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迈克尔逊为什么感到遗憾

迈克尔逊为什么感到遗憾

时间:2022-09-28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爱因斯坦当面表示了对迈克尔逊的敬佩。1852年12月19日,迈克尔逊出生在波兰的一个名为斯特列罗的小镇。迈克尔逊不服气,决心要进海军学院。1873年,迈克尔逊从海军学院毕业后,被任命为海军学院的物理教师。这就是说,迈克尔逊实验证实:根本没有“以太”,“以太”完全可能是科学家自己想象出来的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迈克尔逊还想再做一次实验以证实以太的存在。但迈克尔逊却又不太热衷这个实验,他估计还是会得到否定的结果。

1 迈克尔逊为什么感到遗憾

我的实验竟然对相对论这样一个“怪物”起了作用,真是令人遗憾。

A.迈克尔逊

迈克尔逊(1852—1931)是美国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他的光学实验极其精确,由此获得了19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img1

美国物理学家迈克尔逊,1907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1931年,爱因斯坦(1879—1955,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到美国时,专门去拜会了迈克尔逊,那时迈克尔逊79岁,身体多病,是他生命的最后一年。爱因斯坦当面表示了对迈克尔逊的敬佩。他说:

我尊敬的迈克尔逊博士,您开始工作时,我还是一个小孩子,只有一米高。正是您,将物理学家引向新的道路。通过您的精湛的实验工作,铺平了相对论发展的道路。您揭示了光以太理论的隐患,激发了洛伦兹和菲兹杰诺的思想,狭义相对论正是由此发展而来。没有您的工作,这个理论今天顶多也只是一个有趣的猜想,您的验证使之得到了最初的实验基础。

迈克尔逊听了爱因斯坦的称赞后,说:

我的实验竟然对相对论这样一个“怪物”起了作用,真是令人遗憾。

这时迈克尔逊已经79岁了,他是不是老糊涂了?因为到1931年的时候,相对论早已被全世界科学家接受了,而且获得了极高的声誉,爱因斯坦本人因此在1921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在这种情形下,迈克尔逊不仅不为自己对相对论有所贡献感到高兴,反而感到“遗憾”,岂不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吗?

要想弄清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我们还得从头讲起。

海军学院的学生

1852年12月19日,迈克尔逊出生在波兰的一个名为斯特列罗的小镇。他的父亲是一个经营纺织品商店的老板,母亲也是商人的女儿。

19世纪中期,由于欧洲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动乱,许多欧洲人都向美国迁居。迈克尔逊的几个姑妈都在美国,因此,他们全家也决定于1856年迁往美国,那年迈克尔逊只有4岁。他们先乘远洋轮船到巴拿马,然后乘火车、独木舟,骑骡子……最后到达旧金山。

读中学时,迈克尔逊因家中经济不宽裕,学习之余常为学校清理物理仪器,每月可得到3美元的报酬。中学校长伯拉雷先生对光学很有兴趣,常常给迈克尔逊讲解奇妙的光学现象,这使迈克尔逊对科学,尤其是对光学有了极大的兴趣。迈克尔逊一生不忘伯拉雷校长对他的启发引导。他曾经在回忆文章中写道:

伯拉雷校长是一位了不起的人,我非常感谢他对我严格彻底的训练。他喜欢我,对我的训练非常严格,特别是在数学方面。当时我并不喜欢这样,因为太艰苦了!但后来我十分感激这种训练。

迈克尔逊16岁时中学毕业,是班上年龄最小的一个。考什么大学呢?迈克尔逊征求伯拉雷校长的意见。校长说:

你可以报考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我们学校有一个名额。

迈克尔逊问:

您为什么以为那儿好呢?

那儿可以受到很好的实验训练,尤其是光学实验。另外,在海军学院读书可以得到生活费、旅费补助。毕业后工作没问题,待遇也不错。

迈克尔逊听了校长的建议,报考了海军学院。他考得很好,名列前茅。但是,本应属于他的这个名额,却被一位议员开后门给了别人。迈克尔逊不服气,决心要进海军学院。于是他在亲人和朋友的帮助下,凑齐了路费,亲自到华盛顿去见当时的美国总统格兰特,申明自己的情况和决心。

格兰特总统在白宫接见了迈克尔逊,对这位年轻人的决心和勇气十分欣赏,竟然破例允许他进入海军学院。

以后,迈克尔逊常常骄傲地说:

我一生的事业,就是从这次“不合法”的行动开始的。

著名的迈克尔逊实验

1873年,迈克尔逊从海军学院毕业后,被任命为海军学院的物理教师。这时,他对在实验室测量光的传播速度有强烈的兴趣。光传播的速度很快,每秒达30万千米。这么快的速度简直难以想象。难怪迈克尔逊说:

光速的数值大大超越了人们的想象力。但是,我想还是可以想办法用极精确的方法将它测量出来。因此,测量光速对我是一件非常吸引人和具有挑战性的工作。

1877年11月,他设计了一个很巧妙的方法,可以更精确地测出光速。可惜他没有钱购买仪器设备。幸亏他的岳父很富有,也很支持他的研究,送给他2000美元购置设备。有了这笔当时是不小的赠款,迈克尔逊才顺利地在1878年完成了实验。这次实验,由于他把光速测得很准确,因此引起了全世界科学家的重视。

他家乡的人对迈克尔逊的成就感到非常自豪。在当地报纸上,还专门刊登了一则消息:

