对待而只求戏剧性和趣味性,至于该影像是否真实存在许多时候往往是不被认真对待的。这就提示当代纪录片人,内心追求真实而又给观众以观影乐趣,是当代纪录片制作取得成功的最重要两点。

【思考与练习题】

1.格里尔逊的纪录片理念对中国纪录片的发展有怎样的影响?

2.真实电影的创作理念是什么?

3.新纪录电影的理念为什么受当代观众的欢迎?

注释

[1]聂欣如:《纪录片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1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