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现代信息资源的整体特征与发展趋势

现代信息资源的整体特征与发展趋势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现代信息资源的整体特征与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资源每时每刻都在大量地产生和积累。在文献型信息资源迅速增长的同时,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剧增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信息资源数量的庞大和载体的多样化,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但也给信息的鉴别、选择、采集带来了困难。信息资源的老化是指信息资源使用价值的减少或使用必要性越来越小。

二、现代信息资源的整体特征与发展趋势

近半个多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进步日新月异,科学研究的成果大量涌现,由此而产生的信息资源发展速度之快、积累规模之大、包含内容之丰富、作用影响之深远,是前所未有的。现代信息资源的整体特征与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量急剧增长,载体形式多样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信息资源每时每刻都在大量地产生和积累。但近几十年来这种产生和积累的速度是十分惊人的。据估算,最近50年,全世界生产的知识量约占人类社会知识总量的90%,科学新发现和技术新发明的数量,远远超过过去两千年的总和。人类科学知识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中叶是每10年增加一倍,当前则是每3~5年增加一倍,而有些尖端领域和新兴学科,甚至是2~3年就增加一倍。现代科学的学科已经扩展到6000多门。

各种知识门类的不断增加,无疑会导致各个知识领域的文献数量急剧增长。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资料显示,全世界发行的图书,20世纪50年代为20多万种,60年代为40万种,70年代为60万种,80年代已达到80万种,现在已超过100万种。全世界的期刊,20世纪50年代约2万种,60年代约4万种,70年代约8万种,80年代约15万种,现在已达到约20万种。科技期刊的增长速度尤快,倍增周期只有7~8年。全世界每年在期刊上发表的科技论文约400万篇,科技报告每年约70万件,每年公布的专利文献约100万件,标准文献累计量约为120万件。

信息资源不仅数量剧增,而且载体形式多种多样。在文献型信息资源迅速增长的同时,数字化信息资源的剧增更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据测算,2002年全球由非纸质存储介质所记录的信息量达到5万亿兆字节,其信息量相当于50万座美国国会图书馆的馆藏量。网络信息资源形式多样,主要包括文本、图像、声音、软件、数据库等。它反映了无数图书馆馆藏目录的资源,包括电子书刊、参考工具书、各种类型的数据库、电子公告、电子邮件等。内容则覆盖了不同学科、不同领域、不同语言,既有学术的、时事的重要信息,也有商业的、娱乐的信息,还有大量的广告信息。

信息资源数量的庞大和载体的多样化,为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但也给信息的鉴别、选择、采集带来了困难。

(二)内容重复交叉,分布广泛分散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征之一是各学科间的渗透、交叉、转移、结合的趋势日益加强,这一特点也往往使知识的产生和文献的出版出现相互交叉、彼此重复,具体表现为:科研选题的相互重复,导致反映其研究成果的文献内容也出现重复;同一内容的文献以不同形式出版;同一文献同时用多种文字发表或各国互相翻译内容完全相同的文献;重版和改版文献数量增加;同一内容的文献用不同类型的载体重复出版(如印刷版和电子版);各国出版商竞相出版热门书和新兴学科书刊。文献内容的重复交叉在一定程度上能扩大人们获得和接触这些文献的几率,但也使识别和使用这些文献变得非常困难。

现代科学不断分化又不断综合,各学科的严格界限逐渐消失,也使得科研成果的分布较为分散,表现在:一种专业期刊不仅刊载本学科的论文,也发表许多相关或相邻学科的论文,而同一专业的论文不仅发表在本专业刊物上,也出现在许多不同专业的刊物上。同时,文献的分布也呈现出某些有规律的现象:相当数量的文献相对集中刊载在少量专业期刊中,其余数量的专业论文却高度分散刊载在大量非专业期刊中。掌握文献分布的特点,对于在信息资源建设中,确定核心期刊,以有限的经费获得高质量、使用率高的文献,具有重要意义。

(三)信息繁杂无序,价值差异明显

信息资源的繁杂无序突出表现在网络信息方面。由于因特网是在自愿的基础上,通过TCP/IP将不同的网络连接而成的,对网络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并无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网络信息呈全球化分布结构,信息资源分别存储在不同国家、不同地区的服务器上,不同的服务器采用不同的操作系统及数据结构,字符界面、图形界面、菜单方式、超文本方式等缺乏集中统一的管理机制。在因特网上,信息地址、信息连接、信息内容也处于经常性的变动之中,信息资源的更迭、消亡无法预测。因而从整体上看,网络信息资源尚处于无序状态。