本地布商萨缪尔的儿子迈克尔逊海军少尉,由于在测定光速方面有惊人发现,引起了人们广泛的重视。

正在这时,全世界物理学家都在关心“以太”的问题。物理学家们都认为光是靠一种媒质“以太”传播的,但“以太”又十分神秘,很不容易找到它。很多实验室都想寻找“以太”,但都没有结果。迈克尔逊这时测量光速出了名,很多人劝他:

img2

迈克尔逊正在用他的仪器做实验

你的仪器是世界第一流的,如果你用实验寻找“以太”,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迈克尔逊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下决心从事寻找“以太”的实验。

到1887年,迈克尔逊用当时最先进的光学仪器,寻找“以太”已经好几年了,但一直找不到这个神出鬼没、来去影无踪的东西。他在一年不同的时期,如春夏秋冬,重复他的实验,但是不管他如何努力,就是找不到“以太”的一丝踪迹。

有人说:

也许迈克尔逊的实验设计有缺点。

但是,经过最仔细、最挑剔的分析,迈克尔逊的实验几乎没有任何设计上的失误。这就是说,迈克尔逊实验证实:根本没有“以太”,“以太”完全可能是科学家自己想象出来的一种实际上并不存在的东西。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1868—1953,1923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当时认为:

迈克尔逊的实验结果是一个不合道理的、看上去无法解释的实验事实。

荷兰物理学家洛伦兹(1853—1928,1902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说:

我真不知道应该如何看待迈克尔逊的结果,是不是他的实验还有漏洞

英国物理学家瑞利(1842—1919,1904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叹气说:

迈克尔逊的实验结果真令人扫兴。

我个人仍然保持怀疑

迈克尔逊虽然用他闻名于世的实验证实了“以太”根本不存在,但他本人,直到他去世的时候都没有放弃“以太”。在他晚年,还经常提到“可爱的以太”。在去世前4年出版的最后一本书上,他还写道:

虽然相对论已被普遍接受,但我个人仍然保持怀疑。

我们知道,迈克尔逊1931年去世,那么上面那段话应该是1927年写的。到1927年,相对论早已被认定是20世纪最伟大的理论了,而迈克尔逊却坚持不承认相对论,这种极端的保守态度真令人感到惊讶。他不但不为自己曾对相对论作出了贡献而高兴,相反却感到遗憾。

但是,也有不同的说法。美国传记作家布莱恩(Denis Brian)在1996年出版的《爱因斯坦传》里,却写下了几乎完全不同的结局。布莱恩在写到爱因斯坦1922年第一次访问美国时这样写道:

接着,爱因斯坦与(芝加哥大学)物理系主任迈克尔逊见了面。迈克尔逊还想再做一次实验以证实以太的存在。这样,一来可以检验爱因斯坦的理论,二来可以提高这所大学在公众中的地位。但迈克尔逊却又不太热衷这个实验,他估计还是会得到否定的结果。爱因斯坦却鼓励他再做一次,虽然他也认为只会出现否定的结果,但是希望这样一方面可以让迈克尔逊接受相对论,另一方面也可以由此进一步说服美国物理学家,让他们接受相对论,因为那时许多美国物理学还处于非常落后的状态,大多数物理学家仍然故步自封,只承认经典物理学的思想,认为以太肯定是存在的。

六年以后,迈克尔逊出版了一本书,在书中他尽力支持爱因斯坦:“相对论最值得信赖和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它不仅为已知的现象提供解释,而且预言和发现了新的现象。因此,这个理论应该被普遍接受,尽管还有许多结果可能会出现一些悖论。

这些不同的说法,我们都要认真对待,不可偏颇。迈克尔逊是一位伟大的实验物理学家,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他终生从事光学精密实验,为科学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但在对待物理学发展的态度上,他也的确不太容易接受新的物理思想。他经常自信地对人说:

物理学的发展,只能通过精密测量得到,只能在小数点以后的第6位数上寻找。

精密的实验对物理学的进步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理论上的指导,精密测量就有可能会失去意义。例如,迈克尔逊自己把光学实验做得非常精密,属于世界第一流的,但并不能使物理学发生重大的、突破性的进展。

爱因斯坦说得好:

是理论决定你观察到什么。

这是什么意思呢?每个人在实验中观察测量时,他脑子里一定事先有一种想法(广义地说,所谓想法就是一种理论),这种想法支配你如何进行观测。打个浅显的比方,如果你对天上的云事先没有任何理论知识,你向天上看了好半天,也许什么也看不出来,只知道云彩在天空变化万千,天马行空,绚丽多彩。如果你知道许多天气知识,你向天上多看几眼,就可能说出今天、明天的气象:有没有雨,有没有风……这就是“理论决定你观察到什么”。

img3

1931年爱因斯坦访问美国时留影。左起:迈克尔逊、爱因斯坦和密立根

迈克尔逊正是由于对理论、假说的意义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他对别人提出的新理论、新思想不感兴趣,有时显得十分无知。

有一次,他问一位天文学家:

英国的爱丁顿先生提出一种恒星理论,这个理论是怎么一回事?

那位天文学家回答说:

爱丁顿认为,有一种恒星上的物质,密度比水大30000倍。

迈克尔逊急忙打断那人的话头,说:

那不是比铅的密度还大?

铅的密度是11.3克/厘米3,是当时已发现的物质中密度最大的。那位天文学家点了点头,迈克尔逊于是斩钉截铁地说:

那么,爱丁顿先生的理论一定错了!

实际上,爱丁顿的理论并没有错,宇宙中有一种叫“白矮星”的恒星,那上面的物质的密度是1000万吨/米3(107克/厘米3)左右,比水的密度大百万倍。但这种奇特的结论,迈克尔逊是决不相信的。

正是因为迈克尔逊只专心于埋头实验,对新理论不感兴趣,又不喜欢与研究生合作,所以他一直不太容易接受新的物理学理论。

用一句中国俗语形容就是:

只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