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爱迪生灯泡仿古钨丝灯

爱迪生灯泡仿古钨丝灯

时间:2022-09-30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实验进入了低谷,爱迪生非常苦恼。爱迪生终于让人们用上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电灯泡了。1906年,爱迪生又将竹丝改成钨丝,使灯泡的寿命又提高了很多,并一直沿用到今天。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之后,在人们欢呼之余,富有远见的科学家发现白炽灯只有10% ~ 20%的电能转换成光,其余的电能变成了热,被白白地浪费掉了。到目前为止,白炽灯和荧光灯仍是家庭的主要照明灯。

富兰克林的风筝实验,从空中捕捉到雷电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电灯,可以说家喻户晓。

早在18世纪末,美国的富兰克林用放风筝的办法引发出电火花。电火花的光亮,使人们看到了电照明的曙光。1808年,英国科学家戴维在用碳棒做电流热效应实验时,无意中把两根碳棒触碰了一下,谁知就在碳棒尖端相互离开的一瞬间,亮起了一道类似夜空中的闪电一样的极亮的白光。这让戴维兴奋不已,他反复试验,终于发明了被称为“电烛”的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但由于当时缺乏电源,这一发明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直到1831年,法拉第发明了发电机,弧光灯才开始在街道、广场上应用。1878年,西方人毕雪伯把一盏用电池的弧光灯带到上海,中国人第一次见到了电灯。后来又在南京路江西路口,竖起了上海第一根电灯杆。黄式权在他的《淞南梦影录》中,引友人的一首诗赋介绍这种弧光灯:

“泰西奇巧真百变,能使空中捉飞电,电气化作琉璃灯,银海光摇目为眩。一枝火树高烛云,照灼不用蚖膏焚。近风不摇雨不灭,一气直欲通氤氲……申江今作不夜城,管弦达旦喧歌声,华堂琼筵照夜乐,不须烧烛红妆明。吁嗟呼!繁华至此亦已极,天机至此亦已泄。”

当时的发电机只能点亮16盏弧光灯,最初在外滩试装了10盏,后来才慢慢地发展到酒楼、戏院等场所。但是,这种电灯光线太强、耗电太多、寿命太短、价格昂贵,一盏弧光灯当年在上海要收年金250两白银,不适宜于家用。19世纪末,弧光灯就退出了照明舞台。

尽管弧光灯早早地退出了照明舞台,但是,无数的科学家仍在为寻求一种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电灯而不断地探究。

1854年,美国戈培尔将一根炭化的竹丝,放在真空的玻璃瓶里,制成的灯泡可维持400小时照明。他的发明今天看来是首个实用的白炽灯,但他当时没有申请专利。1850年,英国人斯旺开始研究电灯。1878年,他将炭丝放在真空的玻璃泡里,制成的灯泡在英国申请了专利,并开设公司,为家庭安装电灯。1874年,加拿大的两名电气技师在放入炭杆的玻璃泡内充入氦气,制成灯泡,并申请了专利。

爱迪生在认真总结了前人的失败经验后,制定了详细的试验计划,分别在两个方面进行试验:一是分类试验1 600多种不同的耐热材料;二是改进抽真空设备,提高灯泡的真空度。

他先从耐热材料着手试验,首先想到的是炭。他把一小截炭丝装进玻璃泡里,刚一通电马上就断裂了。“这是什么原因呢?”爱迪生拿起断成两段的炭丝,再看看玻璃泡,过了许久,忽然想起,“噢,也许因为这里面有空气,空气中的氧帮助炭丝燃烧,使它马上烧断了!”于是,他用抽气机把玻璃泡里的空气抽掉。果然好多了,灯没有马上熄掉。但8分钟后,灯还是熄灭了。看来还是材料问题,他与助手将各种耐热材料逐一进行试验,灯的寿命可以延长到2小时。但时间还是太短。实验进入了低谷,爱迪生非常苦恼。他坐在椅子上思考下一步实验的材料,随手拿起桌上一卷棉纱摆弄起来。突然,一个念头在他脑子里闪过:不妨用棉纱烧炭丝试试看。爱迪生把棉纱放在一只特殊的模具里,放到高温炉里,一根炭丝烧成了。谁知它太脆弱了,刚一碰就断了。再烧!直到烧制出第 4 根炭丝,才顺利地装进玻璃泡里,并用抽气机抽出里面的空气。一试,效果不错,灯炮的寿命延长到13小时,后来又达到45小时。

可爱迪生并无高兴的样子,摇摇头说道:“还不行。”他希望能点亮1 000小时,最好是能16 000小时!

后来,爱迪生选用竹子做试验,将竹子炭化后,装进玻璃泡里,通上电,竟连续亮了1 200小时,成功了!爱迪生终于让人们用上价廉物美、经久耐用的电灯泡了。1879年10月21日,世界上第一只有实用价值的电灯泡诞生了。这种竹丝电灯泡,后来一直沿用了好多年。1906年,爱迪生又将竹丝改成钨丝,使灯泡的寿命又提高了很多,并一直沿用到今天。

钨丝灯泡的寿命之长,简直令人难以想象。在美国洛杉矶的一个消防局里,有一只钨丝灯泡,已经连续点亮了107年!在这107年里,灯泡只关闭了22分钟。这是消防员把它从原来的消防局大楼里拆下,换到新楼里去。一位消防员回忆说,在他还是20多岁小伙子的时候,这只4瓦灯泡就在消防局里亮着。如今这位消防员早已退休,而这只107岁的灯泡丝毫没有衰老的迹象,还能继续工作好多年。

爱迪生发明了白炽灯之后,在人们欢呼之余,富有远见的科学家发现白炽灯只有10% ~ 20%的电能转换成光,其余的电能变成了热,被白白地浪费掉了。

有些科学家想另辟蹊径,让电能转换成更多的光能。1902年,美国的黑维特将耐热玻璃制成灯管,抽出灯管内的空气,然后在真空的灯管中充入水银和少量的氩气,通电后,水银受热蒸发,水银蒸气放电,发出的亮光比白炽灯还亮,电能的利用率也大大提高了。但是,水银灯会辐射出大量紫外线,而紫外线对人体有害;而且水银灯光线太亮、太刺眼,因此,它没有得到广泛应用。1904年,穆尔在美国制造出首个气体放电灯。气体放电现象,早在1879年由英国科学家克鲁克发现。他在充有惰性气体的管子里通电,惰性气体会放射出光线。管内充入不同的惰性气体和压力,放射出的光线颜色也会不同。1910年,法国的克劳德也制造出被称为霓虹灯的气体放电灯。1930年,气体放电灯还发展出钠蒸气灯和高压水银蒸气灯,应用于广场和街道照明。1938年,美国通用公司的研究人员伊曼,从霓虹灯的发光中得到启发,发明了与水银灯完全不同的荧光灯。荧光灯是在一根玻璃管内,充进一定量的水银,管的内壁涂有荧光粉,管的两端各有一个灯丝做电极。通电后,水银蒸气放电产生紫外线,紫外线激发管壁内的荧光粉,发出可见光。它一诞生,便很快进入了一般普通家庭。到目前为止,白炽灯和荧光灯仍是家庭的主要照明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