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对学生虚假的接纳是否正确

对学生虚假的接纳是否正确

时间:2022-02-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应该当着其他人的面训斥孩子。”许多老师对消极感受而不安,强迫自己去接受他们认为“应该”有的感受。不管是何原因,明明那个行为让你很困扰,你却装作不介意,或者因为你“应该”不接纳某个行为,而假装出不接纳,这都会让学生困惑不解,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认为你很虚伪。许多学生对老师发出的“非语言信息”极其敏感。或者他们相信“非语言信息”,而把相矛盾的“语言信息”视为教师的虚伪。

老师有时因为来自于自己或他人的压力,会假装接纳实际上自己喜欢的学生行为(或正相反,假装不接纳实际上自己认为完全可以的行为)。图2-7中“虚假的接纳”的区域,即表示教师实际上不能接纳,却假装接纳学生的行为。

因为教师用很多“应该”、“应当”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所以有时不免会陷入伪装。他们会认为:“孩子就是孩子。”“不可让孩子的需求受挫,否则可能不利于孩子人格的养成。”“课堂上就应该给孩子完全的自由。”“不应该当着其他人的面训斥孩子。”教师们在受专业教育时接受了这样的标准,现在这些标准导致了虚假的宽容。他们微笑、点头、举止亲切,看似接纳学生,内心却是纠结不安。许多老师对消极感受(能接纳)而不安,强迫自己去接受他们认为“应该”有的感受。

反之,老师对一些自己不是很反对的行为,强迫自己假装不接纳。有些老师甚至给同事施加压力,逼迫他们与自己持相同的看法,以此让教师对学生有一个“统一阵线”。

不管是何原因,明明那个行为让你很困扰,你却装作不介意,或者因为你“应该”不接纳某个行为,而假装出不接纳,这都会让学生困惑不解,最糟糕的情况是,学生认为你很虚伪。

许多学生对老师发出的“非语言信息”极其敏感。他们懂得观察老师肌肉的紧张、唇角的紧绷、面部表情和肢体动作。如果“肢体信息”和“语言信息”相矛盾,学生就可能产生困惑。或者他们相信“非语言信息”,而把相矛盾的“语言信息”视为教师的虚伪。一个中学生和一位辅导员谈论过这个问题:

有些老师很奇怪,有一两个老师总喜欢让你感觉他们很酷。他们讲话很和气,但谁都能看出他们是装出来的。他们能骗得了谁呢?

不忠实于自我感觉去工作是不可能的。记住,学生日复一日看老师,教师真实的感受最终都会表露出来的。

当被问道:“成年人到底出了什么问题?”每个地方的青少年都会列出成年人的两项行为:

1. “成年人不倾听我们的话。”

2. “成年人虚伪。”

以前的一位老师兼教练,现就职一所重点高中的辅导员,她回忆起高中时代的经历和感受:

我上高中时,大多数老师都看上去不真实,你知道我的意思吗?老师们清晨出现,工作,最后一声铃一响就不见了。我们常常坐在一起,猜测他们真实的样子。他们有家人吗?也和我们一样吃喝?也会爱吗?如果哪个孩子碰巧住在一位老师的附近,可以给我们第一手证据,告诉我们那个老师平凡如常人,做其他常人所做的一切事情,我们总是惊得难以相信。在那个时代,在我们眼里她无疑是和恺撒大帝的妻子一样高贵神秘。

时代变了,但现在老师仍然看上去不真实则是教师本身的问题。我认为如果老师不藏在书桌、图表、书、考试后面,而是和孩子们建立联系,那我们在高中就不需要辅导员了。其实孩子们很希望老师与他们建立联系,但实际上许多老师让自己与学生疏远。

双重标准是让学生认为老师虚伪的另一个原因。绝大多数学校拥有两套规则、期望、行为标准:一套给成年人,另一套给青少年。双重标准是指教师拥有某些自由、特权和权利,而不允许学生拥有。第10章将更深入地探讨这个问题。

现在,你可以了解了,导致课堂混乱的原因之一是:虚假的信息。记住,学生的行为不是在矩形中分界线的上方(可接受区域),就是在其下方(不可接受区域)。你必须根据自己的真实感受,来确定这些行为是属于上方,还是属于下方,然后把你的真实感受直接清楚地告诉学生。

要如何告诉学生呢?下方是教师效能训练课第二期学员中一位小学四年级老师的经验,关于她第一次尝试以一种真实感受与学生们相处:

上周的一个下午,天气很热,我很累,头很疼。我发现自己的脸部肌肉因微笑而僵硬,孩子们的吵闹声已经超出我的接受范围。我决定收起笑容,告诉他们我的感受。我说:“我现在很累,头也疼,我不想再对你们微笑,也不想假装接受你们的吵闹,其实你们的噪声让我心烦。我想我再也无法忍受了。”结果让我很吃惊!孩子们立刻静下来。其中一个学生竟然还给我端来一杯水!如今想起来那本来没有什么可吃惊的,因为在我告诉他们之前,他们根本不知道我的感受,在此之前我都在假装。第二天早晨,一个男孩在我进教室时,关切地问我身体好些没有。

虽然你的思想能够回想过去,幻想未来,然而,你的身体活在当下,除非高度控制,你身体所表达的必然是你当下的感受。所以,在教室里要努力使你的“语言信息”与“非语言信息”一致。如果你觉得接受不了某个学生的行为,尝试说:“我不喜欢你这样做。”起码你对学生是诚实的,让学生有机会与真实的你互动。

这位小学四年级老师发现,当她坦承自己头疼的时候,她的需求便得到了学生的尊重。但首先,教师必须坦诚地告诉学生他们的真实感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