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恶心的黄热病实验

恶心的黄热病实验

时间:2022-09-27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据估计仅非洲大陆33个黄热病地方性流行区国家其每年的病例数应有20余万。由埃及伊蚊传播的黄热病称城市型黄热病,病例多发生于城镇。埃及伊蚊是黄热病主要媒介,至今发现至少有7属30余种嗜血蚊种可在实验条件下经叮咬传播黄热病。人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终身免疫,未发现有二次感染者。为了证实实验结果,他还在身体的其他20个部位重复了这一实验。

4 恶心的黄热病实验

知识导航

黄热病俗称“黄杰克”,是由黑热病病毒所致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媒介在城市是埃及伊蚊,在农村为趋血蚊和非洲伊蚊,传播途径是经蚊的叮咬。

黄热病是由黄热病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埃及伊蚊是主要传播媒介。国际上将黄热病定为检疫传染病,我国也将其定为甲类传染病。迄今为止,我国尚无此病例的报道。

黄热病是依靠蚊子传播的病毒性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黄疸和出血等。有记载的民间流行已有几百年,历史上流行地区曾波及南美、北美、非洲及欧洲,对人类造成了极大灾难。

img23

黄热病2008年世界分布图

1907年,黄热病成为了继天花、鼠疫、霍乱后被当时《国际卫生公约》列为国际检疫传染病。自20世纪始,黄热病发生局限在中、南美洲及非洲中部地区。40年代至60年代疫情曾一度处于相对静息状态,流行次数与病例总数大为减少。但是近10余年来非洲的黄热病正在引人注目地传播,由于卫生设施不足或者误诊等原因,黄热病例漏报严重。据估计仅非洲大陆33个黄热病地方性流行区国家其每年的病例数应有20余万。

img24

国际卫生组织徽标

近年来,欧、美等非黄热病流行区人员赴黄热病疫区或流行区而感染黄热病并死亡的病例时有报道。总之,由于目前非洲、南美黄热病传播再趋活跃,加上当今世界间交往的频繁及交通工具的便捷,黄热病的传人以及赴流行区感染黄热病的危险性均在加大。

黄热病按传播媒介蚊种的不同划分为城市型黄热病与丛林型黄热病。由埃及伊蚊传播的黄热病称城市型黄热病,病例多发生于城镇。由埃及伊蚊以外的野栖蚊种传播的黄热病称丛林型黄热病,病例多发生于山野、森林地区。但在东非部分地区宅、野两栖的辛浦森伊蚊也曾导致城市型黄热病暴发。埃及伊蚊是黄热病主要媒介,至今发现至少有7属30余种嗜血蚊种可在实验条件下经叮咬传播黄热病。从自然界捕获的蚊中能分离到黄热病毒的已有10余种。有人曾从牛蜱的成虫和幼虫体内分离出黄热病毒,并证明对猴有传染性。人对黄热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可产生终身免疫,未发现有二次感染者。

img25

伊蚊

在黄热病流行的初期,人们为了了解这种疾病的传播方式,进行了很多疯狂而“神奇”的实验。

在最初的时候,黄热病在热带地区首发,而后也出现在美国南部。它的症状类似流感。随后有3~4天的高烧、寒战。头痛以及持续的呕吐。呕吐物是黑色的,肤色变黄。在很多病例中,疾病持续7~10天即引发死亡。因为黄热病经常出现了类似传染病的分布。很多人认为,接触病人碰过的衣物、被褥或者其他物品都可能使自己获病。弗斯起初也相信这种说法,不过后来改变了自己的观点。因为他发现,并没有迹象显示护士、医生、病人家属以及挖墓者比其他人被传染疾病的几率更高。弗斯在刚满18岁的时候,证明了黄热病不能在人与人之间传播。

弗斯希望通过实验来证明与黄热病人的接触完全没有危险。首先,他给一只小狗喂了用黄热病人的呕吐物充分浸泡过的面包,3天后小狗竟然爱上了这个。即使没有面包也会吃掠呕吐物,狗健康如初。第二个用于实验的动物是猫,喂食的结果也是一样,没有得病。

这回又轮到狗了。弗斯从它的背部切下一块皮,把呕吐物敷在伤口上,然后缝合好,狗健康如初。直到弗斯将病人的呕吐物直接注射到狗的颈部静脉,狗死了。弗斯认为。狗的死亡与黄热病无关,因为他做了另外一个实验,给狗的静脉注射水,狗也死了。

img26

医生弗斯在工作

img27

蚊虫生长周期

1802年10月4日,弗斯使用了一种新的实验品——他自己。他在自己的前臂上切开一个创口,在伤口处敷上了黄热病人的呕吐物。平安无事。为了证实实验结果,他还在身体的其他20个部位重复了这一实验。而后弗斯把呕吐物滴入眼睛;把呕吐物放在火上烤,吸入蒸汽,吞下由烘干并压缩后的呕吐物制成的药片,吞下稀释的呕吐物。

在证明了呕吐物并不能传染疾病后,弗斯又转向病人的血液、唾液、汗液和尿液。他吞咽了“相当大量”的病人血液,在切开的创口处尝试了不同的身体排泄物。他很幸运,这一疾病本是可以通过血液传染的。或许弗斯已经有了免疫力,或者在他使用的时候,血液中已经没有病毒了。不管怎么说,他没有生病,并且确信,黄热病不会因为接触而传染。

其实,除了黄热病之外,还有很多疾病也是通过蚊虫叮咬传播的,最典型的就是登革热和流行性乙型脑炎。

知识拓展

黄热病的表现有哪些?

