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百科知识 理解与分析

理解与分析

时间:2022-09-19 百科知识 版权反馈
【摘要】: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分析这个比喻的含义。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五、理解与分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与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识其所以然。夫既心识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内外不一,心手不相应,不学之过也。故凡有见于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视了然,而临事忽焉丧之,岂独竹乎?(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请回答:

1. 在这段话里,苏轼主要阐述了哪两种创作思想?

 

“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


2. “执笔熟视”是什么意思?

 

指下笔之前要凝神构思。


3. “所欲画者”指的是什么?

 

指的不是实物,而是映现在创作者头脑中的鲜活完整的形象。


4. “心识其所以然”与“不能然”有何区别? 


前者指理论上明白为什么这样做的道理,“不能然”是指在实际运用上还做不到这样。这二者的不统一,就是心手不能相应。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诗经•卫风•氓》) 

请回答:

5. 写出上面两节诗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比兴句“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初婚时年轻貌美,受人爱怜的幸福;比兴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遭人遗弃时颜色憔悴,飘零无依的痛苦;比兴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比喻女子不可沉迷于爱情。


6. 这两节诗在内容上构成什么关系?

 

构成对比关系:前节写女子新婚之乐,后节写女子被弃之苦。新婚与遭弃对比,乐与苦对比。


7. 女主人的悲惨遭遇是怎样造成的? 


女主人公的悲惨遭遇是由她丈夫朝三暮四、道德败坏造成的,而根源则在于男女不平等的社会现实。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如果以一天中的时间来对应四季,当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黄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乐器来对应四季,我想春天应该是小号,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圆号和长笛。要是以这园子里的声响来对应四季呢?那么,春天是祭坛上空漂浮着的鸽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长的蝉歌和杨树叶子哗啦啦地对蝉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头的风铃响,冬天是啄木鸟随意而空旷的啄木声。(史铁生《我与地坛》) 

请回答:

8. 这里采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

 

比喻、排比、类比。


9. 为什么说这里用了类比方法?

 

这里以多种事物来同春夏秋冬相联系,它们之间的对应内涵很丰富也很复杂,反映了作者对人生、社会、自然的种种独特的体验和感悟,因而是类比方法。


10. 这里的比喻意义和象征意义应如何理解? 


这里春夏秋冬同多种事物联系的复杂内涵,既是比喻意义又是象征意义,二者浑然一体。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姑娘跨进了门槛。——一幅厚的门帘放下来遮住了她。 

“傻瓜!”有人在后面咬牙切齿地咒骂。 

“一位圣人。”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这个回答。(屠格涅夫《门槛》) 

请回答:

11. “姑娘跨进了门槛”象征什么? 


象征着革命者已抱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12. “傻瓜!”的咒骂象征什么?

 

象征着市侩主义者对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诬蔑。


13. “一位圣人”的赞叹象征什么?

 

象征着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崇敬。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 

那是一对才搬来的残疾夫妻,男的一双脚掌向后撇,女的是哑巴。那天初次见到他们时, 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 这样的人生、这样的家庭,怎样艰难!这不是我鄙视他们,我认为作为一个正常人,是应该有一点这样的怜悯之心的。 

但接下来的事实却让我大吃一惊,这些天来,他们的那些残疾人朋友络绎在夜幕之后前来聚会,空气里传来他们的音乐、舞蹈和欢笑。我看不到他们的表情,但我可以感觉到他们的舞蹈火一般忘情、热烈。 

面对着这样的一群人,我感到世上所有的词汇都变得苍白、不贴切。说残疾人也爱生活、也需要音乐和舞蹈,这样的理解是那么的无力、词不达意。只有用火的舞蹈,才恰如其分。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的张力的表达。燃体在火的舞蹈中发出毕毕剥剥的吟唱,燃体不尽,火的舞蹈不停。 

熟悉的或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 我透过遥远岁月重又看到生命在另一种形式下的舞蹈:那是在一座简陋的砖瓦窑,我三十年前下放劳动的地方。窑师傅的小女儿才七八岁,就开始帮大人做事了。这个小姑娘一身衣服缀满补丁,正当读书和游戏的年龄,就过旱地承担了生活的艰辛。当时我也以怜悯的目光注视这个小女孩,但艰辛的劳动在小女孩身上却成了舞蹈,她蹦蹦跳跳舞着工具,全无一点悲愁。她一下子就让我陷入对生命的沉思和叩问:生命的本质是什么?是什么让生命以这样欢乐的形式前行呢? 

用童心无邪、用不谙世事、用乐观主义来解释都是不够的。上苍仿佛有意安排,让我看到不同形式的两次生命的舞蹈。 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 这是生命的本质,是人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的原因。(《生命的本质》) 

请回答:

14. 文中画线句说:“一股怜悯之情在我心头升起。”对残疾夫妻有必要怜悯吗?试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没有必要怜悯,因为他们在任何艰难困苦的情况下都会歌唱、都会欢乐,这是生命的本质。


15. 文中画线句说:“熟悉的或陌生的音乐像一支焰火,一下子照亮了我记忆的天空。”分析这个比喻的含义。

 

音乐就像焰火照亮天空一样“照亮”了记忆,勾起我的回忆。


16. 文中画线句说:“生命从一降生,就穿上了一双红舞鞋。”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①拟人。②形象地回答了生命的本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