网络信息的发布也具有很大的自由度和随意性,缺乏必要的过滤、质量控制和管理机制,正式出版物和非正式出版物交织在一起,学术信息、商业信息以及个人信息混为一体,信息质量良莠不齐。印刷型信息资源的出版一般都有比较规范和严格的质量评审机制,因此信息的价值较高,而网络信息资源内容繁杂,缺乏规范,精度低,因而实际上只有一部分的网络信息资源能够真正用于信息服务之中。

(四)信息老化加快,文献时效缩短

信息资源的老化是指信息资源使用价值的减少或使用必要性越来越小。[30]由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理论、新观点、新技术、新产品层出不穷并迅速更新,使信息与知识的新陈代谢频繁。据有关资料,知识的平均老化周期,18世纪为80~90年,19世纪到20世纪初为30年,20世纪末为5~10年。技术成果平均老化周期,20世纪30年代25年,50年代为15年,70年代为8年,90年代为3~5年。[31]信息老化加快,使记录知识信息的文献的有效使用时间日益缩短。旧的文献很快被新的文献所取代,其使用的读者越来越少,使用频率越来越低。

文献信息老化既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从文献利用的角度来看,引起文献老化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例如,文献的知识内容被其后的文献证明是不准确、不可靠的,甚至是错误的,因而会导致这类文献利用率的降低;或者,文献的内容是正确的,但由于其知识内容已进入更广泛的社会交流领域,如已编入教科书的科学公理、定律、定理、公式等,人们已经普遍接受其知识内容,因而会导致这类文献利用率的降低;或者,文献的知识内容是正确的,但由于其知识内容被更新的、更全面的新文献所代替,因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利用率也渐渐会降低;或者,文献的知识内容是正确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人们对该文献的研究兴趣下降了或注意力转移了,因而导致这类文献利用率降低。信息老化加快,文献时效缩短,对信息资源的选择、收集与剔除,信息资源的布局与规划,文献信息的保存与利用等,都有重要的影响。

(五)信息成为资源,竞争共享并存

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信息要素广泛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和经济活动之中,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依赖物质资料的增加和新能源的开发,而是依赖信息力量的推动。企业经济活动中信息的作用日益突出并起着关键作用,产品和劳务中的信息含量、总财富中所含的信息财富比重在不断上升,信息对经济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贡献增大。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在现代经济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信息成为重要资源,人们对信息资源的争夺也愈益激烈。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经济、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在信息资源的获取、开发和利用上抢占先机,而发展中国家在信息资源的竞争中则明显处于劣势。联合国的一项调查表明,工业化国家人口只占世界的15%,却占了整个互联网用户的88%;在南亚,不到1%的人可以上网,尽管它占了世界人口的1/5;超过80%的世界人口还未拥有电话,而纽约市拥有的电话线终端超过了整个非洲大陆的数量;曼哈顿的计算机主机比整个非洲所拥有的数量还要多。[32]因此,联合国的一份报告指出,通过信息技术和创新能力创造的新经济,仍然是一种富国现象。发达国家在知识集中的过程中,通过创造优势夺取全球市场份额,进行大规模产业重组,获得先行者利益;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处在信息贫困中,由此形成的差距就是“数字鸿沟”。这种“数字鸿沟”不仅存在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各个国家内部。研究资料表明,“数字鸿沟”正在成为我国继城乡差别、工农差别、脑体差别“三大差别”之后的“第四大差别”,地区间的信息化水平差距、城乡间的信息基础设施及信息获取利用差距正在拉大。

日益突现的“数字鸿沟”引起了许多国家的政府、产业界、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呼唤信息公平和信息资源共享的声音日益高涨。中国前任国家主席江泽民在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亚太经合组织第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多次公开场合强调了“数字鸿沟”背后所蕴含的南北差距、社会分化和地区分隔问题,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关注这一问题,消弭“数字鸿沟”,促进和平与发展。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纷纷制定政策、采取行动,力图通过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素质,达到信息普遍存取、平等利用的目的。一些国际组织也做了种种努力,试图在全球范围内缩小“数字鸿沟”,促进共同发展与繁荣。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2000年度报告中呼吁其成员国必须要“充分考虑‘数字鸿沟’所产生的风险”。国际电信联盟将2002年世界电信日的主题定为“信息通信技术为全人类服务:帮助人们跨越‘数字鸿沟’”。2003年12月在日内瓦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高峰会议发表《原则宣言》宣告要建立一个“人人可以创造、获取、使用与分享信息与知识”的信息社会。[33]这一切都说明,在对信息资源激烈争夺的同时,信息资源共享也在形成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