黄热病的潜伏期为3~6天,最长可达13天。黄热病根据病情轻重,可分为极轻型、轻型、重型和恶性型。

(1)感染期又叫病毒血症期,在这一时期,会出现近40℃的高烧,可伴畏寒或寒颤、剧烈头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鼻衄、恶心呕吐,舌尖及舌缘鲜红,中央有苔,相对缓脉,上腹不适,压痛明显。随病情逐渐加重,病人烦躁不安,第3天出现黄疸,第4天出现蛋白尿。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本期持续3~4天。

(2)中毒期又叫器官损伤期,在病毒血症期后,感染黄热病的人症状可出现短暂的缓解,体温降低,症状改善。但一天左右,症状再度出现并加重,表现为热度上升,心率减慢,心音低钝,血压降低,黄疸加深,尿蛋白量增多,频繁呕吐,上腹痛更明显。各种出血征象相继出现。

在这一时期,如果出现频繁呕吐鲜血等症状,就表示病情开始恶化,很多病人在这样的现象出现以后,会在7~9天内死亡。

登革热是一种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依靠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已患病的人和登革热的隐性感染者是主要传染源。这一急性传染病是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的,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这种病才被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

img28

登革热疫情

登革病毒通过伊蚊叮咬进入人体,在淋巴组织中积聚一定数量后,即进入人体的血液循环中,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同时抑制骨髓中的白细胞和血小板系统,导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出血倾向。

登革热会造成身体部分器官和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使病人出现皮疹,严重的还会导致肝脏和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坏死和病变,甚至对大脑产生危害,引起脑水肿等脑部疾病。

登革热在新疫区非常容易引起感染,以青壮年发病率最高。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至今仍在东南亚一带盛行。这种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高,可以通过现代化交通工具远距离传播,所以交通便利和对外开放的城镇非常常见。

预防登革热的重点在于防蚊和灭蚊,在流行区域进行广泛的药物喷洒,把蚊虫的密度降到最低水平。在蚊虫活动频繁的时期,应该使用物理性的防蚊工具,如防蚊纱窗,防蚊纱门,防蚊纱网等,这些都可以有效的防治登革热的传播。

除此之外,简称乙脑的流行性乙型脑炎也是一种依靠蚊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乙脑的病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的急性传染病。夏秋季节是乙脑的高发季节,因为这一时间蚊虫的活动非常频繁。

img29

我国是乙脑的流行区,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初期这种疾病曾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国大流行。70年代以后,随着大范围接种乙脑疫苗,乙脑发病率明显下降,近年来维持在较低的发病水平。每年乙脑在全世界发现的病例数高达50000例,死亡数15000例。

乙脑最容易在10岁以下的儿童中传播,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治疗,很容易造成儿童肺部感染、肺炎甚至出现败血症,引发癫痫等。严重的情况下还会造成儿童痴呆,出现语言障碍,肢体瘫痪等后遗症。

乙脑的预防主要采取两个方面的措施,即灭蚊防蚊和预防接种

传播乙脑的蚊子主要是一种野生蚊种——三带喙库蚊。这种蚊子主要孳生于稻田和其他浅地面积水中。成蚊活动范围较广,在野外栖息,偏嗜畜血。因此,灭蚊时应根据三带喙库蚊的生态学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结合农业生产,可采取稻田养鱼或洒药等措施,重点控制稻田蚊虫孽生;在畜圈内喷洒杀虫剂等。

知识解码

黄热病的病区划分

目前,世界卫生组织依据下列条件分别将一个地区划分为黄热病疫区、黄热病地方性流行区或黄热病易感区。

黄热病疫区:指发现既非外来又非迁移性病例;在人类以外脊椎动物的肝脾中发现黄热病毒或分离到黄热病毒的地区。自1950年以来,非洲有20个国家和地区、南美洲有16个国家和地区为黄热病疫区。

黄热病地方性流行区:指存在黄热病媒介,一年中各月埃及伊蚊指数超过1的地区。至今非洲31个国家和地区,南美洲17个国家和地区为黄热病流行区。

黄热病易感区:指虽无黄热病病毒存在,但当地存在适于病毒孳生繁殖的埃及伊蚊或任何其他住宅性蚊类或半住宅性蚊类,一旦传入足以使病毒有繁殖条件的地区。当今世界五大洲有116个国家和地区属黄热病易感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